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镜》一课教学设计谈初中物理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陈梁
《平面镜》知识点是无论哪种教材中都要学习的一节内容,笔者所选用的是苏科版的物理教材,《平面镜》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第三章第四节内容,教学时间应该为1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苏科版教材中,这个探究活动是学生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从提出猜想,到设计实验,活动后归纳结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如何开展也进行了几次修订,从2003年的全开放式,到2005年改为先体验确定像的位置过程,然后再猜想像的其他特点,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008年的教材中改为先根据平时照镜子的过程猜想成像的特点,然后利用给定的玻璃板、棋子等器材设计实验,在白纸上确定位置并测量距离,2015年版的教材中,提出猜想的方式没变,但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实验只进行了提示,请学生设计方法,利用方格纸比较距离,但是记录的表格中仍然是以cm为单位的.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平面镜》实验如此改动次数之多非常少见.笔者认为,专家之所以频繁修改这个探究活动,主要原因是想让这个探究活动进行的更有效,否则这个探究活动就空有探究的形式,而失去探究的意义.本文就设计《平面镜》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如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1利用魔术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本上在引入新课时用的是“浇不灭的蜡烛”这个小魔术,但是仅仅展示了图片,也有老师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笔者将这个小魔术在课堂上直接表演给学生看,将整套装置用纸箱围起来,用高清摄像头对准透明玻璃板,调整好角度,使镜前的蜡烛不被学生看到.开始上课后,直接在全体同学面前向玻璃杯中加水,而杯中的蜡烛没有熄灭,这样的所见完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同学猜想魔术的奥秘后当场解密,拿开纸箱后,学生会看到箱子中有一块玻璃板,然后直接取走玻璃板,发现杯子里的蜡烛就消失了,放上玻璃板后蜡烛又在杯子里了,从而引出今天课堂的主角——平面镜,玻璃板在这个魔术中就充当了平面镜的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
2体验照镜子的过程,帮助学生猜想成像的特点
探究活动的开展是从猜想开始的,如果学生的猜想没有方向,太过发散,就会使下面的探究活动无法很好地开展,因为猜想了就要研究,而一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有意义、无意义的猜想都逐一研究.所以在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后,笔者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边体验、边寻找特点,主要从成像在镜子的[CD#3](前/上/后),像与物的大小[CD#3](相等/不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CD#3](相等/不相等)三个方面请学生进行猜想.在这三个方面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错误认识,如有些学生认为可能像是成在镜子上的,所以在学生照镜子体验时,引导学生将手指放在镜前,前后移动手指,观察镜中手指的位置变化,如果像成在镜面上,那么无论手指怎么移动,像应该都在原来的位置,而不会出现相对镜面位置的改变,基于这样的体验,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像的位置在镜子的后方.
3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在苏科版教材中,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所提供的器材是两颗相同的棋子、茶色玻璃板和方格纸.在探究过程中用棋子作为物体,并用另一颗棋子来确定像的位置,然后将棋子的位置在纸上标记下来,以圆心或者边缘来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本来在确定像的位置时就可能存在误差,再去寻找圆心会导致误差进一步增大,所以测量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差会很大.所以,笔者将棋子换成了串珠用的珠子,选择了直径为2 cm的.选择珠子做实验在确认像的位置时茶色玻璃中的像非常清晰,只要将细铅笔芯从珠子的孔中穿过,就能在白纸上留下珠子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一个点,从这个点去测量距离时,非常准确,误差很小.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提供的是白纸,不限定学生把珠子放在什么位置,学生必须准确地作出像与物到镜面的垂线,并用刻度尺测量距离,增强他们对实验严谨性的认识,锻炼他们的作图能力.整套器材实验效果清晰,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开展探究活动,同时也注意了科学的严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与学生一起攻克难点,其他部分放手给学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探究活动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让学生想到要用玻璃板来替代平面镜,把这一难点攻克,其他设计步骤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在处理这一难点时,笔者采用了边操作,边引导的方法,先请学生将珠子放在平面镜前,观察珠子在镜中的像,像在镜子的后方.问题1:像在后方的位置同学们会确定吗?请同学用另一颗棋子作为标记,放在你认为的像的位置上,不改变两颗棋子的位置,移去平面镜,将茶色玻璃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再观察一下;问题2:你所确定的像的位置准确吗?用平面镜找像的位置肯定都是不准确的,换成玻璃后,会发现像和后面的珠子的位置有偏差;问题3:应该如何确定像的准确位置?