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的路径研究

张晓燕 陈万明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通过对公益创业案例的质性分析,发现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可以促使公益创业想法的产生,这类项目具备专业性、公益目标性和资源整合性。具备稳定的团队、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以及合理的商业模式的项目可以转化为公益创业项目。通过对志愿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的过程研究,提炼出了转化模型:大学生通过参加具备一定特征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能力发展,形成职业理想,在创业者特质和创业项目特质的共同作用下,整合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实现公益创业,创办社会企业。
关键词:公益创业 志愿服务 转化模型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创新创业和公益理念的广泛传播,公益企业在我国开始兴起。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组织放开登记之后,创立公益组织的门槛大大降低,催生了公益创业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其中。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完整。已有研究对志愿服务的动机、功能、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的关系等方面给予了关注,但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却研究较少。辛华等提炼出了访谈对象从志愿者到公益创业者转变的历程,并提炼出了志愿阶梯的概念。然而,具备怎样特质的志愿服务个体和项目可以催生出公益创业项目,其转化模型又是怎样的呢?本研究将聚焦这个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试图找出志愿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的路径和模型。
1 公益创业案例的质性分析
1.1公益创业者的志愿服务经历
2015年,首份《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发布(以下简称“《报告》”),引发了学界及社会公众对我国青年公益创业的广泛关注。报告中列举了20个青年公益创业案例。研读发现,其中有 7个创业青年是因为参与了志愿服务项目而产生了公益创业的想法,见表1。
1.2公益创业者参与项目的特征
通过分析7个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公益创业案例可以发现,他们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防灾减灾教育、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弱势群体志愿帮扶4个领域。而他们所对应开展的公益创业项目也是紧密围绕以上4个领域的问题。
研究发现,以上这些项目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结合专业特长与興趣,教育培训类项目较多。7位创业者都是大学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多为人文社科类。他们所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往往是与专业有着直接关联或受所学专业领域的影响。同时,教育培训类项目也可以很好地发挥学历所长,门槛较低。第二,项目以小见大,公益目标明确。7个项目均有着充分的前期积累,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社会痛点和市场所需,有突出的特点:循序渐进,认认真真干小事、办实事。第三,资源整合性强。7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充分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商业运作能力。积极寻求各方合作,以清晰的使命、健全的机构、完善的人力资源为组织愿景,培育组织文化,具备稳定的合作项目、组织或个人。
2 志愿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的特质分析
2.1创业者个体能力特质
做公益的青年群体,他们个性中有着热心、无私、社会责任感等特质。然而仅有热情并不能将公益做实做深,开展公益创业实践更是有一定难度的。王方圆说,做公益要关注受助人的真实需求。他说:“在我从事公益和公益创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公益机构只有更加开放、更多资源共享才能不断前行。商业和公益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合作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更加擅长整合跨界的资源,公益机构才能探寻到更加可持续的模式,撬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可见,公益创业者要善于思考,思考客户需求,思考资源整合。
公益创业作为一种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创业行为,要求创业者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一次汶川地震的志愿经历,让清华毕业生刘国强毅然决定辞去收入颇丰的白领工作,踏入社会公益领域。从一名志愿者到公益机构平安星发起人,他没有一丝犹豫。这样的自我成就动机和社会责任感使得刘国强具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本从事公益创业项目。刘国强试图进入一家成熟的公益组织工作,学习经验。2010年,他被友成基金会录取,成为一名项目官员,做的工作也跟防灾救灾减灾息息相关。同时,他也逐步成为平安星的领导人。这段学习经历使得刘国强的人才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都得到了提升。刘国强认为,不仅仅是地震,其实很多灾害死伤都发生在建筑里,而他们学的专业正好派上了用场。他们开始研究在不同建筑结构下面如何逃生, 2012年9月《科学地震逃生》正式出版。2014年他前往香港考察并拜访香港”社企之父“谢家驹,找到了公益和商业之间的连接途径,那就是社会企业。相匹配的专业背景与社会发展,使得刘国强积累了足够的人才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促使其创办了社会企业。
2.2创业项目所需资源与条件特征
前文已分析公益创业者参与项目的特征,而在此基础上,实现项目的成功转化还需要具备其他特质。
有稳定的团队和全职的员工。如何把一个学生公益组织做成品牌,更好地嫁接各项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前提是需要一个稳定的运营团队。平安星毕竟是个志愿者组织,没有全职人员,过于专业性而无实操,传播的效果不好。于是,他从友成正式辞职,拉了三四个小伙伴,全职入伙平安星。刘国强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而毅然辞职,以全职人员的身份组建公益创业团队,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有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使项目更具专业性,北回归线项目吸纳了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心理咨询师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让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助理,在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项目方案及指南的设计等,将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专业人士参与公益相结合,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一开始,平安星只有30多名志愿者。在大家的努力下组建了地震教育网,又一起把这些书翻译成简单的课程,平时只要有时间,就带去河北的山区做培训。随着活动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不仅获得了政府组织的公益创投资金,团队也正式建立起来。平安星项目同样建立起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项目的落地生根做好了人员储备。
具备“自造血”功能即合理的商业模式。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公益创业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来自社会的捐赠和政府的资助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就不能自身造血。《报告》中,周点铭认为“自造血”一定是公益活动保持活力的关键。《报告》中的另一项目负责人郑杰,也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努力和各大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联系,借助高校庞大的志愿者团和周边空巢老人的深度联系,在得到老人们信任的基础上,推广他们的项目,而他们则用房租的部分收益和网站的广告费用对志愿活动进行支持。”
3 志愿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的过程研究
作为向着公益创业进行转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是一种长期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特征吸引志愿者长期参加,并且具备一定的价值。结合上文中对于创业者个体能力特质、参与动机、创业项目所需资源与条件特征的分析,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构建了志愿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模型图(见图1)。在图1中,志愿服务项目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社会企业是“生成物”,创业者特质条件和创业项目特质条件是“反应条件”,整个过程是一个公益创业的“反应过程”:大学生通过参加具备一定特征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能力发展,形成职业理想,在创业者特质和创业项目特质的共同作用下,整合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实现公益创业,创办社会企业,以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钟一彪.青年公益创业:为何而生与如何更好[J].中国青年研究,2016(4):10- 13.
[2] 辛华等.我国青年公益创业的路径研究[J].青年探索,2017(1):5- 13
[3] 刘国强—清华毕业生众筹去台湾学防减灾经验[N].京华时报,2016-8- 30(C08).
相关文章!
  • 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

    石卉卉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85-01摘 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互联网得到快速应用和革新

  • 反帝爱国组织先驱

    葛静波1924年,中国已经处在国民革命反帝反军阀运动的前夜。两年前(即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

  • 领导干部要有智慧和勇气

    晓山领导,就是要带领、引导一个群体或组织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实现既定的任务。要想实现成功的领导,领导干部就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