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初探
潘洁
【摘 要】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古诗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唤醒美感,领悟诗情;运用信息技术,形成想象,体验诗境;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诗眼,突破难点;利用信息技术,诵读古诗,培养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古诗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信息技术是21世纪表现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对教育活动的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什么是“课程整合”呢,我的理解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即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在教学古诗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从而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诗文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味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上课初始放映多媒体课件,画面上:池水清清,杨柳依依,几只毛色雪白、红掌、长颈的大白鹅欢快的游来游去,不时对天“嘎嘎”欢叫,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唤醒美感,领悟诗情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往往寥寥数语,勾画出美仑美奂的画面和深邃的意境。因为小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的再现,可使学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教学《绝句》一课时,教师出示课件,可爱的黄鹂在翠柳中翻飞,茂密的柳条在春水边荡漾,白鹭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美丽圣洁而遥远的雪峰,碧绿的波光粼粼江水,以及扬起白帆的船,这些唯美的画面将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真实的世界中。欣赏后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赞美春天。画面中春天的景色勾起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当老师问: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他们都抢着回答,积极性很高。电脑屏幕上随即出现色彩缤纷活泼美丽的相关画面,教室里不断传出学生高兴的赞叹声,加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很快古诗的意思就让他们充分的理解了。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诗的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想象,体验诗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往往十分鲜明,可是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具体的事物,鲜活的形象,真实的情境更容易理解,所以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老师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去触摸,去联想,实现由导情到融情的飞跃,变理解文字为感悟生活,让学生与诗境碰撞、交流、共鸣,从而获得对古诗深层意蕴的领悟。
四、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诗眼,突破难点
教学古诗时,要善于抓着“诗眼”——诗中最为关键的字词,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古诗教学与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经典古诗用词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了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另外,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从而对诗歌产生更高层次的理解。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信息技术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民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五、利用信息技术,诵读古诗,培养能力
朗诵是学习古诗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古诗朗诵能力的大问题。如《忆江南》、《望洞庭》、《赠汪伦》等,对这些古诗的教学应充分朗诵,体悟作者的感情。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節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并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自己的朗诵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许多学生在首次听到自己的录音后,都十分惊讶地说:“啊!我的声音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学生以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老师难以想象的。这样,经过信息技术的带动,学生在古诗朗诵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很快就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恰当地适量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古典文化的探究热情,获得学习古诗的良好体验。
参考书目:
1、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叶澜等著,《教育理论与学科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3、《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中国电化教育》
4、《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祝智庭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马佳宏
6、《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学习效益的研究》廖家禄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李克东
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