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教学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徐洁
在文学作品中,散文是极为灵动、极富魅力的体裁样式。从文体所决定的内容实质上看,散文呈现给我们的是社会与生活的一段剪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生命中的一段历程,也可能是滚滚红尘与漫漫长路之中的一点一滴……文字所承载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散文的特质呈现给我们。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文体。
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说:“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韩向东说:“散文是主体性最强、最‘自我的抒情方式。”因此对于一篇特定的散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其一,从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上来解读散文的思路。
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所谓“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手法不拘一格,而“神聚”则指散文立意明确,思路清晰。散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必须弄清作品是如何有序地把各种“形”写得“散”,又是靠什么“神”怎样串起这些形。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讲清作者的思路。以思路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立足点,既可强化学生对散文共性的深入认识,又可顺势引导学生进而了解文章的个性。
不同散文有不同的思路。记叙性的散文,多偏重事件的描述或人物的描写,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抒情类的散文多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思,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议论性的散文则多偏重理智的表达,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弄清一篇文章思路的呈现状态和方式,就能以此为支点,进一步探究文章在材料处理、情感抒发、语言运用等方面呈现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思维、风格的独特性。
其二,反复品读,理解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散文的语言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各种类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既有最本色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语言,也有最优美的经过精心锤炼,讲究文辞的语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许多优秀的散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如朱自清的清淡自然,鲁迅的铿锵有力,陆蠡的含蓄委婉,郁达夫的韵味悠然。善于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特点是散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散文语言也是作者内心深处情感和思想的自然表达与真切流露。散文描写的对象往往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产物,是作者眼中心中特殊情境中的独特的情感认知,通过语言品读,我们才能读出作者的情感。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作者在而立之年之后,对特殊人生经历的追忆与回味。朱自清的《背影》是作者在成家立业之后,对父亲的一种缅怀和追忆。这都带有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于缺乏人生经验的高中学生,要能够深切的体会语言深处作者的情感,必须对散文中的语言反复品读。
其三,披文入情,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散文贵在意境。意境是散文外化的景物与作者心境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读《荷塘月色》,谁都会感叹作者笔下的景色太美了,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之所以要创造一种朦胧的环境,是因为这环境象征着此刻他的心情。这是环境和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探究散文的意境美,从而悟情、察情、入情。进一步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志之雅、理趣之妙。
散文是作者自我的袒露,是自在生命的精神家园。解析散文就是解读作者自身,创作者为呈现自我而精心构建文本,解读者为寻找自我而努力破译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散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感觉与理解的统一,趣味与修养的并重,感性与理性的和谐。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相关文章!
  •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冯海林摘要:历史课程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制定的《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作文成功要三“勤”

    赵伟建爱因斯坦认为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三者之中,艰苦劳动,即“勤”是首要条件。西方有句名言叫“天才出于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