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年轻人
杨旭民
在广西南丹,有一个只有三万人的瑶族支系—白裤瑶。几年前,一群在外打工后返回家乡的本土青年自发成立了一个乡村影像小组,怀着满腔热情,用影像记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今, 一个白裤瑶的乡村影像节即将在困惑与期盼中诞生。
而在陕西富平,一个叫党晨飞的年轻人则通过电商将家乡的柿饼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成为远近闻名的“柿饼哥”。
曾几何时,中国的乡村成了年轻人避之不及的“废土”,他们或者通过考学,或者通过打工,远走他方 ,留下一群老弱病残守着村里的烟火。可是,多年之后,当城市变得不再可爱,当城市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时,很多年轻人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家!
喻琰是从厦门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曾经拥有“全国各地到处飞,赚钱不少”的白领生活,但是,她却辞掉工作回到了陕南老家,从爷爷手中接过了挂面这门古老的生意。她说,挣钱不是全部,她的目标是将家乡的手工挂面推向世界。
马俊河的家在甘肃民勤—一个“生产”沙尘暴的贫瘠之地。为了使家乡免于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坚持在沙漠里种梭梭,而且通过互联网招募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到民勤参加生态拯救公益活动。
经历了城市和网络两种生活熏陶的农村青年,当他们再次回到生长于斯的故土时,他们带给乡亲们的不仅是观念上的变革,更是对未来美好家园的满满期待。
毫无疑问,他们的努力和行动,必将给中国农村带来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