学生马上就知道只要让像和做标记的珠子重合,那么珠子所在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难点就水到渠成地被攻破了;问题4:这种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用平面镜能完成吗?不能,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所以必须用玻璃板,这就是我们用玻璃板来做这个探究活动的原因.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将学生的活动串联起来,边活动,边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把困难分解,使学生一步步攻克困难,最后取得决定性的成功.在解决了确定像这个问题后,如何比较大小,如何比较距离等问题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过程经常是整个探究过程中非常让老师纠结的,如果全部放手让学生设计,可能学生的能力不够,如果按部就班把步骤一步一步告诉学生,又失去了探究的意味,学生仅仅是一个操作者,而并不能理解实验为何要如此设计,器材为何要如此选择,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两种情况都不能使探究活动有效地开展.因此,笔者还是认为,对于设计实验过程应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对于难点,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引导和点拨,保证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顺利地解决难点,剩余的部分可以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设计,从而使探究活动有效地开展.
5采用各种方式展现探究活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探究活动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探究过程.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个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时,将器材用照片的方式在PPT上展示,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请学生在摄像头前直接给大家演示,学生测量的数据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其他探究活动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步骤,老师都可以选择先拍好一小段视频,可能只要10 s的时间,直接在PPT中放给学生看,而且可以重复多遍或者暂停进行解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展现或者重现探究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原来实验不成功或者操作不规范的小组能够通过对比,找到自己和其他组的差距,寻找到自己的失误所在,避免出现个别小组浑水摸鱼,滥竽充数.
6关注学生探究活动时产生的疑惑,鼓励生成性发展
其实每个探究活动的方案并不唯一,教材或者教师提供的也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案,各个小组在进行探究过程中其实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忽视或者回避这些问题,其实这些新问题都是学生思想的火花,老师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思想火花灿烂起来.例如《平面镜》这节课中,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透明玻璃板和茶色玻璃板为什么成像清晰度不同,为什么玻璃板稍微倾斜一点,像就很难找准,如果用不同大小的珠子能否来确定像的位置,到底应该先作物像的连线还是应该先作物与像到镜面的垂线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在实验题中都会出现,以前总结是老师问学生思考,现在是学生自己提问,自己思考,学生会更有探究的乐趣,效果会更好,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或者自己去查找资料,学生的收获会更大,这样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更是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后.
综上所述,笔者在《平面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所作的尝试,应该说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那么多探究活动不会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程序,都必须由老师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无法照搬某一种模式或者进行简单的复制.但是老师千万不能因为怕准备器材,怕学生不会设计,怕浪费时间,怕学生做了实验考试题还是不会做等各种原因,把探究活动都变成老师的演示实验,把学生动手的机会变成老师帮学生验证结论,把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变成学生背诵实验步骤的过程.笔者相信,只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探究任务,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活动中去,无论是猜想还是设计实验都是能很好完成的,在开展探究活动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器材,是可以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的.
相关文章!
  • 应用微信公众号推送高中生物答

    陈善能[摘? ?要]“答疑型微课”是教师从学生需求出发, 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典型例题等学科疑难问题或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片段讲解

  • 江西省龙虎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对

    黄艳+李玉然+高翔摘要:龙虎山的自然山水、道教文化和春秋战国崖墓群是其三大特色。近年来,依托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了一系列旅游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