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任性遇到信任

    叶冬梅

    〔关键词〕班级管理;任性;逆反;信任

    情景再现

    每接手一个班级,我一定会告诉学生们:我喜欢每一个人并信任你们,哪怕你们有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直到遇见了小L——一个任性的男孩。

    镜头一:小L的手臂在轮滑比赛时擦破了一点皮,隐隐作痛,但不影响书写。下课时间,同桌不小心碰到了他的伤口,他当即表示疼痛难忍,甚至哭泣起来。正巧,他的母亲赶来学校送润喉片,他就要求母亲带他回去,母亲拒绝了他。然后,他开始冲母亲低吼,言语中满是怨气。纠结了半个小时,母亲还是没有拗过他,带他回家了。

    镜头二:在一次班级盖章的过程中,纪律组长指出了小L的不足之处,觉得不能给他盖章。然后,小L就在自己的桌位上边撕纸边骂骂咧咧,甚至将桌子推到了组长那边。别人都在认真地做作业,他就这样耗着。

    在我看来,小L是个任性的孩子。

    所谓任性,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任性的表现主要有主动抗拒型、消极对抗型以及“造反型”三种形式。小L在镜头一中的表现就是主动抗拒型,以哭闹、发脾气来坚持自己的立场。在镜头二中就是进入消极对抗阶段,表现为拖延服从的时间,生气、闷闷不乐。

    原因分析

    撇开任性这一面,小L还是一个比较惹人喜爱的孩子:思维活跃,要求上进。一般情况下,和大家的关系也比较好,而一旦惹到了他,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好收拾的地步。那么,他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首先,我想了解造成他任性的原因所在,以便对症下药。经过多方打听,我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造成了他的任性。

    小L的父亲对他比较严格。父亲工作忙碌,平时没有更多时间和他交流沟通,但又对他的期望比较高。一旦有时间与他相处,就想采用非常规的强制手段来快速达到目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越来越叛逆。

    小L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帶大的,老人时时处处护着小孙子,对孩子父母的建议更是当作耳旁风。时间一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就有了某种定势,要求什么就希望马上实现,否则就大闹天宫。到了小学二年级,父母才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但发现孩子逆反心理严重,即便想镇压,也是束手无策。

    在和小L母亲多次的接触中,发现妈妈也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而孩子的父亲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所谓古训,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打孩子。可以想象,长期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定会耳濡目染,寻找机会宣泄被压抑的情绪。

    再则,因为家长的期望高,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低,但耐挫能力低,遇到困难易气馁,于是一旦有点风吹草动,火山就爆发了。

    对症下药

    把准了小L的“脉搏”,就要想方设法进行教育。我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采用了这几招。

    一、灵活应对,调整个性

    (一)给台阶下——预防调整法

    听原任班主任反馈,小L是有些暴力倾向的,同学们都对他耿耿于怀甚至有点敬而远之。开学没几天,有学生的随笔里就写到了小L,说他在前一天下午的美术课上如何发飙。第一节课前,我把他叫了出来。闲扯一番后,顺带问了一句:“最近,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在日记、随笔本上写到了你,说你的脾气越来越大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情?”没想到他马上哭着说:“爸爸妈妈吵架了。”谈话只能暂停。下午第三节课上,我告诉他:“大人的事情,大人自己会来处理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好你自己。只有你开心了,家长的心里才会好受一点。”谈话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过激言行,并且更愿意亲近老师了。

    (二)挖掘闪光点——引导调整法

    上次的美术课,我没有追究小L。我知道他在默默地观望我这个新班主任。这不,一单元练习卷下发,小L跑来小声说练习卷上某个词语印错了。仔细辨别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时我注意到了他羞怯而不自然的脸庞,感受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勇气。于是我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一些最近学习状态比较好的学生,而他也在其中之列。经过了这一件事情之后,我发现他更愿意与我交流了。

    (三)给机会喘息——冷处理调整法

    虽然小L最近有点进步,但还是会反复。一次,我发现小L的手里有一块拳头般大小的硬泥块,看他气势汹汹的样子,多半是要丢向前方的同学。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拉住他,夺下了泥块,把他带到了水槽边,给他洗去脸上的泪水和汗水。一个小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随后,他的父母也一并来到了学校交流,晚上,我又联系了住在他家附近的退休老教师张爷爷。经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他渐渐平复了情绪。

    二、跟踪观察,群体评价

    小L的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之后,我打算趁热打铁,防止逆向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集同伴、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效力。

    (一)同伴的亮点卡

    针对小L的任性行为,我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特地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大家为身边的同学写写亮点卡。而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几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为小L写一写。课堂上,小L悄悄打开了自己的亮点卡,眼睛亮亮的,因为同学们给他写的是:

    同学1:喜欢你宽泛的知识面,喜欢你的独立自觉,喜欢你的幽默。

    同学2:你的歌唱得好,笛子吹得棒,连音乐老师都对你啧啧称赞。

    同学3:你其实很要强,总是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无论成败。

    同学4:你是个勇敢的人,敢于征服学习中的困难,那一次次精彩的发言总让大家叹为观止。

    在这样关爱的氛围中,小L的脸红了,眼睛也红红的。让受教育者在这样的“无为”教育氛围中自感自悟,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长联系单

    我及时将自己的教育策略告知家长,同时也请家长密切关注他的状况,随时跟老师沟通。

    家长这样反馈:

    孩子在家里不那么爱发脾气了,他说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今天他说,如果爸爸不发脾气的话,他也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他跟爷爷奶奶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一个独立的人。

    他说,老师说过,冲动是魔鬼。

    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看到大人干活累了,晓得给我们倒水喝,晓得给我们捶背;看到大人休息了,知道轻手轻脚,不发出声音;有好吃的东西,知道先拿给我们吃……

    实践证明,当同伴、教师、家长三者形成合力时,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L的情况明显好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知道父母的艰辛,能够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同学们也越来越看好他,这个学期,还被评为了纪律委员。在学习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并想冲一冲一中实验班。

    任性学生的心理调整是一项复杂而又辛苦的劳动,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前进。学生的行为都是循环往复的,任性表现也是如此,一般都会有迹可循。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能从学生的表现中发现蛛丝马迹。教师只有笃定、理性地播下育人的种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净化其心灵,督促其上进,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自觉修正任性心理及行为。

    “好老师”专家点评

    第一,教师看到了情绪和行为问题背后的可能性。尽管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了孩子的另一面——思维活跃,对自己要求严格,没有触碰底线的时候与人关系和谐。看到更完整的孩子就会带来解决问题的希望。

    第二,针对孩子设定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管是事前预防、引导调整还是冷处理,都源自教师对孩子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也是教师对孩子真正的心理信任,更是事情發生转折的基础。

    第三,善于利用多方资源给孩子信心。除了班主任的及时、正向反馈之外,还把同伴之间的互动、家长的记录反馈给孩子,使他在情感上体验到自己真正被别人接纳,而这些正是他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且学习自我约束的起点。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秀洲实验小学,嘉兴,314003)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

    何瑞英摘 要:当今人们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实践。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

  • 人生哲理类素材多维解读

    王文炎敬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取名为“敬”。画面中,河水清澈透明,缓缓流淌,河面上渔船点点,自由抒情。河的两岸杨柳挺拔,苍翠欲滴。坡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