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魏小红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见的引导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着力关注提问的情境性、生活化、层次性、挑战性和适切性,以便让课堂提问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35-0066-02

    随着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传统的初中化学授课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侧重于讲解,而现在则注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融入课堂,并积极展开探究活动。要实现上述场景,教师就必须要关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因为问题是最能影响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因素。为了让提问更加有效,教师在设问时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感想。

    一、关注课堂提问的情境性

    化学认知的建构需要搭配一定的情境,尤其是在提问时,如果单纯地提问,只能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却很难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问题的形象性,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教师务必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可以结合实验来进行,毕竟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础,很多认知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会做实验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结合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但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实验素养。

    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酸和碱的反应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相关实验: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原先无色的溶液最终呈现红色。对于这个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一种复习。随后,教师再向溶液中滴入另外一种液体,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学生开始思考:“为什么红色的溶液会褪色呢?“老师刚才滴加的是什么呢?”这些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能从情境中将问题转化出来,这也正是教师所期待的。

    二、关注课堂提问的生活化

    与课本知识相比,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一些热爱生活且善于观察的学生经常围绕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展开思考,这不仅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更体现了他们的处事习惯,从中他们储备了一定的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将生活经验融入化学学习中,这样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围绕化学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与认知。以上也是我们强调课堂提问要生活化的原因,即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展开研究和学习。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物质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将生活中的药品说明书或食品包装,让学生对上面的有关说明展开研究,对说明书中涉及的成分以及对应含量进行分析。在該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自发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之中,从而收获以往通过教师直接讲授无法获得的学习效果。

    当然,课堂提问的生活化还可以是针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直接提问。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直接提出:请谈谈你对温室效应的认识。“温室效应”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教师直接将其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并通过互动交流对二氧化碳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三、关注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学生思维讲究一个逐级深入的过程,为此教师的提问也应该讲究层次性,促成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比如,在复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时,元素的概念是教学难点,若教师直接提出“什么是元素”的问题,学生将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结合情境为学生搭建逐级提升的问题台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新闻视频——“毒豆芽是怎么生产的”,然后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视频中,你见到了哪些熟悉的化学物质?”学生回答:“尿素、亚硝酸钠。”教师追问:“你能说说这些物质的组成吗?”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尿素由分子组成,亚硝酸钠由离子组成,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元素属于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而离子、分子和原子都属于微观概念,它们是否存在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面推进,引导学生明确元素与离子、分子、原子之间的关联,进而明确元素的概念。

    在上述提问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元素概念的内涵。这样的教学,不再将视线仅仅集中在概念的字面表达上,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进行层次性提问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然后再逐步加大提问的难度。这就像登山一样,设置登山小目标,化整为零,最终攀上最高峰。

    四、关注课堂提问的挑战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避免提一些低级的问题,太过简单的问题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设计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隐藏在问题深处的挑战,进而燃起更加坚定的挑战信念。

    比如,在引导学生研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为什么实验装置要这样来架设?实验过程中应该如何收集氧气?等等。对学生来讲,实验中的某些细节是需要细细琢磨的,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探索兴趣的激发,并以加倍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之中。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探讨,以便让学生形成更加有效的理解。

    五、关注课堂提问的适切性

    正如前文所述,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绝不是越难越好,即课堂提问应该具有适切性。只有匹配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得到”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

    比如,在指导学生复习“金属”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某兴趣小组为研究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特点,设计了以下一系列实验方案。实验1:测定两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等量氢气所对应时间的长短;实验2:将上述某种金属单质放到另外一种金属盐溶液中,观察是否可以发生置换反应。请你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实验,对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研究。看到该问题,学生的头脑一片空白,毕竟上述两个实验方案属于常规方案,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不同于常规实验的方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上述问题的适切性就很一般,它可以成为某份试卷的考题来区分学生的能力强弱,却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毕竟在课堂上,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问题解析,大部分学生却被问题弄得晕头转向,即便最后在教师的讲解下能够弄清楚,这样的提问也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深度研究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要立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并安排课堂提问,以便让所提问题真正发挥其效力。

    (责任编辑 罗???艳)

相关文章!
  • 浪漫朝圣路上的那些“花儿”

    易亭两支队伍狭路相逢,一个队员因为紧张忘词过多,现场一片鸦雀无声,这激起了全体朝山队员的愤慨和恐惧,当场将他拉出施以重重的鞭刑……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德育之花

    杨靖摘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一个探究活动、一个概念,一道习题,都能启发学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