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颂华早期编辑实践及编辑思想初探
杜彬
【摘 要】本文通过选取俞颂华从主编《学灯》到担任《新社会》主编这一段时期的编辑活动,分析了其编辑思想,并探讨其编辑思想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俞颂华 编辑出版 编辑思想
俞颂华(1893-1947)是我国新闻界著名报人,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文化界的一位名人。他的编辑思想“关注现实问题、心系大众,开眼看世界、关注世界变化,内容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积极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编辑思想和编辑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对其评价为“有德有言不朽,无党无派以终”。
一、俞颂华早期编辑实践活动
俞颂华早期主编过多种杂志,在编辑出版实践过程中自己的编辑思想也逐渐成熟,从而对以后的编辑出版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主编《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传播新思想
1918年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学灯》创刊。俞颂华担任主编的时间是1919年4月,此时正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踌躇满志的俞颂华在上任后,对《学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刊物风格发生很大变化,不仅“严肃探讨问题”而且富有“生气”,与民国初年的其他报纸有很大的不同,开始传播新思想,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俞颂华上任后,先对《学灯》的版面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同时介绍各种新思想,设立了社会主义研究的专栏,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在俞颂华担任《学灯》主编期间,发表了一些五四作家的早期作品,比如郭沫若最早的两首新诗《抱和儿浴博多湾中》、《鹭鹚》,张闻天的处女作《梦》等等。①值得一提的是,《学灯》还转载了毛泽东的文章,同时俞颂华也写了大量的文章、时评。虽然他主编《学灯》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小窥。《学灯》在短时期内能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影响力的杂志,这与俞颂华的编辑才能和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
2、主编《解放与改造》,针砭时弊
1919年俞颂华主编《解放与改造》,所撰文章针砭时弊,一方面继续介绍西方的新思想,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社会的积弊进行评论。梁漱溟在《悼念俞颂华先生》中说道:“愚之知有颂华先生其人,始于读其《解放与改造》上之文章,其后所见先生文字益多,益为景仰,顾未有一面。”②可见,他所主编的《解放与改造》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3、编辑《东方杂志》,成为国际问题专家
1920年,俞颂华以上海《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十月革命后的情况,这次赴俄得到了梁启超和张东荪的支持,这也使俞颂华成为十月革命后最早赴苏俄采访的中国记者。③俞颂华在国外期间,采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其中有许多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章,同时也使国内民众及时了解国外的情况。1928年俞颂华编辑《东方杂志》,为国际问题撰稿,其重要原因就是他拥有长期的海外记者经历,使得他视野开阔,从而对国际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他编辑《东方杂志》的四年里该杂志内容日新月异,销数日广。
4、主编《新社会》,革新政治,抗日救国
1931年,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新社会》半月刊,由俞颂华任主编。该刊主张“革新政治、抗日救国,反贪污,反独裁”,在当时的上海出版界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步步紧逼,商务印书馆和俞的住所相继被毁。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不少杂志相继停刊,而俞颂华和俞寰澄则仍然坚持继续出版,积极宣传上海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事迹,鼓舞了民众士气。
二、俞颂华早期编辑思想分析
1919年4月俞颂华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自此走上了编辑生涯。1919年9月俞颂华主编《解放与改造》。1928年,俞颂华在上海任《东方杂志》编辑。1931年,俞颂华任《新社会》主编。俞颂华在长期的编辑杂志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编辑风格,编辑思想已经日趋成熟。
1、关注现实问题、心系大众
俞颂华注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所主编的杂志中也多有体现。俞颂华在担任《学灯》主编的第三天,他就在刊物上发起有关“社会主义”的征文。一个多月以后又刊出启事,宣布“本栏特别欢迎关于(一)社会问题,(二)劳动问题,(三)产业组合,(四)妇女问题,以及关于其他社会改良诸问题之著作与译稿”(1919年6月17日《学灯启事》)。④另还在《学灯》上发起了“解决罢课问题之方法”的征文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关注。
2、开眼看世界、关注世界变化
俞颂华在其所编的杂志中也经常介绍国外的情况,使人们及时了解世界形势的变化。同时他还发表与时代变化紧密相关的文章,比如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有《英国妇女参政权之扩张》(1928年10月25日)、《奥国选举总统的经过》(1929年2月10日)、《法国泰狄欧内阁成立的经过》(1929年11月10日)等等。
3、内容兼容并蓄、思想自由
