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中的中国朝鲜族舞蹈分析
吴星
【摘 要】人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所发生行为由此得来场景,而在民族舞蹈中场景主要由保护、创作、探究等组成,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舞蹈场景中的保护人员、创作人员与探究人员。本文在场景的基础上对中国朝鲜族舞蹈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朝鲜族舞蹈的解读使人们能够体会朝鲜族舞蹈的魅力。
【关键词】场景;朝鲜族舞蹈;民族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49-01
中国朝鲜族舞蹈即在我国多民族的环境下,以朝鲜族文化特色为主的舞蹈,舞蹈中的既定场景是构成舞蹈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突出舞蹈主要灵魂的重要部分[1]。
一、舞蹈中的场景概述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所表演的舞蹈与舞蹈中场景的关系十分密切,场景本身其实是由“场”与“景”共同构成的,“场”主要指代舞蹈表演的空间,而“景”则指代舞蹈表演时空间中的景象。在朝鲜族舞蹈中,表演者的身份主要是由其行为进行定位,而且是在场景的基础上形成身份定位。例如一名朝鲜族的舞蹈教师,那么其在社会这个场景中的定位便是朝鲜族,那么如果这名朝鲜族的舞蹈教师所传授的是爵士舞,那么在场景中其身份就是爵士舞教师。由此可见,我们在不同场景中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的身份。
因为舞蹈演员在场景中的行为既是相同的也是不同的,那么就逐渐形成了舞蹈中的相似概念,例如朝鲜舞中的朝鲜舞教学、朝鲜舞创作、朝鲜舞表演等等相似的场景。如果着眼于更高的艺术层面,那么又可以分为舞蹈、音乐等场景。所以在舞蹈中场景是可以分为不同层次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舞蹈中场景截面的景致,并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又将舞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国朝鲜族舞蹈便是我国民族舞蹈中的组成部分。
二、在场景中的朝鲜族舞蹈
在我国民族舞蹈中场景主要由保护、创作、探究等要素组成,那么我国朝鲜族舞蹈也是同样,在场景中的朝鲜族舞蹈主要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一)朝鲜族舞蹈传统文化保护。在我国朝鲜族的发展历史中,对朝鲜族舞蹈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就是对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传统的保护。现阶段,我国朝鲜族的舞蹈文化正逐渐面临着消失的状况,例如在1985年前后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过的巫舞,然而随着表演人员的离世也逐渐消失。所以现阶段我们在提倡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强调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在舞蹈场景的角度对朝鲜族舞蹈进行分析,在舞蹈场景中的舞蹈人员主要有教学人员与学习人员,就教学人员来说,其民族身份主要为朝鲜族,而学习者则不同,既包括朝鲜族,同时也包含了其他民族。那么就传承者的民族一般按照规定来说,均为本民族即朝鲜族人民继承。
(二)朝鲜族舞蹈创作。朝鲜族舞蹈创作即在舞蹈中利用朝鲜族特有的文化、语言等在我国环境之下对舞蹈作品进行诠释的行为[2]。在我国语言环境下,对于朝鲜族舞蹈作品的理解主要为通过对舞蹈工作的提炼、调整,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中所存在的种种现象进行表现的艺术形式。可将其理解为在中国语言环境下通过朝鲜族舞蹈形式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就是我国朝鲜族舞蹈创作。在众多进行朝鲜族舞蹈创作的人士中,同时也包含朝鲜族与非朝鲜族的舞蹈人员,但是其在进行朝鲜族舞蹈创作时,具体内容主要还是围绕朝鲜族的文化环境进行的。
在进行朝鲜族舞蹈创作时,可以发现其中对于舞蹈创作的形式存在很大的区别,既有舞蹈形态的改编,同时也有舞蹈形态的创作。舞蹈形态的改编主要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而舞蹈形态的创作则是以舞蹈表演为基础,对舞蹈中形象及内容进行表现,通过对现有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或将现存的舞蹈技术进行改编,创作新的舞蹈表现形式,即舞蹈形式的创生。其实不管是以上哪一种形式,有舞蹈表演者与欣赏者才是重要的内容。另外,朝鲜族舞蹈作为我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为重要的存在价值是加强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感,加深各个民族之间的凝合力。
(三)朝鲜族舞蹈探究。对于朝鲜族舞蹈的探究主要是指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下对朝鲜舞的舞蹈形式、内容进行探究。在舞蹈的共时架构中,不仅是对我国朝鲜族舞蹈的保护与创作,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舞蹈的实践的探究。而从历时架构中,既是对传统形式的朝鲜族舞蹈内容的探究,同时也是对现代朝鲜族舞蹈内容的探究[3]。参与朝鲜族舞蹈探究的人中,涵盖了职业与非职业、朝鲜族与非朝鲜族舞蹈人员,在其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既包含了传统的朝鲜族舞蹈,同时也有现代的朝鲜族舞蹈,可见进行朝鲜族舞蹈探究的范围十分广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中通过对场景中的中国朝鲜族舞蹈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朝鲜族舞蹈中的各个场景因素,在保护、创作、探究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让人们体会朝鲜族舞蹈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白松株.浅议我国朝鲜族舞蹈特征[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9-100.
[2]朴永光.论“场景”中的中国朝鲜族舞蹈[J].民族艺术研究,2015,(03):64-72.
[3]金红龙.中国朝鲜族舞蹈的现代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