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学生的学、练、考

    陆 明

    摘要中学生的学习、训练和考试是中学教育的基本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教学环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章表达了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独到思考。

    关键词中学教育学习训练考试

    一、解题

    为什么要解题。向来写文章的人都讲究拟题,要写一篇教学心得却不知从何写起。写了一个标题又唯恐事与愿违。不能写好;所以只好先解题,以便使自己的思想尽量清晰些罢了。

    “漫谈”内容就可能“散”,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同时已可以随心,心理怎么想就怎么说,说一些真心话,以免浪费纸张,在我看来浪费纸张如同乱混滥伐,是要罪加一等的:再者,“漫谈”也就可以不限文体,只要说出心里放就行,不必担心大方之家笑话。“中学”主要指高中。“的”字就不用解释了。“学、练、考”按常理就应该写清楚学什么、怎么学。练、考也亦然,但由于水平有限就只能各有侧重了。

    二、学

    中学生学什么,不用学校和老师操心,教学大纲己明文规定,老师和学生只要用心阅读体会就足已,不必“武当”、“少林”地去考察。就说高中语文吧,大纲明确指出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什么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什么什么样的能力。

    那么要学什么才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个能力呢?就是那六册书和相关的课外读物。可见教材为主课外读物为辅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明确的道理,可是我们学生都在学什么呢?

    学试卷,学高考题。今天考拼音,明天学拼音:今年考话题作文,明年全学话题作文;考材料作文,明年全学材料作文。似乎觉得不必老老实实地按大纲要求、依照教材去学,也能考好。更有甚者,高一有学生能做出一道高考题。就飘飘然。颇有范进中举后的那种连老丈人都不在眼下的癫狂,认为语文不必学也能考好。在此就有必要明确学与考的关系了。即是,学了之后才考,考的就是学的,而考的内容只是学的一部分。所以踏踏实实地去学已迫在眉睫了。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规律,即是大纲派生教材,教材派生考纲,考纲派生试题。大纲、教材、考纲、试题孰大孰小,谁是本谁是末一目了然。整天只学试卷只练试题那就是舍本逐末的事了。

    至于语文课外读物,说起来就更令人心寒了。现在今的中学生读名著的人廖廖无几。这里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我有一个学生到省外读大学。有一天他给我发了一个不短的“短信”,大致内容是他与外国同学交流时对方谈到《围城》,并请他对该书作评价,我的学生老实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对方睁大双眼说“你太谦虚了吧”。我的学生在短信上说他当时羞愧得无地自容,悔当初不听老师的话,不去读这些优秀的课外读物。

    这就是不老实读书的结果。生活中需要语文,工作中更需要语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这样一句话“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高中生只有学好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才能为今后的各种学习打好基础,甚至是才能进行各种学习,

    语文课外读物对人有什么益处呢?简单地说那些读物(尤其是名著)是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哲学、美学、医学等的小型百科全书。不是有“莎士比亚就是一所大学”的美喻?不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20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的巴黎领会时,不是发表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宣言吗?既然如此。我们胸怀大声的中学生为什么不去读名著,不去吸取前入的智慧呢?

    事实上,每个国家对高中生的课外必读书籍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规定的有《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围城》、《哈姆雷特》等二十余部,美国规定的有《麦克白斯》、《哈姆雷特》、《失乐园》(弥尔顿)、《奥斯汀》、《伊利亚特》、《理想国》、《共产党宣言》等二十部。这样一看我们似乎明白了这一个道理:读与不读这些书,培养出来的人才其能力不一样。

    三、练

    练什么?考什么练什么,还是学什么练什么?狩猎,古而有之,想必大家都清楚,那么就以之为喻吧,狩猎的目标是得到猎物。要达到目标得有两个基本条件:方法和工具。工具就是那些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就是运用概念原理去获得目标的过程。这“过程”需要狩猎者通过“练”而形成。可见,在学习中“练”就是用老师给你的“工具”去练习解决各种问题。最初还得给你一些练的办法。然后让你在练的过程中获得技巧。因此学生就必须注意这一道理了,即是在练中形成自己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如果不能在练中形成自己的方法,那也就等于白练丁。

