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循循重善诱

顾晓辉
一轮复习是中考复习的中考前的第一场演习,它的复习效率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工作的开展,还决定着中考质量的提升,更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笔者结合《物态变化》的一轮复习,谈谈复习行为的几点策略.
1分层在任何时刻,润物细无声
分层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分层教学又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因为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是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的,而且到了初三阶段,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还会在中考复习前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笔者在《物态变化》的一轮复习中,采取以下策略来达成.
1.1基础知识自主温“固”
深入分析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本节中有很多的基础内容,这些内容如果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帮助解决的话,不仅花费很多的时间,还会影响部分优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前布置预复习的内容,主要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知识训练题,这部分题目都是基础的概念题、现象解释题,是课程标准中需要学生知道和了解的内容,比如知道什么是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式等等;二是知识框架的架构,一轮复习我们不仅需要复习基础知识,还要引领学生站在整个章节的高度去分析、审视整章内容,从而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片,形成整章的知识框架.所以,在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架构相应内容的知识框架.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设计好以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一种预复习的形式.第一种相对简单基础一些,而第二种相对较难些.而在这种隐性分层的作业下,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他们适合的方法去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达成温习的效果,而且努力温习比以前更加牢固.
1.2基础难点自主提问
在基础知识的自主复习过程中,学生还有部分的困惑,这些困惑之处一般因人而异,而这些难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基础难点,这些问题应还原给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突破,让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思考中分析问题,在自己的提问中抛出问题,在小组的交流中突破问题.比如学生对生活中的“白气”到底是什么状态存在疑惑,此时学生之间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生1:是水蒸气,白气,就是白色气体的意思.
生2:是小水珠,水蒸气在空气中有很多,我们怎么没有看到白色啊?
生3:我们可以放个玻璃片在这白气中,很快玻璃片就湿漉漉的.
生4:这个白气就和我们生活中的雾是一样的,在雾天外出时间长的话,我们的头发都会变湿,再次证明这个白气是液体.
1.3共性难点追问突破
帮助学生突破了差异性的难点以后,我们后续需要重点突破的就是共同的难点.这时为了激发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些难点的突破中来,我们要结合实际情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将知识与情景融合在一起,并在思维参与的过程中一一突破,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一起点拨、启发.就本章而言,有多个难点环节需要突破,比如实验细节的注意点和优化策略,自然现象的解释与说明,生活应用与科学发明等.下面以实验细节这一难点的突破为例,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下面的追问形式来突破:
师:你们会组装加热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吗?
生1:先安放好铁架台,再放酒精灯,估计酒精灯外焰的位置来调整铁圈和石棉网的高度……
师: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缩短实验的时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2:我们可以采用温水加热.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3:我们还可以取少量的水,并在烧杯上加个盖子.
师:很好,如果小明、小华、小红三个人在进行实验,发现三组沸腾时的温度都不一样,其中有一支温度计是坏的,你们能帮他们判断哪支是坏的吗?
生4:将三支温度计放在同一杯沸水中,看看哪支温度计示数和其他两支不一样.
师:很好,那么两支正确的温度计示数为什么也不一样呢?你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水沸腾时的温度呢?
生5:可能是气压不一样?
师:在同一个实验室做实验,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影响着气压呢?
生6:是盖子盖的密封程度导致气压的差异.
类似的问题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将难点穿插在具体的情景中,在教师问题链的引领下,逐一突破.
2方法在每个环节,循循重善诱
在复习过程中,知识与概念的理解是基础环节的加固,而在每个环节加固的同时还渗透着相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复习行为的开展提升对方法的掌握,并达到对方法的灵活应用.这些环节就需要在复习中慢慢启发学生去感悟方法的存在,经历方法的应用,体悟方法的价值.
2.1图像分析、重在对比
图像信息的采集、转化、分析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本章中有多个环节是需要学生采用图像来服务于学习与应用的.以此促使学生对图像分析能力的渐进式增长和提升.结合本章内容可以达成以下两个方向的突破:
2.1.1同一幅图的对比
以晶体熔化图像为例,如图1所示,这幅图像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对图像进行分析,教师采用问题逐一深入.
师:通过这幅图,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1:物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师:这个不变的温度是什么物理量?
生2:是熔点.
师:在AB、BC、CD段,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生3:AB是固态、BC是固液共存态、CD是液态.
师:通过图形的对比,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4:发现AB和CD并不平行,可能是图像画错了吗?
师:是画错了,还是另有原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生5:AB和CD段的升温快慢不一样.
师:是什么因素导致它们的升温快慢不一样的?
到此,学生的思维深度已经不仅仅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还延伸到其他章节,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1.2不同图像的对比
对比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图像的差异、对比晶体熔化和水沸腾的图像,学生通过图像的对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图像所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和特征,并能在对比的情况下,解释差异存在的本质原因,达成学以致用、以理服人的效果.
比如冰熔化图像和水沸腾图像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和一个不同点,相同的是冰在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中都需要继续吸热,而且温度都保持不变.不同的是,熔化后,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而水沸腾后的温度却没有在图像中表示出来.对此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图像之间的异同点,更能启发学生对不同点的本质分析.同样也启发了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图像、剖析本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对图像的分析、转化和应用的能力.
2.2物理规律,重在应用
在本章中,还有几个通过实验建构起来的物理规律,这些规律的灵活应用也是难点,更是物理学习的价值所在.教师不能让学生去单纯地记忆规律,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自我建构物理规律,更要引导学生去应用物理规律解释一些现象或问题.
例题1(2013年广安)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已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样应用所学的“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物理规律来解释这一现象,让学生达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3归纳总结,贵在自建
方法的总结、思想的积淀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自我总结归纳的习惯,才能有效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而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这种能力更要慢慢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自主归纳,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对比以下两道例题,在应用物理规律的同时,引领学生自发地总结其内涵.
例题2如图2所示,小试管和大烧杯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它们的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大烧杯进行加热,请问小试管和大烧杯中水的沸腾情况分别是什么?
例题3-5 ℃的冰和0 ℃的水混合在一起(容器内温度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请问水和冰的质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针对这两道例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解题后提出以下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的自主归纳和总结.
问题1:你发现这两道题都在考察什么知识点?
问题2:题目中采用何种方式来干扰你对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条件的辨别?
问题3:在应用具体熔化规律或液体沸腾条件进行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一轮复习不再是知识的罗列,技能的再练,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完善自己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学会对比、观察、分析、总结和反思等方法,在思维的深入下渐进式提升.
相关文章!
  • 塑造求精态度 培养严谨作风

    李明凯 何金华[摘? ?要]结合逻辑学特点对“等位基因”“基因连锁”“基因突变”三个生物概念的外延进行拓展,并简述其在中学生物中的意义和

  • 电子商务支持下元江县产业发展

    张梦圆摘要:元江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需要寻求新的途径为经济发展带来推动力。通过分析元江县的产业发展现状与电子商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