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考
李 波
[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民营企业的“自主行为”,使民营企业经营活动更加贴近市场,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6-0040-02
一、当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动力不足,导致企业无意创新。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脱颖而出,走在了自主创新的前列,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创新动力依然不足。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属小型、微型企业,大中型企业比例很低,维持生存是企业的第一任务。还有不少企业受现实利益诱惑,经营追求“短平快”,而创新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多数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表明:截至2005年底,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私营企业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只占13%;而发明专利中,多数又是近几年才申请的。
2、人才和技术的缺乏,导致企业无力创新。人才、技术和资金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与条件,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了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大都苦于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的严重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进行创新。目前,民营企业主及其雇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大多数是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国家统计局对1413家民营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只占17.86%,民企总经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3。实际上,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技术人才、自主创新管理人才和自主创新技能人才三方面缺乏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多数民营企业在薪酬、选拔、培训等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的缺乏,也给技术人员造成对企业未来“不稳定”的预期,难以保证技术研究队伍的稳定性,容易造成技术人员的流失,造成研究项目的失败和知识产权的外流。一些民营企业中已经出现了“挖人才——流失——再挖人才”的恶性循环,未能形成一支稳定、持续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3、资金匮乏,导致企业难以创新。民营企业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创新中都会遭遇融资瓶颈。当前,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资金投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很少投入企业,而投入民营企业的则更少。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也很难通过外源融资渠道获得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在民营企业费尽周折取得了一些成果之后,按照现行税制,民营企业在缴纳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往往又要多缴不少钱。一头是少给甚至不给资金,一头是多征多收税费,这种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状况,极大地挫伤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捆住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手脚。
4、风险太大,导致企业不敢创新。一方面,对很多冒险投入巨资研发的企业来说,由于知识产权无法获得有效保护,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那些研发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与大量成本低廉的仿冒者竞争。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时。产品从实验开发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既需要充足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作支撑,同时还需要对技术进行价值评估、咨询、风险投资,需要各种中介机构来共同完成。而我国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体系的缺失,一方面造成科研机构与高校大量的科技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又使大多数民营企业苦于没有适用的技术开发项目与技术开发人才,客观上形成了产学研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联动的阻碍,加大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和难度。
二、推进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1、培育市场环境、激发创新动力。用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是企业的本质特征。没有市场力量的驱动,即使是政府号召、舆论推动,企业也不会甘冒失败的风险,主动投资去创新。因此,企业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市场,创新的价值也只能通过市场得到实现。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国产高科技产品在质量、性能上与进口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培育市场更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公平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在中国建立起来了,但是还很不完善,一个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还远未形成。很多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土地批租、进行行政垄断、实行地区保护甚至干预司法,掌握了大量创新资源配置权,扭曲了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的效率,从根本上妨碍和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影响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打破包括行政性垄断在内的各种垄断,营造公平而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成为推进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切实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改立项、用地用电、银行信贷、金融和资本市场融资、外经外贸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在技术改造、科技进步、人才引进、新产品申报与试制、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资质评估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一是确立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使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环境。二是建立适合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包括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纳机制、竞争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各尽其能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等等。三是形成有利于员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推动知识共享,鼓励跨部门、跨学科合作研究,开发创新思维。四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包括实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创新。五是加强人才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六是根据创新型员工具有的较强获取知识、信息能力和开发新技术能力较强的特点,对员工实行分散分层管理,激励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拓宽创业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瓶颈,必须建立一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体制。要鼓励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信贷的比例,在成本核算标准、利率、税率上采取政策,支持银行完
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推动社会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的标准、评级、公示等方面的制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逐步解决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贷款担保抵押品的问题;设立科技银行或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建立健全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加速建立科技产业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提供支持,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给予优惠贷款;完善自主创新的投资法律体系等,为更多的科技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4、发展民营企业自有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民营企业要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轨道。努力在价值链的高端寻求高利润。当今社会已进入全方位竞争的时代,价值链中创新活动(研发)和品牌(营销)两个高端分配了产业利润的绝大部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环节。但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产品与服务过于同质化,企业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因此,广大民营企业应当逐步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轨道,把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紧密相连,把自主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在品牌经营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在培育自主品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形成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与工商、文化、公安、法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改进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如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缩短侵权诉讼的周期,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完善专利信息平台和专利预警、服务系统,加强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建立健全专利指标评价体系和专利统计制度,使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专业化、国际化。
5、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了解市场、注重效益,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理应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的研发经费中,企业所占比例已逐年增多,然而民营企业所获得的经费却是增加无几。从我国的现实出发,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开展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如果离开科研部门的指导与合作,周期长、难度大的高科技项目的创新就会因为失去高新理论和尖端技术的支撑而难以完成:另一方面,科研部门如果离开企业的支持,就会形成少数科研人员的孤军奋战,使研究工作失去有力的经济支持和市场检验,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达不到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因此,根据目前的情况,最科学、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组成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6、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在为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提出与建立产品技术的行业新标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行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政府要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加快推进行业商会、协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其为企业提供包括各类技术服务在内的商会服务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