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思考

    周露

    [提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不断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感,美育作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音乐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美育形式,也必将在新时代备受重视。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应不断加强公共音乐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统一、能力与兴趣相促进的横纵交错的教育体系,使“美育”课程与其他“德育、智育、体育”课程相平衡。

    [关键词]新时代;美育;公共音乐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2015年国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国家明确规定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①。2018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发表的《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扎实推进新时代美育工作》一文说道:“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学校美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美育在整个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准确把握当前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美育工作”②。2018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艺术素养进入高考③。从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和国家出台的文件中发现,习总书记高度肯定文艺的作用并重视素质教育,中国的“美育”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公共音乐教育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引起各地有关部门重视。但从目前我国各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来看,我国的公共音乐教育还处于初期阶段,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着与其他学科发展不匹配等问题,随着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如果没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公共音乐教育体系,将会影响我国美育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音樂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基石,蕴藏人类精神的文化载体,开设公共音乐课程不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育人效果,还能对学校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挥积极作用。公共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调节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学生情绪,促进良好学风校风形成,使校园文化氛围良性循环,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中,音乐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思想产物更易被现代学生接受,高校可充分利用此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推动文化传承。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自1897年至今,我国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已有121年历史,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分别在1988年、1989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15年多次发文要求学校重视美育课堂,近年来,公共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阶段,尤其是在教育体系构建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截止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四育”发展仍不平衡,从课程开设来看,针对德育,学校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理论研究、形势政策等公共必修课程;针对智育,学校开设了语、数、外及各类专业课等多门必修课程;针对体育,各学校也开设了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种公共体育必修课程;唯独美育课程,没有进入公共必修课程体系,甚至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高校都没有将其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这些高校,由于自身教学场地缺乏、教师队伍不足、缺少课程设置经验等原因,在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都没有将学生选修一门艺术鉴赏课作为毕业基本条件,其次,一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单一,开设随意,管理混乱,教学模式落后,以至于开设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

     三、构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公共美育教研机构

    在部分高校教师访谈中笔者发现,凡成立了美育教研室高校,其校内公共音乐课程开设也相对完善,由此说明,高层的教育理念,科学的顶层设计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得以开展及发展的前提。各高校应成立全校公共美育教研机构,完善体制建设,建立公共音乐管理机构,负责公共艺术课程的调研、设计、评价、教材、经费、场地、培训等,基于此公共艺术教研室不要挂靠团委、学院,也不能将艺术学院的专业艺术教研室作为全校公共艺术教研室。

    (二)完善公共音乐课程设置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特点,学校实行的是重成绩而轻素质的培养方式,这也是我国学生音乐基本素养偏低,音乐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所以高校在进行公共课程体系设置时要注意课程的合理定位,课程之间既要相互联系又要各自独立,既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又要课内与课外相统一,达到能力与兴趣相促进的目的。

    1.音乐知识与修养课程

    音乐知识与修养课程涵盖音乐通识课、音乐修养提高课、音乐思辨三大类。音乐通识课就是以音乐要素及音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为引导,使同学了解音乐基础知识体系,从而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形成艺术形象思维;音乐修养提高课是从历史、科学、文化、社会等角度表现音乐具有叙事性、赞美性、延续性等特点,使大学生感悟音乐呈现的自然美和精神美;音乐思辨课程主要是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种类音乐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音乐的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层面,更要学会将音乐中的真善美融入到日常思想行为中。

    2.实践技能课程

    实践技能课程可分为普及性质的声乐、器乐课程和以实践为主的表演创作课、器乐表演课、音乐表演课。普及性声乐、器乐课程主要是将乐理知识和发声、演奏技巧大众化,让初学者在音乐课程中找到自信,愿意进一步学习,这类课程可以快速提高音乐修养,通过自我创作完成自我成长。以实践为主的表演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师生互动、校园实践来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现代的大学生都希望在学好本专业的情况下学会1-2项个人技能,然后进行自我展示,因此,学生通过此类表演课可以对音乐进行很好的体验,从而促进对音乐的全面理解,无论是常识还是技能方面,都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类课程也是最全面的音乐学习方式,值得推广。

    3.网络慕课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慕课这种以兴趣为导向课堂形式得到普及,因其通过网络传播,所以课程人数不受限制。近几年北大、清华等高校在公共音乐课程中都加入了慕课形式,其中北京大学副教授毕明辉制作的慕课《20世纪西方音乐》深受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喜爱,仅国外平台选课人数年均便达到5000人。在国家日益重视音乐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利用好慕课这一课堂形式,来弥补目前高校师资不足、场地不足、资金不足问题。通过整合网络慕课资源来完善公共音乐课程设置,更好地实现音乐育人。

    4.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但现在高校仅将课上称为公共音乐课,而忽视了课下实践。笔者认为各高校应该将公共音乐课程拓宽到课上讲授和课下实践两部分,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相应学分。课外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音乐类社团、艺术团排练课、各类文艺演出等。

    (三)优化公共音乐教师队伍

    1.打造一批专业公共音乐教师队伍

    经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师大多毕业于高等学府,音乐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都较为扎实,相对缺乏音乐综合知识和现代公共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这导致了非专业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程提不起兴趣。各高校应针对此类情况,尝试引进或培训一支公共艺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来专门负责校内公共音乐课程开设和研究。

    2.提升公共音乐教师综合艺术修养

    培养有目标,术业有专攻,非艺术类的公共音乐教学其特点就是普及性,通过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音乐课堂对普通学生普及音乐,达到提高音乐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加强对艺术学院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可利用校内讲座、校外培训、定期交流的方式加强教师间的思想碰撞。

    3.改进公共音乐教师教学法

    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要以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为前提,教学形式也要以学生的思维能力、身心特点而设定,据笔者访谈调查,面对现代知识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适用目前的学生,课堂可从泛听课、精听课、网络课、实践课四类教学法中进行探索。

    泛听课可针对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大一学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交给他们一把能够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为今后的自学打下基础;精听课是针对有一定音乐基础学生,让其学会倾听不同题材的音乐并畅谈感想,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专题,让同学分组讨论,也可以通过指定主题,让学生自行寻找相关音乐进行品鉴和分享;网络课是目前高校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法,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观看经典演出作品,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实践课是目前学生最为喜爱的一种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场景模拟等方法让课堂产生互动,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让每位同学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可以读懂音乐语言,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新时代我们要清晰认识到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公共音乐教育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需要音乐工作者同心协力推进其不断发展。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②王登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扎实推进新时代美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8年1月8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2018年3月5日。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谢娟.浅析理工科大学公共音乐课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3).

     [4]刘德崇.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思 考和建议[J].艺术教育,2014,(7).

     [5]孙涛.高校音乐公共课发展现状的思考[J].学周刊,2016,(16).

     [6]廖夏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及教学模式研究中[J].学科教育,2009,(1).

     [7]游吟歌.高校音樂公共课教学策略浅析[J].黄河之声,2017,(6).

     [8]徐沛然.也谈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17,(2).

    [责任编辑:黄贝如]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踢屁屁”不要怕

    杨锦麟TPP实际上是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一个新的、甚至有可能会超越WTO架构的区域性或是国际性的贸易协定。你怎么解释它都可以,因为现在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