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室内乐教学模式构建

    蔡央 何堃卓

    [摘 要]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与浓厚的地域风情。为了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广西民族音乐,将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融入到传统民族乐器中,构建广西民族室内乐教学模式,使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充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良好严谨的教学体系。科学有效地针对室内乐技术上的训练,加强创新,对广西经典作品和新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了解历史,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各声部之间配合能力与团队精神。为了广西民族室内乐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作曲家深入到研究创作中来,根据广西独特的民族风格,加入现代音乐的技术,推动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教学模式构建;创新;科学性训练;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18-03

    中国民族器乐室内乐,作为音乐艺术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已经发展很长时间,近年来,一些音乐艺术院校,作曲家们非常重视民族室内乐的发展,举办各种作品比赛,创作出了一批如《敦煌》《醉舞金刚》等优秀的室内乐作品。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居民族有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代表性乐器有:侗琵琶、月琴、天琴、马骨胡、葫芦胡、牛腿琴、牛角胡、调胡(大筒)、独弦琴、芦笙、侗笙、啵咧、铜磬、羊角钮钟、铜鼓,等等[1]。如此丰富的民族民間音乐,不能与我们现在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是民族地区音乐院校的缺失。如何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融入到民族器乐室内乐的课程教学中,却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广西民族室内乐教学需要将诸多特色鲜明的,有代表性的乐器,按照演奏技术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地方民族音乐的广泛了解,使其能够深入体会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涵,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同时,也能推动广西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广西民族室内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从乐器的配置到曲目的选择,从训练的方法到风格的把握都需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模式。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中,有些乐器经过几代音乐人努力,发展比较成熟,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如啵咧、马骨胡、独弦琴、天琴等,有些乐器尚在研究阶段,用于现代室内乐教学,在音乐表现力、音量平衡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良。少数民族乐器一直以来都是以特色乐器独奏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鲜有室内乐作品,对现有作品要进行重新编配。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音乐表现力有限,演奏技术单一,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有创新精神。所以,运用现代器乐的训练理念,科学的发声方法,借鉴相近乐器的演奏技术与传统的演奏技法相结合,以民族器乐作为底色,少数民族乐器为特色,是广西少数民族室内乐构建的基本原则。

    鉴于此,在广西少数民族室内乐的构建中,我们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时间安排是课程学习必要保障。音乐演奏专业学生每周有四节合奏必修课程。合奏课的常规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视奏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了多声部的音乐听觉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节奏、音准训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室内乐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根据广西民族室内乐课程内容的需要,在合奏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两节室内乐课是比较科学的,既符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为主,将马骨胡、啵咧、独弦琴、天琴、葫芦胡、芦笙、铜鼓、羊角钟等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融入其中。这不仅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室内乐的训练,提高对音准、节奏,音乐句法,音响平衡度的把控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广西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作品风格的理解能力。中国的音乐作品都少不了民族音乐的元素,有些作品直接来自民间乐曲,有些是根据民间音乐素材发展创作,只有深入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才有可能演奏好这些作品。例如: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一枝花》,扬琴独奏曲《将军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无不说明了构建广西少数民族室内乐,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三)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音乐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实行分阶段训练。

    1日常训练

    日常训练是每一位演奏专业学生常规训练。主要内容有:(1)基本功训练,如弹拨乐器的轮音、摇指和拉弦乐器的运弓、管乐器的长音、吐音,打击乐器的滚奏等基本的技术演奏,在训练的过程中统一性和整体性才是重要的关键。在民族室内乐演奏中,这些演奏的密度、亮度和气息一直是训练的重点,按照一拍八个音或十六个音去训练演奏技术问题,有效解决了室内乐演奏中的干净整齐性、点的颗粒性与一致性的问题。(2)技巧练习,大多数人在习琴的过程中以独奏的练习方式为主,所以没有经过专业室内乐训练的演奏者,演奏方式独立并且单一,对于集体的演奏几乎说是概念全无。在训练中,结合节拍器的运用,无论速度快与慢,每一个音都必须在节奏中准确的表现。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把室内乐乐曲中技术难点的地方加强练习,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完成,通过练习曲来强化,这样才能为室内乐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2]。