俞颂华是自由主义者,他所编写的杂志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允许各种观点的存在。他在《学灯》“评论”栏目发表的文章《言论终不能自由么?》中认为,言论自由不仅可以放遏社会变态的变动,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循进化的常轨发展。他的这种观点,在《学灯》上努力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1919年5月起,在《学灯》上发表的人数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学灯》发表的文章更加宽泛,言论虽然围绕共同的主题,但是意见却是多种多样的。⑤俞颂华所发表的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富有建设性,从《从青年之自觉》到《美国独立纪念》,从《高尚之生活》到《爱尔兰问题的今昔》,可见俞知识之广博,见解之独到,对国家之关切。他的这种观点后来还在编写的《申报月刊》得以延续和发扬,开辟了“讲谈会”栏目,使得各个行业的专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有相近的观点,也有尖锐的意见与分歧。
俞颂华编写杂志秉承“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观点,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关心国际形势的变化,让各个方面的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增强读者的兴趣,增加杂志的可读性与吸引性,使杂志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
4、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俞颂华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他在主编《解放与改造》期间刊登了各种思潮流变的文章。俞颂华作为中国第一批访苏的记者,对苏联一直持欣赏的态度,他在早期主编的杂志中也经常有对苏联的研究和介绍性文章,以及日后主编的《申报月刊》更是设有“苏俄现况”栏目。俞颂华在海外多年,接触西方现代文化较多,所以他对中国的“关注”经常以西方为参照物,始终关注中国的社会与现实问题,希望通过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来使迷茫中的中国找到出路。
《编辑人的世界》一书的主编格罗斯认为,“文化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身上,正如同文化的前途要系于作者身上一样”。⑥编辑要有弘扬文化、传承文化和普及文化的使命。俞颂华所编杂志引进和传播了国外先进的文化,对开启民智和推动中国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知识广博,学贯中西,为以后的编辑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的编辑思想对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①④方汉奇,《俞颂华先生二三事》[J].《新闻研究资料》,1983(6):38-44
②⑤莽萍:《中外名记者丛书——俞颂华》[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18、11
③俞湘文、葛思恩,《俞颂华传略(1893-1947)》[J].《新闻研究资料》,1983(6):54-60
⑥中国编辑学会主编:《图书编辑规程论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365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摘 要】本文通过选取俞颂华从主编《学灯》到担任《新社会》主编这一段时期的编辑活动,分析了其编辑思想,并探讨其编辑思想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俞颂华 编辑出版 编辑思想
俞颂华(1893-1947)是我国新闻界著名报人,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文化界的一位名人。他的编辑思想“关注现实问题、心系大众,开眼看世界、关注世界变化,内容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积极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编辑思想和编辑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对其评价为“有德有言不朽,无党无派以终”。
一、俞颂华早期编辑实践活动
俞颂华早期主编过多种杂志,在编辑出版实践过程中自己的编辑思想也逐渐成熟,从而对以后的编辑出版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主编《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传播新思想
1918年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学灯》创刊。俞颂华担任主编的时间是1919年4月,此时正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踌躇满志的俞颂华在上任后,对《学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刊物风格发生很大变化,不仅“严肃探讨问题”而且富有“生气”,与民国初年的其他报纸有很大的不同,开始传播新思想,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俞颂华上任后,先对《学灯》的版面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同时介绍各种新思想,设立了社会主义研究的专栏,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在俞颂华担任《学灯》主编期间,发表了一些五四作家的早期作品,比如郭沫若最早的两首新诗《抱和儿浴博多湾中》、《鹭鹚》,张闻天的处女作《梦》等等。①值得一提的是,《学灯》还转载了毛泽东的文章,同时俞颂华也写了大量的文章、时评。虽然他主编《学灯》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小窥。《学灯》在短时期内能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影响力的杂志,这与俞颂华的编辑才能和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
2、主编《解放与改造》,针砭时弊
1919年俞颂华主编《解放与改造》,所撰文章针砭时弊,一方面继续介绍西方的新思想,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社会的积弊进行评论。梁漱溟在《悼念俞颂华先生》中说道:“愚之知有颂华先生其人,始于读其《解放与改造》上之文章,其后所见先生文字益多,益为景仰,顾未有一面。”②可见,他所主编的《解放与改造》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3、编辑《东方杂志》,成为国际问题专家
