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介入:当代艺术的知觉方式概述

    摘 要:艺术史不仅是风格的演变史,也是观看的历史。李格尔从观看出发,将观者的感知方式分为“触觉的”和“视觉的”。如果说,远古时期是“触觉的”艺术,罗马晚期开始是“视觉的”艺术;那么到了当代,则呈现出一种重新回归 “身体”知觉的艺术。因此,我们可以把美术史从古至今的发展看作从古代早期的“身体”感知(即“触觉的”)到罗马晚期开始的“视觉”感知,又在当代视觉文化中回到更高层次的“身体”感知。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身体知觉;梅洛庞蒂;当代艺术

    1 “触觉的”和“视觉的”

    李格尔在《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中,用“触觉的—视觉的”这一对概念来概括艺术史的发展。他认为美术史的发展就是从古代“触觉的”知觉方式向现代“视觉的”知觉方式的发展。触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古代先民只有面对可触摸的对象才能确实地把握其存在。随着人智性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把握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用视觉感知世界。于是,从罗马晚期开始,艺术向着视觉形式发展,绘画由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此可知,李格尔的触觉感知是一种纯粹的感官经验——它排除了视觉联想带来的混乱,通过“近距离观看”把握住了物质的个体性。但他的视觉感知并非纯粹的视觉感官经验,而是一种“笛卡尔式”的观看,与人的主观思维密不可分。笛卡尔认为,单纯的眼睛的观看会被幻觉所影响。譬如水中的树木,它虽然和真实的树木一样,但它只是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如果我们只用眼睛观看,就无法区分树木的倒影和真实的树木。所以我们在观看的时候,需要假设眼睛后面有一个“小人”,它帮助我们作出解释和判断,从而区分视网膜上的映像与实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个“小人”,就是指人的主观精神或者意识。由此得知,“视觉的”观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它属于心灵而不属于眼睛。

    因此,李格尔“触觉—视觉”的艺术史观,是建立在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之上的。艺术史从“触觉”感知到“视觉”感知的发展,就是一种从身体到意识的发展。

    2 从“视觉的”到“身体的”

    一直到塞尚那里,艺术的感知方式才从视知觉再次回归到身体知觉,这也被视为现代主义美术的开端。在梅洛庞蒂看来,塞尚的艺术是一种重新观看世界的方式,也就是由“视觉的”转向“身体的”。

    梅洛庞蒂的“身体”,并非原始的身体感官,它是身体诸官能之间的统一、身体与心灵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梅洛庞蒂之所以强调“身体”,是因为他对世界的认识即现象学的还原方法是基于“活生生的世界”,而非胡塞尔的“先验世界”。他认为,人应该是生活在世界里的人,而不是一个悬置于世界之上的孤独沉思者。因此,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身体的介入,而非通过先验意识。所以他的现象学还原就是要返回知觉,知觉不是客观物质,也不是主观意识,而是人存在于世界的一种原初经验,是身体与世界的原初统一。而塞尚的艺术,就是在试图回归自然,回到原初的知觉世界。

    塞尚之前的古典艺术,其视觉感知被固定为科学的几何透视,就是把外界的对象按照一个特定的投影点排列在画布上。而塞尚则抛弃了这种传统的视觉感知,转而去捕捉物体的最高点,再从最高点向视平线的另一方位移动,由此勾勒出了物体的边缘线。这样一来,塞尚就从几何透视的视觉感知回到了主客体交融的身体感知。

    可见,从“视觉的”到“身体的”感知方式,就是从先验意识返回到知觉意识,就是从身心二元对立变成身心的融合统一。

    3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知觉

    追求自律性的现代主义绘画,只是视觉感知向身体感知的过渡阶段。真正以身体知觉为标志的,是当代艺术。如果说古典绘画通过透视变形,现代绘画通过体验变形,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对等的艺术世界,当代艺术则是通过体验变形在现实世界中开辟了一个艺术世界。这里的体验变形,就是指“塞尚式”的“身体观看”。

    在现实世界中开辟一个“艺术世界”,意味着生活与艺术界限消失了,艺术作品不再是悬置在实在世界之上,而是被抛入了“活生生的世界中”。由此可知,当代艺术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它不是二维平面对三维空间的统摄,而是在现实世界中直接开辟了一个三维的空间。对空间的塑造是当代艺术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体现为从传统绘画、雕塑向大地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的转变。

