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鸟人》出版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摘要】美国作家威廉·沃顿的著名小说《鸟人》,自出版发行以来除获得多项国际奖项之外,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众多读者的关注与评论。《鸟人》通过对主人公博迪生活轨迹的描述,探讨了深层次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从而引发社会大众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除此之外,《鸟人》的出版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实现了图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鸟人》;博迪;文化价值;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贾军红,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威廉·沃顿(1925—2008)是美国极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成名作《鸟人》获得象征着美国文学最高荣誉国家图书奖的最佳处女作奖。作为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作品,该小说曾稳居《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榜冠军,入围普利策文学奖最终名单,且同名影片《鸟人》获第3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相关媒体一致对《鸟人》给予高度评价。《华盛顿邮报》评论道:“精雕细琢的技艺……真实又吸引人……一部不寻常的好小说”;《纽约邮报》评论道:“极具魅力……又令人振奋的小说”;《堪萨斯城市之星》評论道:“令人惊讶的成就……一部小说可以做到什么?《鸟人》会给你全新的概念。”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获得了许多技能,比如,直立行走、理性的思考能力和完备的语言表达能力,乃至科学技术衍生出来的先进生产方式等。不过,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知,对贫乏生活的浪漫想象等。在思想启蒙的理性时代,一些学者高度颂扬人的自由意志,主张将人从教皇的权威与奴役中解放出来,但“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就生理层面而言,人类似乎永远难以真正获得自由,自由只能存在于精神层面。因此,很多人被问及个人愿望时,总会来一句,“希望来生不必为人”。因为,“生而为人,我不自由”[1]。

    《鸟人》比《英国病人》更浪漫柔情,比《心灵捕手》更让人泪湿前襟,被评为人类心灵史上伟大的当代文学作品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主人公博迪悲惨的身世与遭遇,体现了博迪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博迪从小就活在幻想中,他一直向往鸟的生活,羡慕它们有翅膀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为此,他开始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翅膀,幻想有朝一日可以飞上天空。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博迪的美梦,战场上残忍的一幕幕让内心脆弱的博迪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其终于失去理智,成为人们眼中的“精神病人”,被送进精神病院。在医院里,他从不说话,每天以鸟的姿态蹲在床上,以鸟的方式吃东西,在牢笼里望着一方小小的蓝天。此时,博迪的“发小”艾尔中尉从前线负伤归来,为了治疗博迪,院方把他找来,希望他能引导博迪开口说话,重新和人交流。艾尔用二人儿时许多的共同回忆逐渐开启了博迪的心智,但同时艾尔也认识到,对博迪来说,飞翔是他的归宿……[2]在《鸟人》一书中,战争改变了艾尔、博迪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并将博迪推向生活绝望的极点,迫使他封闭于幻想自由的狭隘世界,无法找到通向现实世界的出口。艾尔的帮助对博迪也无济于事,等待博迪的只是对自由的空幻向往与渴望。二战中法西斯主义者肆意践踏人的生命与尊严,以致“生而为人,不仅不自由,反而是一种耻辱”。战争中的每一个生命显得无足轻重,无非成为死难者名单中的一个数字,更多的人无暇思考与诠释生命的意义。“鸟人”不是英雄,也拒绝成为没有重量的数字,记忆与幻想构建成了他的全部,一个孤僻古怪、追逐自由并有血有肉的生命。“以自由的渴望对抗权利的高墙,为逃避自我的恐惧,化为鸟人”,借由主人公命运多舛的经历,《鸟人》呈现孤独而又隔离的精神世界,表达探寻自由的强烈压抑与无望。这是一部离奇又感人的文学作品,博迪与艾尔年少的快乐经历与成年后战争带来的伤害形成鲜明对比。辛辣老练的文笔、情感真挚的描述及刻画精准的细节,成功造就了这部经典的文学小说。同时,这本书引起大众对自由的探讨以及对战争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鸟人》出版的文化价值

