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
张国栋
【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伴随着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提出和运用,声乐爱好者的练习也变得越来越方便。然而,眼花缭乱的学习方法也给学习者们带来了烦恼,怎样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作为最基本的声乐训练方法,哼鸣练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对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哼鸣;声乐训练;运用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82-01
对于声乐爱好者来说,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哼鸣练习中,初学者们可以慢慢学会对气息和音量的控制,了解如何扩展音域等。由此可见,哼鸣的运用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什么是哼鸣
从字面意思理解,哼鸣就是在闭口状态下用鼻子发出轻轻的声音,但是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准确的。从我国古代到现在,声乐学习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声乐的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哼鸣训练的讨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哼鸣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鼻音发出,又称鼻腔哼鸣,而另一种的发声部位则是咽喉,也叫咽腔哼鸣。哼鸣的特点是利用气息,在不开口的状态下发出声音,通过鼻腔或者咽腔的振动发声。在哼鸣训练中,身体的各个部位与歌唱训练都处于一样的运动状态,所以,哼鸣也是歌唱方式的一种。
二、哼鸣的作用
在声乐训练中,哼鸣可以让练习者通过面部振动与音乐产生共鸣,进一步提高声乐爱好者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声音的运用、控制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放松心态。哼鸣的动作要领决定了声乐爱好者在哼唱的时候,要获得比较好的共鸣体验,必须在闭口状态下,随着面部肌肉、舌头等器官的动作,让鼻腔和咽腔同时进行振动,进而发出声音。在这样的状态下,歌唱者的心态和身体都会得到极大的放松,容易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可以更加容易地感受到自己在发声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并进行调整。
(二)加强对气息的控制。进行哼鸣训练时,由于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外界因素,所以,练习者在放松的心态下,更容易集中精神练习。与演唱歌曲不同,哼鸣并不需要大量的吐字,哼鸣时,气息只是单一的在鼻腔和咽腔中进行流动,对气息的控制和运用也更为简单易学一点。长期的哼鸣练习,会让声乐爱好者在表演中灵活、流畅地运用气息,对歌唱系统的提高和稳固,有着良好的效果。
(三)提高声音感染力。作为声乐表演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手法,哼鸣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哼鸣中,只利用口腔和鼻腔发音,在气息的衬托下,可以发出统一的声音。哼鸣发声的传递是通过口腔、咽腔、胸腔的共同配合来完成的,这些腔体在极为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共鸣,发出的声音在无形中就会得到美化。长此以往,通过不断的哼鸣训练,声乐爱好者的音质和音色会有极大的进步,在表演中对不同类型的音乐的掌控能力会越来越好,感染力也会大大增强。
(四)培养更好的歌唱素质。对声乐练习者来说,不正确的练声方法对声带的损害是难以想象的。而哼鸣练习不仅仅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损伤的声乐爱好者,哼鸣也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现状。哼鸣是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歌唱练习,不需要像演唱那样消耗极大的气息,所以声带不容易发生疲劳。而且作为一种极其实用的声乐练习方法,技巧学习也比较简单,所以,它很容易培养表演者的歌唱素质。
三、哼鸣的正确运用
从上面的讨论分析中可以看出,哼鸣练习是声乐爱好者要学好音乐的一条必经之路。然而,哼鸣也需要有正确的练习方式才能体现出它的作用,错误的哼鸣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学会合理适当的哼鸣练习,对提升声乐演唱极其重要。
(一)学会气息的控制。在哼鸣训练中,从理论上说,气息的控制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练习者都难以掌握气息控制的要点,即便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也难以达到训练效果。哼鸣训练要在极其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很多声乐爱好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气息也随之放松,导致喉头紧缩,难以让胸腔同时共鸣,发出的声音也不够完整和饱满。而且,长时间不正确的练习,甚至会导致声带的损伤。哼鸣训练的吸气极其重要,必须要口鼻共用,从容不迫。在哼鸣的工程中,要保持气息的平稳和声音的统一,这样,流畅的气息流动也会让声音变得优美动听。
(二)开口哼鸣。哼鸣时,舌头和上颚的配合也极为重要,而在一般的哼鸣练习中,大多数人都习惯在闭口状态下进行,而这种练习方式往往使老师无法观察到学生在哼鸣练习中口腔内部所犯的错误。而且,正式的表演都需要开口演唱,张开口腔进行哼鸣练习也有利于提高声乐爱好者的表演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宏志.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5,(20):89-90.
[2]郝静.声乐练习中的哼鸣训练探讨[J].活力,2015,(2):
26-26+29.
[3]杨爱萍.地方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哼鸣训练的价值考究[J].黄河之声,2014,(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