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实现文科数学教学的突破
符仲娟
摘 要:针对文科学生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特征,在文科教学过程中借助模型呈现数学知识,采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数学知识,多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切实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实现文科数学教学的突破,体现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文科数学; 数学抽象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030-002
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据此理念,要提升文科数学教学的效能,就必须基于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教学。“抽象”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文科学生往往欠缺数学学习需要的抽象能力,习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去学数学。因此多数文科学生总觉得数学题是千变万化,无从入手。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作为文科学生的数学教师,应该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从“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便是文科数学学习的突破口。
一、以形象的模型呈现数学知识,凸显知识规律,降低知识的抽象性
以“高度抽象”作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数学学科,囊括大量具有极强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概念”、“定理”以及“一般规律性质”;因此,难免会给抽象思维较薄弱的文科学生带来难以理解和枯燥的感觉。
“形象”和“抽象”是对立统一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由形象化开始的,只有把握其最初的形象化,才能理解其抽象的部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结论,而忽视对结论的形象化。形象思维能让人对抽象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更深的记忆,加深对理论的掌握。模型可以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直观化,降低理解难度,提升教学效能。
(一)将“方格构建模型”插入数学公式,凸显变量间的关系
文科学生往往对数学公式进行死记硬背,忽视公式变量中的内在联系,因此对公式的运用感到困难。不少文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不时碰到“记而不能用”的困惑;而要解决此困惑,就必须认清公式的特征,用好公式解题。巧用方格可以凸显公式的特征和变量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例如:学习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2cos2[α]-1=1-2sin2[α]时,学生常出现不会“代公式”或者是认为[α]只是一个具体的角的问题。若把公式构建成一个模型:sin2=2sincos,cos2=2cos2-1=1-2sin2,表示相同的内容,内容可以是一个角,也可以是一个变量,更可以是一个表达式。这样的处理可以凸显公式中的相同部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整体化思想。
(二)借助典型图形构建知识点模型,凸显相关知识的区别与关联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多以“数形结合”作为降低授课内容抽象性的主要方式,因为“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为反映,互为转化,这就有利于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然而,笔者发现文科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十分薄弱,因此在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典型图形构建知识点模型,凸显相关知识的区别与关联。
例如学习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时,利用如下图形进行知识点分析:
通过函数f(x)与导函数f'(x)图像的对比,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的求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容易分辨极值与最值的区别。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个模型,使学生把这个模型变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当学生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脑海中能浮现出这个模型,并根据题目画出相应的图象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采用模型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课堂上讲的概念、定理、例题等知识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节约了教师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可以留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而避免一味的重复灌输。丰富的模型教学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对知识不断探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以通俗的语言阐述数学知识,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降低知识抽象性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数学方法也是抽象的,并且大量使用抽象的符號。数学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变成文科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道门槛。把抽象的概念、简洁的符号用通俗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念。例如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学生刚接触这个定义时对“每一项”、“同一个常数”会产生歧义,甚至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用通俗的语言去表述等差数列的定义为:如果一个数列中的任何一个数减去它前一个数得到的数都是相同的,这个数列叫作等差数列;然后,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去体验等差数列的特征;最后,再根据文科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等差数列的定义回归到抽象数学语言及简洁的数学符号。
上述操作的优点,在于遵循文科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降低“等差数列”的抽象性,达成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等差数列的特征的目标。
三、从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激活学生潜能,降低知识的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是逐级抽象的,下一次的抽象是以前一次的抽象所学的数学材料为其具体背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文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学生常出现对概念、方法感到模糊、错位的现象,这就使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大为增加。“潜能”的定义是“已然存在,但未被发掘并未经应用的能力”,人类过去所掌握的信息都蕴藏在潜意识中,潜意识在人类整个意识中所占比率达到95%。激活学生的潜能,才能降低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多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描述,丰富知识点,增加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易于激活学生的潜能。例如函数的奇偶性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奇函数的关系式f(-x)=-f(x)与偶函数的关系式f(-x)=f(x)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果从多角度对函数奇偶性进行阐述,可以深化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理解,避免出错:从函数图像对比奇函数与偶函数;从对称两点的坐标对比奇函数与偶函数;从函数的解析式对比奇函数与偶函数;……从多个角度阐述概念,就可以从各方面激活学生的潜能。同时当学生在某个角度受到相似概念刺激的时候,可以把意识中的“函数的奇偶性”概念激活,成为学习的显性意识,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综上所述,高中文科数学借助模型呈现数学知识,采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数学知识,多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切实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使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兄.基于图式的数学学习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亚勤.基于形象化教学解决高中数学的抽象性,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