    然而,当代艺术的空间与古代艺术的空间又有所不同:传统的空间艺术对应的是人的触觉感知,这实际上是一种“近距离观看”。远古时期的人类强调物质的个体性,要求物体从空间中隔离出来,成为一种封闭的、绝对的实体。只有近距离地接触物体,才能把握物体的轮廓线,使物体不被虚空干扰。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表面没有任何开口或者凸起,没有任何空间侵入建筑内部。当代的空间艺术对应的则是人的身体感知。与古人不同,现代人通过触觉经验的积累和智性的发展,早已能够通过先验意识把握物体的基本结构。当代追求的不是实体的物质,而是物体和人的相互敞开、相互交流。而这种物我的交融,必须通过身体重新回到原初的知觉世界才能实现。所以当代艺术的空间不是一个实体的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它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等待人的介入。没有身体介入时,它仅仅是隐藏在现实世界中的艺术世界;当身体介入以后,它才在知觉中显现出来。身体是内部空间,艺术作品是外部空间,意义就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双重作用下显现出来。

    2007年,哥伦比亚艺术家多丽丝.萨尔塞在泰特美术馆的涡轮大厅创作了《暗语》。她在水泥地面上挖掘出一道蜿蜒的裂痕,这道裂痕贯穿了整个涡轮大厅,地面的开口与整个建筑结构融为一体。当人置身其中,并不能一下子看见作品的整体面貌,而是需要通过身体不断地游走,从裂痕的一部分边缘线过渡到另一部分边缘线,从地表的缺口过渡到地下裸露出来的钢筋水泥,看见裂痕的形状的同时也看到水泥的冰冷和钢筋的坚硬……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与空间相互交融,作品的意义也在这种原初的知觉经验中得以展开。

    通过这种空间性的过渡综合,身体将各种知觉对象彼此关联整合起来,同时还不断地修正之前的印象并形成新的印象。可见,身体对外部空间的不断开拓,意味着空间意义的不断生成。或者说,身体赋予作品意义的过程就是创立方向、开辟空间的过程。这样一来,空间的敞开就和意义的敞开联系在一起:空间的敞开是等着身体的介入,意义的敞开是身体介入之后对外部空间的开辟。身体不仅能开辟实际的空间,还能开辟想象的空间。例如在《暗语》这件作品中,大地的开裂可以唤起人的各种情感和想象,作者希望揭示的是英国那段被人遗忘的殖民史,以及强权政治对弱者的压迫。但观者的感受或许会完全偏离艺术家的本意:有的人可能通过裂缝想到了自然灾害或世界末日,有的人可能从地下裸露出来的钢筋想到逝去的工业文明。这是因为身体对空间的体验是基于“前身体”而产生的,“前身体”就是个人之前的一切生活经历。不同的身体会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而形成不同的身体知觉。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艺术的意义不仅是敞开的,而且是具体的。它展现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但当身体介入其中以后,这个开放的空间便成了具体的情境,延伸出各种具体的意义。

    4 结语

    当代艺术是基于身体感知的艺术,强调“身體”,就是强调从先验意识返回知觉意识,这种知觉意识就是“沉默的我思”,是反思之前的“非反思”。因此,当代艺术要求人介入敞开的世界中,通过身体和世界的交融,返回原初的知觉经验。

    参考文献:

    [1] 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张尧军.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 简·罗伯森,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3.

    [4] 李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6] 刘毅.艺术意志与观者:李格尔的艺术史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曾臻(1990—),女,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理论。

相关文章!
  • 英雄与人共性成长研究

    黄燕西方文化所共尊共拥的源头就是古希腊神话与两部非说教性的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奥德赛》更是以其波澜壮阔的史诗

  • 呼唤涅槃的“火凤凰”

    【摘 要】伴随现代传媒——电视应运而生的戏曲电视剧,曾经在上世纪后半期兴盛一时,但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又销声匿迹。本文以“浙产”戏曲

  • 命意清逸 气象疏朗

    摘要:连俊洲的花鸟画创意大多源自宋元时期曲词诗歌意境,用笔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多为素色,少着艳彩,因而画面淡雅扶疏,虚实相生,观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