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玉米冬小麦大豆轮作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
李亚宁 王珍 解玲玲 敬缠琴 杨瑞红 姚志圆
摘要:从选地、施肥、选择轮作模式、整地、土壤消毒、春覆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旱地玉米、冬小麦、大豆秸秆带状覆盖轮作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冬小麦;大豆秸秆;带状覆盖;轮作;栽培技术
Abstract:Based on some major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sweet sorghu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sweet sorghum,so as to facilitate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technical dissemina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Key words:Sweet sorghum;Concept;Definition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总面积9 236 km2[1 ],耕地面积23.9万hm2 [2 ],农作物种植面积21万hm2,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7.35万hm2、冬小麦4.67万hm2、大豆0.67万hm2[3 ],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0.4%。秸秆产量丰富,主要用于饲料,利用率60%左右,尚有大量秸秆有待利用。秸秆带状覆盖技术是甘肃农业大学研发的一种利用秸秆局部覆盖,抗旱保墒的作物种植新技术,为地膜减量使用、秸秆还田寻求出了一条简单、适用、环保的新途径[4 ],2014年成为甘肃省五大潜力技术,2017年入选农业部100项农业主推技术。环县2017年引进,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已成为环县较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该技术实行轮作和局部休耕相结合,通过1 a覆盖、三大作物轮作种植,培肥土壤,提升地力水平;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地微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
选择坡度≤5°、地面平整、肥力中等偏上、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最好选用前茬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地块。将玉米高茬收割(留茬8~10 cm),12~15株为1组,穿插交叉排列在两高茬中作覆盖带,全地残膜不揭拾。
2? ?施肥
推广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NPK配合施用。秸秆覆盖追肥不方便,将全部肥料一次性做基肥施。玉米施农家肥30 000~? ? ?45 000 kg/hm2、N 135~225 kg/hm2、P2O5 90~150 kg/hm2、K2O 60~75 kg/hm2;大豆施农家肥45 000~60 000 kg/hm2、N 75~90 kg/hm2、P2O5 75~105 kg/hm2、K2O? 30~60 kg/hm2;小麦施农家肥30 000~45 000 kg/hm2、N 90~120 kg/hm2、P2O5 90~105 kg/hm2、K2O 60~75 kg/hm2。
3? ?选择轮作模式
根据前茬作物选择轮作模式。前茬为禾谷类、向日葵、薯类时,轮作模式为大豆-小麦-玉米;前茬为豆类、亚麻、薯类时,轮作模式为玉米-小麦-大豆;前茬为向日葵、胡麻、黍类、豆类时,轮作模式为小麦-大豆-玉米。
4? ?整地
4.1? ?秋覆秆地块
主要指双垄沟地块。整理秋季覆秆,做到均匀、整齐、无裸露。将种植带残膜收拾干净,若发现前期作物病虫草害严重,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并选择轮作模式,按照作物需肥要求将肥料全部施入,局部旋耕,整理平整,以利播种。
4.2? ?春覆秆地块
主要指搬运式地块。根据前茬作物选择轮作模式,并视地块情况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和肥料投施,并深翻旋平,以利覆秆。
5? ?土壤消毒
若地下害虫较多,一般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 mL/hm2兑水1 125 kg喷施,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75 kg/hm2加细土225 kg拌成毒土撒施,或用2.5%氯氟氰菊酯水乳劑300 mL/hm2兑水1 125 kg喷施。若草害严重,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g/hm2兑水750 kg喷施防治。
6? ?春覆秆
6.1? ?覆秆方式
6.1.1? ? 沟覆秆? ? 覆秆前先镇压覆盖带,用小四轮拖拉机轮胎来回碾压,形成宽50 cm、深5~10 cm的沟,内轮距70 cm范围预留种植带不镇压。形成50 cm覆盖带、70 cm种植带,总带幅120 cm。
6.1.2? ? 平覆秆? ? 在覆秆时不需要镇压,在平整的地面上测量划线,直接用秸秆覆盖50 cm的带,间隔70 cm,秸秆上需压土稳固,循环操作,形成间隔带状结构。
6.2? ?覆盖密度
玉米秸秆并排覆12~15株,穿插覆盖为宜,需秸秆52 500~67 500株/hm2。小麦、胡麻、糜谷等短秆覆盖厚度5 cm为佳,需秸秆12 000~18 000 kg/hm2。
7? ?播前准备
7.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经国家或省级审定推广的优质、适应性强、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良品种。玉米选择抗性较强、株型紧凑或半紧凑、中晚熟耐密品种,主推粮饲兼用型、特用型品种,如和盛5288、武科15、甘鑫217、和恒5245、敦玉27等;大豆选择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中早熟品种,如中黄30、陇黄1~3号、齐黄34等;小麦选用本省选育的适应性强、越冬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如陇鉴系列的陇鉴107~111号、陇育系列的陇育8~11号、兰天系列兰天132、兰天134和环县自育品种环冬3号、环冬4号等。
