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程添凤
[摘? ?要]基于“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新课程理念,以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为例,结合生活化教学的优点,提出三种主要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观察讨论法、演示探究法和调查统计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生物;观察讨论法;演示探究法;调查统计法
[中图分类号]? ? G633.9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29-0091-01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学即是生活”。而每年生物中考、高考的命题都要求贴近生活,充分考虑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就是说,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强化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长期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现依托于苏教版七、八年级生物教材的内容,结合生产生活中应用到的相关生物知识,主要探讨以下三种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观察讨论法
观察讨论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为学生呈现不同的观察实体(对象),让学生针对观察实体(对象)进行观察讨论。观察的实体可以是真实的活体或标本,也可以是图片、动态演示等,只要是能够真实地体现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或者其他特征的都可以。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1.观察“活体”或“标本”类 。有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或者没有留心过的,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对此,教师可找到生活中的“活体”或“标本”,并利用它们进行生活化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血液的成分”时感到抽象、难学,教师可运用“观察讨论法”这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化“难”为“易”。如课前去“无偿献血”点采集10毫升的血(也可去家禽宰杀点采集,但去“无偿献血”点采集更安全),上课时让学生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并开展讨论。这样教学,直观明了,为下一节课“输血”埋下了伏笔。
2.观察“图片”或“动态演示”类。有的生物种类及其生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或者用肉眼看不到,这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收集与展示相关图片或者制成动画,并用PPT展示,让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以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传粉和受精”时,教材是以桃花为例的,虽然日常生活中桃花的开花和结果是人们司空惯的,但是它传粉后是怎么受精的,受精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没有看到过,觉得十分抽象。对此,教师可“图片展示”或“动态演示”桃花的传粉与受精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与讨论。这样的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演示探究法
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物学,由于没有物理、化学知识的支撑,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加之“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学生从小要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所以对于一些教学内容,教材只要求做演示说明,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采用演示探究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演示与探究。例如,学习“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这个实验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不知道气体的成分、性质以及含量,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来进行实验探究。具体是,课前准备好石灰水、小烧杯、吸管、洗耳球等实验材料,上课时叫两名学生到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并探究其变化规律。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模拟演示实验。有的演示实验用到的材料不容易找到或者当前找不到,对此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模拟(或虚拟)演示。例如,在教学“模拟血型鉴定”时,没有血清,可以用碘液、橙汁代替;没有血液可以用纯净水、牛奶、淀粉代替,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模拟替代。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查统计法
有的生物特征、生理特性等是学生无法直接观察、体验与了解的,此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访谈(询问)、问卷、测试等形式来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可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1.访谈(询问)式调查统计。例如有一些生理现象,我们不能一一走访调查,但可以就地取材,因为这些生理现象或特征就在我们的身边,融于生活中。如“常见性状的遗传”这一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就地取材,以班级学生为例,先调查“相对性状”,如“耳垂”的有无、“眼皮”的单双等;再调查“性状的遗传”,如甲同学的眼睛和妈妈像、乙同学的耳朵和爸爸像等。这样,把“抽象问题”融入生活中以“日常化”,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2.问卷式调查统计。由于个人隐私等原因,个人的很多信息难以收集,对此可通过不记名的问卷式调查来掌握相关信息。如遗传病、传染病的调查、计划免疫接种等,都可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不记名的调查统计,以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生物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學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要学好它”。
(特约编辑 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