    在此就存在一个问题了。作为教育者,如果我们不能在练中使受教育者形成自己的方法,那不也就是等于白白地让他们练了吗?因此,怎么练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鄙人陋见,那就学什么练什么吧。但是从目前大多数中学来看,就不能完成这一关键”的工作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几个教师授课,连教案都不能统一,怎么可能统练呢?所谓学什么练什么,也就是类似于下象棋,马走日角、象走田角,那是大家都要教给弟子的,至于“马”往左边“将”好,还是往右边“将”好,那就得根据“敌情”,这就是练。但是如果今天七班教往左边“迂回”、八班教人右边挺进,明天九班的老师出题叫往中间“杀”。那么学徒们就只能“赴汤蹈火”、“死而后已”了。可见,统统的前提是统一教法,教案都统一不了,教法自然就统一不了,也就不必统练了,以免白白地浪费纸张。有甚者可能让学生误入岐途。进而误人子弟。因此,怎么练,是否具备练的“系统”,能不能练。慎之又慎啊。

    四、考

    考。古而有之,就连有钱人家招女婿都要“考,,一番。一个国家选拔人才如果不严格的考,恐怕就“国将不国”了。因此,通过高考选拔人才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全国人民都围绕高考转,那就说明人们爱国意识强。因为大家都为自己的祖国多出几个1人才而效力。所以谁反对高考,谁认为高考不公,那他就应该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那才是一个对教育有真爱的人。

    高考之前就必然派生出各种考试。对于高中那当然就是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和高考前的统测以及近几年新兴的月考了。

    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不是明确针对高考,而是教学的阶段检测。高考前的统测,学生学完所有课程,要迎接高考,那是战前必须的“演习”,这些就不必“漫谈”了。现在许多学校都施行(不是实行或执行)月考。并且目的非常的“明确”。什么目的——针对高考,为了高考。高二的月考试卷有高考题,高一的月考试卷有高考题,考得学生天旋地转。严格地说一个高中生读到“高四”就已经“参加”至少四十一次“高考”了,经历可谓丰富,经验可以车载斗量,但可能还得读“高五”。

    月考不好么。哲学家从来不用好坏两字来评判事物,政治家也只用强弱来在评判势力。我们肉眼凡胎的人看待问题应得低层次些了,所以就得论月考的好与坏。怎么说呢,考得好就好,考得不好就是坏,考得好就是指所出的题目与学生阶段性学、练的内容相关就是“考得好”,而并非指学生考试的成绩。

    纵观几所学校近年的月考题以及各种教辅中的检测题,有望很快就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题目。难怿乎学生就只能是考什么学什么了,老师呢也只能考什么教什么了。课本们呢,不如教辅书了,所以有人说教辅书比课本还“贵”。因此评价月考的好与坏就得看出题的指导思想了。

    再者,考完得评卷、评完得讲,那也需要花费不少的心血和光阴的。考完之后还得有一个分数,有甚者用这样的考、这样的分来评判教学质量,那恐怕也该请“3·15”了。

    五、不是结束语的结束语

    “漫谈”变成“乱谈”了,学、练、考。这么好的字眼在我这篇文章中变得一塌糊涂。武功片、暴力片大家都喜欢看,记得我国第一部功夫片《少林寺》上映后,大江南北的大街小巷尽是“亮蛋”。李连杰在一次回答记者问题时说“用暴力消除暴力”,却没想到暴力影片产生了更多的暴力。我真的不会写文章了。

    作者简介:陆明,云南省文山州一中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农村中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思

    佟娟娟摘 要:初任教师主要指的是刚刚投身于工作崗位,还未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各项工作要求的教师。初任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时常会出现问题,

  • 写好接地气、有个性的“平常人”

    曹津源写“寻常巷陌”中的普通人,只要叙述接地气、描写见个性,就能以小见大,让读者呼吸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从中发现本真生活中的美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