1920年,俞颂华以上海《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十月革命后的情况,这次赴俄得到了梁启超和张东荪的支持,这也使俞颂华成为十月革命后最早赴苏俄采访的中国记者。③俞颂华在国外期间,采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其中有许多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章,同时也使国内民众及时了解国外的情况。1928年俞颂华编辑《东方杂志》,为国际问题撰稿,其重要原因就是他拥有长期的海外记者经历,使得他视野开阔,从而对国际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他编辑《东方杂志》的四年里该杂志内容日新月异,销数日广。
4、主编《新社会》,革新政治,抗日救国
1931年,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新社会》半月刊,由俞颂华任主编。该刊主张“革新政治、抗日救国,反贪污,反独裁”,在当时的上海出版界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步步紧逼,商务印书馆和俞的住所相继被毁。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不少杂志相继停刊,而俞颂华和俞寰澄则仍然坚持继续出版,积极宣传上海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事迹,鼓舞了民众士气。
二、俞颂华早期编辑思想分析
1919年4月俞颂华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自此走上了编辑生涯。1919年9月俞颂华主编《解放与改造》。1928年,俞颂华在上海任《东方杂志》编辑。1931年,俞颂华任《新社会》主编。俞颂华在长期的编辑杂志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编辑风格,编辑思想已经日趋成熟。
1、关注现实问题、心系大众
俞颂华注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所主编的杂志中也多有体现。俞颂华在担任《学灯》主编的第三天,他就在刊物上发起有关“社会主义”的征文。一个多月以后又刊出启事,宣布“本栏特别欢迎关于(一)社会问题,(二)劳动问题,(三)产业组合,(四)妇女问题,以及关于其他社会改良诸问题之著作与译稿”(1919年6月17日《学灯启事》)。④另还在《学灯》上发起了“解决罢课问题之方法”的征文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关注。
2、开眼看世界、关注世界变化
俞颂华在其所编的杂志中也经常介绍国外的情况,使人们及时了解世界形势的变化。同时他还发表与时代变化紧密相关的文章,比如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有《英国妇女参政权之扩张》(1928年10月25日)、《奥国选举总统的经过》(1929年2月10日)、《法国泰狄欧内阁成立的经过》(1929年11月10日)等等。
3、内容兼容并蓄、思想自由
俞颂华是自由主义者,他所编写的杂志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允许各种观点的存在。他在《学灯》“评论”栏目发表的文章《言论终不能自由么?》中认为,言论自由不仅可以放遏社会变态的变动,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循进化的常轨发展。他的这种观点,在《学灯》上努力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1919年5月起,在《学灯》上发表的人数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学灯》发表的文章更加宽泛,言论虽然围绕共同的主题,但是意见却是多种多样的。⑤俞颂华所发表的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富有建设性,从《从青年之自觉》到《美国独立纪念》,从《高尚之生活》到《爱尔兰问题的今昔》,可见俞知识之广博,见解之独到,对国家之关切。他的这种观点后来还在编写的《申报月刊》得以延续和发扬,开辟了“讲谈会”栏目,使得各个行业的专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有相近的观点,也有尖锐的意见与分歧。
俞颂华编写杂志秉承“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观点,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关心国际形势的变化,让各个方面的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增强读者的兴趣,增加杂志的可读性与吸引性,使杂志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
4、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俞颂华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他在主编《解放与改造》期间刊登了各种思潮流变的文章。俞颂华作为中国第一批访苏的记者,对苏联一直持欣赏的态度,他在早期主编的杂志中也经常有对苏联的研究和介绍性文章,以及日后主编的《申报月刊》更是设有“苏俄现况”栏目。俞颂华在海外多年,接触西方现代文化较多,所以他对中国的“关注”经常以西方为参照物,始终关注中国的社会与现实问题,希望通过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来使迷茫中的中国找到出路。
《编辑人的世界》一书的主编格罗斯认为,“文化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身上,正如同文化的前途要系于作者身上一样”。⑥编辑要有弘扬文化、传承文化和普及文化的使命。俞颂华所编杂志引进和传播了国外先进的文化,对开启民智和推动中国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知识广博,学贯中西,为以后的编辑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的编辑思想对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①④方汉奇,《俞颂华先生二三事》[J].《新闻研究资料》,1983(6):38-44
②⑤莽萍:《中外名记者丛书——俞颂华》[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18、11
③俞湘文、葛思恩,《俞颂华传略(1893-1947)》[J].《新闻研究资料》,1983(6):54-60
⑥中国编辑学会主编:《图书编辑规程论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365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