    出版物是文化产品,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性质。优秀出版物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传承文化与诠释文明是出版物的重要价值。《鸟人》是一部在深入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上,探讨关于自由与战争主题的图书,其出版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人类思辨的哲学文化思想影响自身的延续与发展,关于人类思想与精神世界的研究与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反思与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鸟人》可以被看作是一本反战争题材的经典文化小说。文化小说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小说,它通过描写典型人物形象的性格、思想、心态和灵魂,全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安排典型人物形象的命运和整体艺术结构,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政治和道德等的思考。文化小说是小说中的高层次类型,或者说是小说中的极品,然而并不是所有优秀的小说都称得上是文化小说,但出类拔萃的小说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文化性 [3]。作为反战争题材的经典文化小说,《鸟人》除陈述与描写的叙事性故事之外,更蕴含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鸟人》的出版保存了二战前后的历史文化记忆。一方面,《鸟人》记载了二战时期的物质文化形态,尤其是有战争爆发前后的环境、事件与人物的相关描述;另一方面,《鸟人》对当时社会生活方式、战争场景亦有详尽描述。除此之外,《鸟人》还涉及战争中凸显的主流话语权、监禁等边缘敏感话题,成为研究当时文化的重要史实资料。

    其次,《鸟人》的出版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出版物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小说在全球范围内的出版与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鸟人》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版本,在全球近100个国家畅销,荣登《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榜冠军。该书自出版发行后,获得全球范围内读者的一致好评,使大众更加了解二战的残酷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传递正义使命感与自由精神,引起世人对和平的美好期待与共鸣。

    再次,《鸟人》的出版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费城询问报》如是评论《鸟人》的出版:“如果想象力使得艺术战胜人生,那么沃顿更胜一筹,他的艺术战胜了想象力。”威廉·沃顿通过细致深入的细节描述及鞭辟入里的刻画分析,完美地演绎了一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艺术盛宴。基于真实基础之上的虚构与想象,是这部文学作品的显著艺术特点之一。从《鸟人》这部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追求自由的文化自觉意识,一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艺术探索精神。

    最后,《鸟人》被改编成电影,创造了文化产业链价值。同名影片《鸟人》获第3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同时获得1987年华沙国际电影节观众奖。通过浓郁的感情色彩体现和情节描述,影片成功塑造与展示了小说的人物与情节,以更加丰富饱满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了作品的主旨精神——“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冷漠、自由的渴望”等,也使作品具有更多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出版物的文化属性满足了人类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引导者[4]。《鸟人》的出版体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感染了很多读者。

    二、《鸟人》出版的现实意义

    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小说故事论述主要有两个声音:一个是来自艾尔,他试图唤醒好友博迪;一个是来自“鸟人”博迪,他在另一个时空与宇宙万物对话,自由自在,毫不关心人世。与鸟相比,与自然万物相比,人类究竟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是否得等到人被取消,我們才能意识到人的高贵?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或许永远难以得到答案,但《鸟人》至少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途径。

    从探索战争类小说出版对当下的现实意义方面来说,《鸟人》的出版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鸟人》的出版成就了威廉·沃顿。威廉·沃顿(1926—2008),这位美国小说家被媒体誉为“海明威后的海明威”。在美国媒体的计票评选中,威廉·沃顿与《北回归线》的作者亨利·米勒,《断背山》的作者安妮·普鲁克斯和侦探小说大师雷蒙德·钱德勒等多位作家,荣登20世纪美国15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排行榜,其中《鸟人》的出版是威廉·沃顿荣登这个排行榜的重要助力。威廉·沃顿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天主教家庭,自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为了贴补家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入伍,二战末期在 “突出部之役”中负伤回国。之后,他虽然身体康复,但战争记忆摧毁了他的心理,大半生的时间里他都需要心理辅导并依赖精神类药物。1978年,五十多岁的他寄给出版社一部名叫“鸟人”的小说手稿,手稿立即被编辑看中,出版后即刻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进入了“普利策文学奖”的终选名单,还在1979年获得了象征着美国文学至高荣誉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处女作奖,风光一时无两。此后,五十多岁的沃顿重获上大学的机会,并出版了多部小说和回忆录,但都没能再达到《鸟人》的高度。因此,这部小说是威廉·沃顿的成功代表作品,成就了他在文学写作事业上的巅峰,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嘉奖与荣誉[5]。