    2集体训练

    通过日常的训练,解决学生个人的技术问题,进入到室内乐的第二个阶段训练——集体训练。在民族室内乐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每位演奏者在乐队中扮演的角色。将广西民族特色乐器加入到民族室内乐中,音乐形式等方面较为丰富,需要演奏者们有较扎实的演奏功底之外,更重要的是与乐队密切的合作。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每一段的节奏、呼吸和速度上是很难训练的,要求有整体性和共性,需要学生们首先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曲子每一段所表达的情感,并研究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与技巧,以广西独弦琴为例,独弦琴的演奏技巧以单音为主加入许多的揉弦与滑音,音乐柔美,为乐曲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与独弦琴合奏并非容易,需要演奏者熟悉揉弦与滑音的韵味,随着音乐的律动,有规整地进行演奏。如果有哪一个演奏者随意地演奏,那么乐曲将会不整齐,变得漏洞百出。所以在集体训练时,让演奏者忘记独奏的状态,融入到集体演奏中。不同的室内乐作品有着它独特的音乐构思与力度层次变化的要求,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是提高室内乐演奏水平的关键所在。

    3肢体语言训练

    音乐是无形的舞蹈,舞蹈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音乐与肢体相交融。音乐演奏者虽然不是舞蹈者,不需要听乐起舞,但在演奏过程中每一位演奏者是需要有一些必要的肢体语言,让所有的演奏员感知你的呼吸,乐句和力度的变化。同时,也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使音乐更加能够打动人心。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肢体语言的训练十分重要,既要做到整齐统一,又要自然,不能僵硬,更不能脱离音乐去做表演。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对乐句、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每一个演奏者都要进行反复训练,形成默契,以适应不同音乐作品要求。

    4心理训练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音乐感觉、音乐记忆、音乐能力、音乐创造等方面。对于演奏者的心理训练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这在演奏过程中是无形的,在训练时,我们可以由外到内进行训练,首先要在演奏者的心中建立起自信心,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上述的阶段训练,让学生摆脱演奏技巧的束缚,学会自我控制,充分展示音乐的魅力。

    (四)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选用广西经典作品和新创作的优秀作品,同时,也适当把一些国内目前有代表性的优秀的民族乐器室内乐作品融入其中。以马骨胡、啵咧、独弦琴、芦笙、葫芦胡为主奏的《壮乡春早》《哈妹谣》《布洛陀的故事》《侗寨狂欢夜》《八桂庆典》、重奏《美丽的壮锦》《叮哟摆》,现代作品《醉舞金刚》《茶马》等。

    《壮乡春早》是已故作曲家李延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乐曲采用广西南路壮剧、北路壮剧等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曲调清新明快、节奏鲜明、韵律激荡,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风情,作者运用模仿的演奏技法,运用马骨胡清脆的高音来模仿鸟鸣声,演奏出鸟语花香,春耕繁忙、喜悦的壮族景象。自作品问世以来,在广西民族乐坛占有重要位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3]。

    《哈妹谣》由陈坤鹏作曲,郭红喜、戴丽霞配器,这是一首独弦琴独奏曲,独弦琴是我国京族特有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在京族人民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有着浓厚的京族文化内涵。独弦琴音色优美,韵律丰富,其多变的演奏技巧以及独特的音韵特性是独弦琴的音乐魅力所在。乐曲运用京族民间音乐素材以及独弦琴特有的音程旋律特征创作而成。“哈妹”在京族中表示歌唱的京族女子,表达了哈妹对哈哥的爱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独弦琴悠扬的琴声和独特的韵律向人们展示了婀娜多姿的京家哈妹和迷人的京岛风情。[BW(S(S,,)]

