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学诗歌,妙趣无穷
摘要:由于古诗词距离现在年代较远,学生进行鉴赏有一定难度,学习兴趣不高且高考得分率较低。鉴于此,笔者探索跨界学习诗歌,打破学科局限、体裁局限,进行整合比较,实现大语文教学,以期实现学生诗歌鉴赏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古诗词;整合;比较;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学生阅读思维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的古诗词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较差,且提高缓慢。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笔者在此介绍一些有效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方法,即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来学习古典诗词。
整合,是指把与古诗词有关的、外在的零散信息与古诗词本身内在的信息要素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按照科学的方法形成有机的整体。它分为:诗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整合、诗词与诗词之间的整合。
一、诗词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互补
诗词是一门综合的语言艺术,是一种纯粹、优美、浓缩的文学样式。诗词里面囊括了地理、历史、音乐、绘画等学科的知识。诗词是生活的反映,在诗词中往往会对环境和气候的特点有所体现。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如果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清楚地知道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读懂诗人的惜春与恋春之情。诗词也可以与音乐整合,古人写诗词,多是讲究平仄押韵,不少诗词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在执教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学生在凄婉哀怨的歌声中感受到了李煜的那种亡国之痛。诗词还可以与美术整合,朱光潜先生在谈《诗的境界》中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可见,诗词与绘画常常结合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意境”一说。诗词与历史的整合,诗词与历史是一对孪生兄弟,杜甫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即是这方面的体现。
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当适时、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诗词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人文积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诗词与其它文学体裁的整合——求同
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整合,主要着眼点在诗词与文言文、散文之间的整合。读懂一首诗词前提是把它当成一篇文言文来阅读,从文言语法的角度来理解诗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 “红”“绿”,可从使动用法的角度来理解,“使樱桃变红、使芭蕉叶变绿”,以此,学生便明了时光的流逝之快。杜甫《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则是宾语前置,还原语序:“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词与散文之间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其表现手法上。比如:修辞、抒情方式、描写方式等,几乎可以通用。诗词和散文是一株并蒂莲花,联系紧密,散文少了诗意,便不是纯粹的散文,而古诗若离了散文的文学素养,就无法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了。
无论是学科之间的整合还是学科内部的整合,我们的着眼点都应落在诗词上。对诗词进行渗透,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综合能力。
三、诗词与诗词之间的整合——比较
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学科内部之间的整合,我们都是从互补、共性的角度入手,加以渗透、融合。除此之外,对于诗词与诗词之间的跨界,可以对同一内容的不同作者作品进行比较, 也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用以指导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同中求异,以送别诗为例。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同样是送别,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高适与董大短暂相逢,又相别,因为是知音,所以,于慰藉中充满了力量,体现旷达的胸襟。王昌齡在一贬再贬中,面对老友离别, 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的节操。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送别,送别对象的身份不同、行程不同、人物际遇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鉴赏诗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背景介绍、送别对象及其行程、离别的环境等,学会知人论世。
异中求同,把不同内容、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加以整合,寻找共同点。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四句诗词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出自不同时代的作者手中,表达的却是同一种情愫:“乡愁”。我们发现引发乡愁的无非几种缘由:戍边、游历、战乱。乡愁背后的共同之处是对家园的回望,是故国之思,是个人的孤独,更是封建时代文人们内心寻求归属感的外化。
利用互补整合、求同整合、整合比较这三种方法实现跨界学诗词,渗透多学科知识,可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内化,探索诗词的内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刘玲玲(1983—),女,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