7.2? ?质量标准
选用符合GB4404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二级种用标准的种子。玉米种子纯度≥95%、小麦种子纯度≥99%、大豆种子纯度≥98%。净度均≥99%,发芽率均≥85%。玉米、小麦水分含量≤13.0%[5 ],大豆水分含量≤12.0%[6 - 7 ]。
7.3? ?种子处理
7.3.1? ? 玉米? ? 选用包衣种子,以预防苗期地下害虫、玉米丝黑穗病及防治鼠害。玉米一般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7.3.2? ? 小麦? ? 以拌种为主,可用多种杀虫剂如辛硫磷、吡虫啉,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粉锈宁等按使用说明剂量拌种,也可用生长调节剂、生物菌种、微肥拌种。随拌随种,不可久放,以免发生药害。一般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 h即可播种。
7.3.3? ? 大豆? ? 先用3 kg左右的水溶解50%辛硫磷乳油,然后按种子重量的0.1%均匀喷洒到种子上拌种。玉米、小麦、大豆拌种后将种子放置于干燥、通风、背阳处晾晒2~3 d,不能曝晒。
8? ?播种
8.1? ?播种时期
玉米种子发芽温度为6~10 ℃,低于10 ℃发芽慢,16~21 ℃发芽旺盛,以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大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6~7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18~20 ℃,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小麦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宜。
8.2? ?播种密度
根据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确定。县城南部地区玉米5.7万~6.3万株/hm2、大豆12.0万~13.5万株/hm2、小麦450.0万~480.0万株/hm2;中部地区玉米45.0万~52.5万株/ hm2、大豆10.5万~12.0万株/hm2、小麦420.0万~450.0万株/hm2;北部地区玉米4.2万~16.0万株/hm2、大豆9.0万~10.5万株/ hm2、小麦375.0万~420.0万株/hm2。
8.3? ?播种量
秸秆带状覆盖通风条件好,一般播种量为正常量的1.2倍即可,玉米30~45 kg/hm2,大豆52.5~67.5 kg/hm2,小麦375~450 kg/hm2。
8.4? ?播种方式
玉米、大豆均选用双行三角式穴播,株距分别为玉米25~37 cm,大豆11~19 cm;小麦选用6行穴播或条播,穴距6~8 cm,每穴种6~7粒,630 000~750 000穴/hm2,留苗375万~450万株/hm2。
9? ?田间管理
9.1? ?除草
旱地秸秆覆盖易生杂草,特别是覆盖带更容易生长杂草,要加强中耕除草。杂草严重时可进行化学除草,根据杂草种类、危害程度和当季作物生长时期,合理选用符合NY/ T1276 标准的低毒、低残留、专用型除草剂。
9.1.1? ? 秋季? ? 秋季覆秆时选用广谱性、持效期长的除草剂,如33%二甲戊灵乳油2 250~3 750 mL/hm2,或10%草甘膦水剂2 000倍液地面喷雾。
9.1.2? ? 春季? ? 春季播种前1~7 d,选用广谱性土壤处理剂,如72%异丙甲草胺(都尔)乳油750 mL/hm2地面喷雾除草。
9.1.3? ? 生长期? ? 生长期间针对不同的杂草选择不同的除草剂。混合草可选用20%二甲四氯水剂2 250~3 750 mL/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选用45%阔叶枯可湿超微粉剂1 050 g/hm2,或48%麦草畏水分散粒剂150 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选用35%吡氟禾草灵270~5 255 g/hm2喷雾防除。
9.2? ?追肥
发现缺肥现象时及时追施尿素150~300 kg/hm2,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600~750 kg/hm2。
10? ?病蟲害防治
苗期以除草、杀虫为重,重点使用农业技术或生物技术。中后期以统防统控为主,运用一喷多防技术进行综合防治。或用适量磷酸二氢钾、腐殖酸型或氨基酸型叶面肥及钼酸铵、硼肥、多微锌肥、硫酸亚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
10.1? ?物理防治
选择高抗品种,减轻病虫危害。选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预防苗期病虫害,与非本科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多施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及时摘除底部病叶,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害初浸染来源;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及时清理田地或周边杂物,减少病虫寄宿环境。在田间地头悬挂粘虫板、驱虫器、杀虫灯、诱杀装置等,还可设置防虫网、糖醋液等以压低田间虫源基数。
10.2? ?化学防治
