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分析
孟华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每年生产的食用油原料主要以花生为主,花生又称“长生果”,是优质的食用油原料。作为豆科植物,花生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及两广地区等农业生产区域里,以华东部分的种植面积最广,年均产量也最大。花生是豆科植物中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一种,含有丰富的脂肪与蛋白质,此外还具有丰富的氨基酸,能够帮助人体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作为优质的食用油原料,花生仁中含有丰富的油脂,且具有香气,故提升花生作物的栽培质量,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花生栽培技术作出如下探讨。
一、花生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1、播种前期的相关内容
(1)花生作物适宜栽种在土层疏松、中性偏酸的土质中,对土地的排水及肥力特性需要进行一定的选择或处理,尽量不要选择红壤土或沙壤土,许多农业种植由于缺乏科学农业知识,认为花生作物栽种在沙壤土中是最佳选择,这是一项认知上的误区。
(2)在播种以前,要对已选择栽种的土地区域进行适当的疏松工作,防止土壤中出现结块现象,这样能够方便种植以后的排水与灌水均匀。
(3)对于花生作物品种的选择上,抗病性、高产的种子应作为首选。生产者应尽量选择作物形态紧凑、开花集中的植株,这类植株的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国家标准的优质花生品种。
2、种子处理的相关内容
(1)在播种前的15-20天,应将种子进行剥皮处理,一般来说,农业生产者习惯将种子过早的剥皮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对于花生作物生长是有害的,应尽量避免。
(2)在剥皮处理之前,应将种子充分暴露在阳光下晒至2天,使种子中的水分能够控干。
(3)种子剥皮处理以后,农业生产者应根据种子形态分成不同层次的水平,其中颜色新鲜、颗粒饱满的可作为夏季种植的花生,而种子干瘪的要及时更换,以免影响田地产量。
(4)甲基托布津是常见的拌种材料,使用甲基托布津进行拌种后,能够有效的预防农作物种子出现蚜虫现象。
3、播种期间的相关内容
(1)关于花生作物的播种方法,可分为露地播种与覆膜播种两种,选择人工与机械两种方式,也能获得不同的栽培优势。
(2)花生作物的播种期应选择土层5cm深度时,标准温度达到12℃,此时的土壤能够手握成团,自然散开,对于花生作物的生长最为适宜。
(3)花生作物的播种密度应选择垄距65cm,穴距12-13cm的范围内,每一种植穴内播种数量控制在2粒左右,播种完毕后覆盖3-5cm厚的土层。
4、播种完毕的相关内容
(1)花生作物在播种完毕以后,要观察发芽情况,当幼苗破土时,要及时的将覆土撒至垄沟。如选择地膜覆盖的方式播种,那么在幼苗破土后,应及时破膜释放幼苗生长,并抓撒松散的湿土覆盖地膜孔,以确保幼苗的保温保湿。
(2)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关于肥水的管理,应在开花前进行1-3次的培土作业,以防止苗期生长中出现耕壅土压苗现象与花旗中果针损伤现象。培土作业以3cm厚度为适宜,在花生植株的生长期间,随着花期的延续,大量的果针会陆续入土生长,此时的花生植株对于土质营养的需求最大,农业生产者应在此时及时补充土壤肥料,以促进花生植株的生长。由于花生根部的根瘤菌固氮能力强,因此在土壤中的氮需求基本可以满足生长,而其他方面的元素则较为匮乏,因此合理的补充磷、钾、钙肥料,是最为关键的。相关施肥标准可参考表2所示,在花生植株的生育期中,进行5-7次的叶面喷肥是十分必要的,而生长期间的中后阶段,由于花生植株的根系衰老,故叶面喷肥的效果能够更加明显,对于花生作物的种植具有增产的作用。
(3)花生植株的防病工作主要针对褐斑病、锈病、病毒病与根腐病等情况。
二、花生种植效益提升的优化措施
1、品种方面的优化措施
在我国的花生种植产业的品种选择上,始终存在着新品种推广的盲目性问题,栽培技术与品种之间的差异,极容易造成减产或低产现象。故在花生品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颗粒饱满、口感较好的品种,若花生作物主要是销售于榨油,那么选择含油脂量较高的花生品种,能够帮助农业生产带来更高的市场经济收益。
2、技术方面的优化措施
关于花生的栽培技术,上文已详细阐述,且由上文所述内容可知,花生的种植方式与其种植环境具有直接的联系。许多农业生产者在种植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规范其种植模式,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对其生产种植进行合理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花生作物的产量,也能够使果实的质量得到保障。对于植株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现代农业医学的相关手段,能够使植株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而提升果实的质量,也就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经济收益。
提高農作物的品质,也就是增加了该作物的市场收益率。我国相关食品加工企业也要不断的优化加工方式,使花生类产品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而农业种植人员,要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使农业种植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250304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