    其次,这是坚持出版业两个效益并举的丰硕成果。图书的社会效益就是图书发行后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活动获得的经济收益,两者之间具有特殊的辩证关系[6]。相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摆在首位,出版企业既要坚持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当两者出现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出版业的 两个效益 虽然存在矛盾,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两个效益结合的基础。因此,出版企业正确的选择是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7]。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出版企业要坚持不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诱惑,始终贯彻正确的出版理念——通过传播优秀的出版物传承文明,实现公民权利和人类共同理想,推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鸟人》的出版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不仅弘扬了和平与自由的主题理念,而且多次获得国际奖项),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可谓是两个效益并举的典型代表。

    最后,《鸟人》的出版有利于人们正视历史,弘扬和平与自由的时代理念。历史不容割断,二战时期的历史具有特殊意义。《鸟人》的出版,在某种层面上为读者提供了重新认识二战历史的机会,科技创新带来的不仅是生活进步,同时,还有高科技武器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物质层面的不自由不代表精神层面难以超越,人类的幻想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类创造精神层面的自由,亦如《鸟人》中的博迪。面对无路可走的逼仄,他时常幻想自己是个鸟人,在天空中自在遨游,无拘无束。想象与现实截然相反,自由的成长与人性的禁锢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越是渴望,越是彰显自由的珍贵,越是禁锢,越是渴望拥抱飞翔”。

    《鸟人》的陈述内容与作者成长经历相关,因此,这是一部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小说,重点书写战争的阴影,也涉及对人性深度的剖析。《鸟人》也可以被视为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博迪和艾尔两人平凡而曲折的成长历程,尤其是博迪的成长历程。艾尔身上多少带有霍尔顿(《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的影子,他玩世不恭,充满了反叛意识和怀疑精神,而博迪洋溢着理想的光芒,他以鸟人自期,追寻身心的自由。小说从艾尔看望博迪写起,在艾尔试图帮助博迪回忆起旧日时光的努力中穿插如烟往事,最后归结于鸟人的幻想飞翔[8]。战争在两个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尤其是无情地摧毁了博迪的现实生活。毫无疑问,和平与自由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但是,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与冲突的灰色地带仍然存在。作为一部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经典作品,该书以弘扬和平精神为己任,通过文字陈述、人物刻画与事件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与批判,为传播、弘扬和平理念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鸟人》是一部反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主人公成长小说,讲述了一个想要像鸟儿一样飞翔的少年的故事。作者通过对博迪与艾尔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人的思想和经历的叙述,表达对战争的深深憎恶和对自由的强烈向往。该书的出版除获得众多的奖项与荣誉外,还蕴含一定的文化价值。《鸟人》保存了二战前后的历史文化记忆,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彰显了文化艺术价值,此外,同名电影还创造了文化产业链价值。同时,《鸟人》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作者所述,“生而为人,我不自由”,战争与和平、自由与奴役及飞翔与禁锢是贯穿全书的主题线,也是每个人应该深思与探索的问题。

    [1]豆瓣读书.《鸟人》:生而为人,我不自由[EB/OL].https://book.douban.com/review /7949467/,2016-12-12.

    [2]书馨人家.每天好书推荐:《鸟人》[EB/OL].http://www.wtoutiao.com/p/162XQD1.html, 2016-12-12.

    [3]谢迪南.出版人如何博弈商业与文化价值[N].中国图书商报,2007-03-27A03.

    [4]张旭兵.基于出版业的两重属性下谈政府管理的现实途径[J]. 出版广角,2013(11):78.

    [5]豆瓣读书.《鸟人》[EB/O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42636/,2016-12-12.

    [6]阮继.寻求图书出版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点[J].大学出版,2003(1):23-24.

    [7]珞珈.出版的“两个效益”[J].出版科学,2011(2):1.

    [8]豆瓣网.[书评汇总]560期:《鸟人》[EB/OL].https://site.douban.com/240998/widget/forum/17559042/discussion/613642242/,2016-12-12.

相关文章!
  • 新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问题与对

    徐爱明<br />
    摘 要 现今,人们已经迈进了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所谓的“新媒体”则是代表着当下万物皆媒的环

  • 网络的双重赋权与去权

    姜弟红<br />
    【摘 要】网络技术发展造就了网络的赋权特性,有研究者认为网络的赋权性在于网络赋予事件特定意义及网络对参与主体的身份

  • 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与微博版权

    【摘要】在我国现行版权法框架下,平衡微博领域的利益关系最根本的是要调整版权合理使用制度,使其更具弹性、灵活性与包容性。为此,对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