10.2.1? ? 玉米病害? ?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 500~ 2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 000~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任意一种喷雾防治,每隔10 d防1次,连防2~3次[8 ]。玉米瘤黑粉病在肿瘤未出现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 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全植株喷洒防效较好;或在玉米抽雄前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 d喷1次,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10.2.2? ? 小麦病害? ? 小麦全蚀病、锈病、白粉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750 mL/hm2,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 mL/hm2加20%三唑酮(粉銹宁)乳油750 mL/hm2喷雾防治,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3次。
10.2.3? ? 大豆病害? ? 大豆霜霉病、灰斑病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40%多菌灵胶悬剂1 500 g/hm2,或80%多菌灵超微粉750~900 g/hm2,或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喷施1~2次。
10.2.4? ? 地下虫害? ? 主要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以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为主。多采用50%或75%辛硫磷乳油500 mL/hm2、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00 mL/hm2、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 mL/hm2加细土50 kg制成毒土处理土壤,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吡虫啉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
10.2.5? ? 地上虫害? ? 主要有红蜘蛛、蚜虫、叶蝉、麦蛾、双斑萤叶甲、黄曲跳甲、潜叶蛾等害虫。大面积多种虫害发生时,一般采用统防统控措施,用10%吡虫啉悬浮剂800~1 500倍液+20%三唑磷乳油800~? ? ? 1 500倍液+40%氰戊菊酯乳油800~1 500倍液,用无人机或喷雾车集中防治;小面积发生时,选用1.8%~2.0%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 ?1 000~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20%除虫菊酯乳油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蚜虫和叶蝉口密度大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 ?4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 ? ?1 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麦蚜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麦红蜘蛛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 000~ 1 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蚜虫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000~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根蛆在成虫发生盛期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黑绒金龟子用2.5%敌杀死乳油, 或5%来福灵乳油, 或2.5%功夫乳油225~300 mL/hm2兑水600 kg喷雾防治。
10.3? ?生物防治
培放赤眼蜂、食蚜蝇、瓢虫类、草蛉、蜘蛛、芽茧蜂等。
11? ?收获及后期管理
11.1? ?第1年收获
作物成熟后,一般采用小型机械进行收获,如背负式小麦收割器、手推式玉米单行收获机等,将秸秆拉出或覆盖于覆盖带。
11.2? ?管理
第2年、第3年重点任务仍为覆盖带除草。杂草严重的地块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对种植带管理的重点是施肥和局部旋耕,将肥料足量撒施或条施于种植带,旋耕机两边旋刀取下,轮压覆盖带进行局部耕翻。其他管理与第1年相同。
11.3? ?秸秆粉碎还田
轮作第3年,作物收获后用深松机垂直覆盖带作业,将秸秆打碎,深翻土壤中,以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疏松度。
参考文献:
[1] 史广亮,李敏权,姜延军,等.?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14(2):61-62.
[2] 路春光,罗志恒,郭满平.? 五种杀菌剂对大豆霜霉病的防效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7(3):45-47.
[3] 闫天兆.? 环县玉米套种白瓜籽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2(5):52-53.
[4] 刘生瑞.? 环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成效及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11(5):48-50.
[5] 窦维耀.? 环县一膜两年用大豆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2(2):46-47.
[6] 郭满平.? 环县大豆全膜双垄沟播丰产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9(1):55-56.
[7] 范? ?荣,刘生瑞,刘丰渊.? 环县大豆全膜垄作膜侧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5(5):44-45.
(本文责编:杨?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