    《叮哟摆》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戴伟创作的作品。此作品采用了广西民间音乐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创作而成,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独弦琴、马骨胡、啵咧、铜鼓,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曲中运用人声唱段的哼唱优美动听,极具民族韵味,与民族器乐乐段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布洛陀的故事》是由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教授专门为葫芦胡创作的一首作品,乐曲主要描述广西壮族布洛陀的文化故事,分为五个部分:引子、主部、快板、散板和尾声。运用音乐的语言,讲述了“布洛陀”从天而降来到人间,开始壮族人民从生存到发展,男耕女织、五谷丰登、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再到保卫家园,抵抗外侵,奋勇战争,欢庆胜利的战斗历程。整个故事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完美展现了布洛陀带领壮族人民生产、斗争的故事[4]。

    芦笙与乐队《侗寨狂欢夜》由覃大川、覃国伟作曲,韦世文移植的一首久演不衰的作品,曾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国家大剧院等国内外音乐厅,作为广西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呈现给国内外听众,广获好评。作品2001年获广西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2007年获第三届广西音乐“金钟奖”。乐曲展现少数民族地区每逢节庆佳日之夜,人们点燃篝火,吹起芦笙,欢歌起舞的热闹场面,它向人们展现了侗寨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淳朴善良的侗族姑娘婀娜多姿、载歌载舞的优美形象。

    《美丽的壮锦》由黄仲南、于世文于1970年创作而成,此曲旋律优美明亮,壮族音乐风格浓郁。采用了传统的复三段曲式结构,表达出壮族人民心中幸福快乐的生活气息。第一段的主题旋律部分,节奏欢快跳跃、舞蹈性极强,生动鲜活表现了壮乡人民载歌载舞、把酒言欢的节日场景。第二段以马骨胡主奏,旋律委婉细腻,宛如美丽善良的壮家姑娘,手拿着金丝银线编织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此时飘来马骨胡明亮的音色融合在民族传统乐器之中,使得两种情感相互交织,即表现出壮族人民心中充盈的幸福感,也深情地表达了对伟大祖国无限的热爱之情。第三段则完整重复了第一段主题部分,更是把热闹欢腾的节日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桂庆典》由陈坤鹏编曲,吕军辉配器,乐曲采用了桂东南“八音”素材改编而成。曲中展现了民间八音吹打乐的欢乐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广西各族人民节日欢腾、喜庆的幸福画卷。

    民族室内乐《茶马》是作曲家李博禅创作于2016年的作品。滇藏地区的茶马古道始于唐,乃我国“南丝绸之路”文明传播与交流之重要走廊。除此之外,茶马古道亦是一条促进民族融合的情怀之路。

    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融入到民族器乐室内乐的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广西民族音乐的认识。通過这样一种科学的训练手段不断地加强室内乐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们的演奏水平,培养了乐队之间的合作意识,又能让学生掌握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的演奏技术,从而能够准确演绎出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室内乐作品。广西民族室内乐的开设需要有大量作品的支撑,需要有更多作曲家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研究,对少数民族乐器进行改良,让更多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格独特的音乐元素进入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这些举措都会推动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构建广西民族室内乐的教学模式,是发扬和传播广西音乐文化的重要形式,广西民族室内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一个独有的音乐体裁,需要让更多的具有广西民族风格的音乐走进课堂,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广西故事。

    (责任编辑:张洪全)

相关文章!
  • 从《摔跤吧!爸爸》探究影视审美

    金晓磊《摔跤吧!爸爸》被称为励志片、喜剧片、人文关怀电影,也被冠以女性权利色彩的反思等主题。但从影片本身叙述的基本故事来看,其主要是

  • 论肖邦练习曲演奏的技术特点

    【摘 要】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肖邦练习曲的创作可以说是钢琴练习曲史上的

  • 具象油画与抽象油画的表现形式

    肖爽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也在不断觉醒,意识的觉醒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初为了生计,绘画是一种“巫术”;再来为了生活,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