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创新与实践

刘志红
摘 要 基层农村广播电视的存在和发展对广大农民朋友的影响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基层广电对农节目如何突破瓶颈,更好地为农民朋友服务。文章根据工作实际,从栏目设置、播出时间、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传播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几方面的实践与创新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基层广电对农节目;栏目设置;播出时间;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传播方式;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3-0086-02
广播电视是农民朋友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是农民朋友了解农业发展现状,掌握农业技术,解读三农发展政策和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农民生产意识、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农节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实情况是近几年基层广电面临困境,相应对农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广电对农节目存在的问题。
1)节目立意缺少艺术根基,不能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布局安排。
2)对农节目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农民朋友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
对农节目有针对性的创新,对农品牌化节目突破瓶颈,是广电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广播节目要扩大影响力,需要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做出合乎实际的选择,在栏目的设置上,在播出时间的安排上,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甚至包括节目制作和包装设计等方面,要不断创新,更好地为农民朋友服务,为此,辽宁建平广播电视台做了有效的创新和实践。
1 在栏目的设置上创新
让广大农民对农村节目情有独钟,是我们办台重点考虑的问题。对农节目应采取多栏目架构,让受众各取所需,多层面适应,让农民喜闻乐见。
1)首先保证对农节目的档数。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至少要保证有两档对农节目。这些对农节目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各有侧重,有的节目重在宣传中央惠农政策,宣传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以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法律和政策信息服务农民,对农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有的节目重点向农民推广新科技和新知识,帮助指导广大农民在种植和养殖方面遇到的问题,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有切实可见的经济效益,以及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栏目走进农家院,把镜头对准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新气象、新事物,“讲”农村人儿、农村事儿、农村理儿,重点展示新时代农民红红火火的文化生活,通过“文化乐民”,进而“文化育民”,提高农民素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农民除了物质生活需求以外,对于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也希望了解世界各地的趣闻轶事,需要精神心理的慰藉和陶冶,需要通过高雅的艺术提高自身修养。辽宁建平台立足本地人文环境,在传统栏目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一系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栏目,如电视栏目《风物》展示县域内及周边县市区等地风土人情,《综艺盛典》展播城乡各地举办的各种综艺活动,深受农民朋友喜爱,给他们带来丰富愉悦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2)保证对农节目的时长。基层广电台广播每周自办对农节目时长一般不少于80分钟,电视每周自办对农节目播出时长一般不少于45分钟,同时,广播、电视还要对这些节目进行重播,这样对农节目的时长便得到了保证。
2 在播出时间安排上创新
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时间安排均需在在黄金时间播出,比如早上7:00—8:00,晚间19:00—20:00。
3 在节目内容上不断创新
“内容为王”是永不过时的真理,真正把内容做好,才能使节目真正实现创新性、持续性发展。
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增加自办新闻节目中对农宣传报道的比重。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充分发挥基层电视对农宣传服务平台,加强“三农”新闻宣传报道力度,为“三农”工作提供各类政策信息等服务。
1)在每天的新闻节目中,按照“三贴近”要求,扩大对农节目的影响力。每天新闻都要有来自农业、农村的新闻,反映“三农”的报道,占到了整组新闻一半以上。记者始终在新闻的“第一现场”,走进农家院,走进田间地头,进行蹲点、跟踪采访,充分发挥和呈现农村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做有价值、有内容、有品质的对农新闻。在当前的扶贫攻坚活动中,一线记者更是对各单位、各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医护下乡、文艺下乡等活动及时跟踪报道,起到了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的作用。
2)在对农节目中,我们注重加强对农方面的政策方针的传达和解读,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政策性话语,也有助于基层干部将政策落到实处,从而深受农村受众欢迎;站在农民的立场,深度报道“三农”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展现“亲民、为民”的服务精神。
3)围绕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产业扶贫是2017年工作的重点,“一乡一园”产业扶贫建设效果显著,一些乡镇的特色小杂粮种植园、特色肉驴养殖园、生态观光园都起到了示范和标杆的作用。广播电视的访谈类节目邀请典型的乡镇领导走进直播间,介绍经验和做法,助力乡镇产业扶贫。
4 在栏目的形式上不断创新
我们一直在思考對农节目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才能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呈现方式包括节目的主题风格、社会宣传、生动导视、鲜活的主持人风格等,只有形式上满足受众的需要,才能真正打造农业精品栏目。
如在广播互动性栏目中,利用热线电话、专家访谈、专业人士答疑解难等多种形式,对农民的关心事、为难事进行及时处理、反馈,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影响力。
电视专题节目专门开设一档展示农民风采的节目,让农民成为主角,为农民办,办给农民看,记者、主持人走近美丽农村,来到农民当中,了解农村风土人情,欣赏美丽田园风光,近距离接近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亲自体验最乡土的生活,他们用情感解读民情,让城里人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更新、更确切的认识,也吸引了更多的参观者。如对乡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广场舞大赛等节目的录制,通过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民朋友原汁原味的表演,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及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开办访谈节目“农民创业故事会”,让农民中的优秀代表走进直播间——邀请创业成功的农民如草莓种植大户、肉驴养殖大户、野生菌种植大户、生猪养殖大户等行业带头人走进直播间,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他们用亲身经历,在推广实用技术的同时,也帮助农民理清了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共同走向致富之路。
5 在传播方式上创新
在媒体竞相发展的新时期,既对广播电视的对农宣传提出了新课题,又为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提供了新的机遇。融媒体背景下基层广电应变与坚守并进,与新媒体携手进行融合发展,实现对农节目与数字电视集成平台及互动点播功能的结合,并成立了新媒体传播中心,借助音视频网站、农民信箱及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增强了对农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坚持地方电视台本土化策略。本土化策略,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从本地的农村、农民、农业为出发点,发掘自身地域特色,利用地域文化创作出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节目,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保持了当地主流媒体的地位。
(1)以当地农村题材为背景,拍摄制作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微电影。比如反映农村敬老孝亲题材,反映青年大学生回乡自主创业取得成功题材,反映政法综治工作在农村广泛推广题材等,这样的微电影贴地气、有温度,深受广大农村受众欢迎。
(2)定期举办农民农技知识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农民直接参与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既激发了农民参与广播电视的热情,也提升了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
2)拓展新路径,不断加强与周边兄弟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立广播电视联盟,形成基层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活动和服务的品牌集群效应。
6 在保障措施方面創新
1)持续增加对农节目的资金投入。广电系统应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农口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加大对农节目专项经费的扶持。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发挥优势,争取各相关部门专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强化开门办节目的理念,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大农口部门的工作,与农林水等部门常年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推进对农宣传服务工作的
合力。
3)加强对农传播理论研究和业务研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组织对农节目专家到台里现场指导,帮助提升对农节目采制
水平。
基层广播电视台要始终坚持植根农村沃土,不忘服务农民初心,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为新农村建设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我们坚信农村广播电视节目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关文章!
  • 开放存取出版的版权因素与法律

    吴立红?刘少坤【摘要】开放存取出版与版权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作者、出版商、机构、用户等主体相互之间构成开放存取出版的主要法律关系。开

  • 借力新媒体挖掘舆论监督深度

    姚超<br />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呈现多元化。本文主要分析地方党报如何在不缺位、不越位的前提下,借力新媒体,

  • 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分层因子分

    【摘要】文章采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分层因子分析法对期刊进行动态的综合研究。该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仅考虑了数据的横向信息,还考虑了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