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推进和现状反思

    管秀芹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突出,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从整本书的阅读策略角度阐述可行性方法的研究,并总结一些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理念;策略

    作为应对碎片化阅读时代积弊的武器,“整本书阅读”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从叶圣陶先生“读整本书,养成读书习惯”的主张;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已经贯穿在必修、选修教材之中的具体做法;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课标》规定的必修课程七个任务群中,以“阅读”作为核心的任务群就有“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五个之多,可见“阅读”在《课标》中的重要性。因此,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概念,追根溯源地认识这一方法,探究具体的实施策略,积极推进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理念,反思阅读策略在课堂上应用的合理与否,应该是语文阅读研究的应有之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创造一个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学习环境。

    一、“整本书阅读”的可行性教学推进研究

    《课标》对阅读进行了相关的阐述,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拓展活动四部分展开阐述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行的教学推行策略将帮助学生有效科学地开展读完一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鉴于此,笔者将推行策略分为导读、初读、研读、拓展活动四个方面。

    1.导读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花费时间长、难度高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获得的影响,还要关注其感情精神层面的成长,如讨论思想主题、人物性格、人生启发、社会意义等。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应该需要能有所为。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正式阅读前,应该做好导读工作。导读工作分为两个部分:

    (1)规范阅读内容,明确阅读导向。选择阅读的作品,应该选择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的作品;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选择能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毕竟,通过阅读整本书,需要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信仰,让学生有读书志趣的正向作用。

    (2)精选书籍,发挥导读的教学功能。特别对思想内涵深刻、有丰富历史背景的读物,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一个人读懂,需要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前做一些工作。包括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并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了解研读作家作品;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以上功夫到家,才能带领学生一起全面深刻理解书籍的内容,并对阅读过程做出指导。

    2.初读

    (1)制订阅读计划

    特别是长篇文学的阅读,对于高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制订阅读计划是必要的。不然很容易有学生半途而废。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大致了解书中的章节,每个章节有多少页,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阅读计划表,合理的时间分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读完一整本书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各方面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边读边动笔,一方面,标记好词好句,美文佳段,积累语言,消化并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每一个章节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情节,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整理出作者谋篇布局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不至于前看后忘记,囫囵吞枣。并且,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设置统贯全篇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名著背后的深意和给予的启示,特别是有历史争议的问题,会促使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无形中完善自己的思想。

    3.研读

    一本著作的价值,显然不是通读一遍就能完全体现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因此,在学生已经通读过全书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在初读体验以后进行研读,通过不同的活动展示对文本进一步探讨。这里就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例,从面、线、点三个角度对整本书的研读指导教学进行分析。

    (1)面

    《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6~18回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等精彩情节。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79~120回写贾府败亡,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要整体把握《红楼梦》,首先要做到熟读前五回。特别对受影视作品影响比较深的青少年来说,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宝黛的爱情故事,但是对于具有神话色彩和全书总纲意义的前五回不了解。前五回中,通过“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通过甄士隐一家由盛转衰的经历,暗示贾家的结局。此外,通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讲述,为读者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同时让重点人物亮相。第四回开始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第五回则是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2)线

    “草蛇灰线”是“脂砚斋”评论《红楼梦》的用语,意思是说,文字前后照应,推理缜密,伏笔千里。每个人物都有前后呼应,每个情节都有意义所在,每个事件都存在内在关系,故事和画面之间的转换非常自然,不着痕迹。这种多线索的网状叙事结構,也反映了现实生活千头万绪,是现实主义写法的代表体现。既要百面贯通,筋络相连,纵横交错,又必须主次分明,有条不紊,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对于学生的耐心和理解力也是一大考验。教师可以提取几段情节内容,和学生一起阅读讨探,给学生指点迷津。比如,六十三回的群芳夜宴抽花签,花签内容通过诗歌暗合群芳的命运;二十七到三十回,从芒种节宝钗寻黛玉,到稻香村小红寻凤姐,最终引出黛玉葬花,都是可以节选出来作为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和学习的。

    (3)点

    《红楼梦》中可深读的点多如繁星,且各人可能有各人不同的见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换一个角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有感悟的“点”作为主题进行发表和交流。比如,《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可以以“你最喜欢红楼人物”做主题,挑选出这个人物的故事情节和判词,阐述人物性格特征,并通过对判词的理解推理其命运。或者以主人公林黛玉诗词赏读为主题,林黛玉书中作为有名的才女,《葬花吟》《咏白海棠》《咏菊》等都是美学意义极高的作品。与现代社会注重推崇女性外在美不同,曹雪芹勾勒出的是一个才高清雅的贵族少女形象,并能通过诗文折射现实、批判人性,实在是值得好好品味。

    4.拓展活动

    “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大多以班级为单位,这种形式便于在活动后,为进一步的交流拓展活动创造了条件。比如,组织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的教学设计,会比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难,因此教师的准备功夫必不可少。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在读书交流会前期准备中要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如主持人、发言人、记录汇总者,要让角色们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也要设计各种有趣的环节,例如知识竞赛、经典观摩、情景剧再现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以致用,从中获得更为立体直观的感受。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反思

    1.避免过于“课程化”

    近年來,整本书阅读的热潮确实推动了阅读课程的发展,并推出了不少“读整本书”的经验,但是对于理解和践行整本书阅读,目前还处在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大家也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根据笔者经验,过于死板地硬套课程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倾向。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占用大量的课内时间进行整本书的解读和探讨,缺少学生的自主性。须知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整本书阅读应该课内外相结合,且主要是安排学生在课余进行,也是信任学生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利用课内时间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重要的问题展开课内研讨;在读后共同交流阅读体会和读书收获或写书评。至于整体性阅读,则应安排在课外进行。

    (2)对阅读书目的规定过于主观。如有教师主张书籍对应的应是文学家写的文学作品,而把其他方面的书籍看作“非语文的读本”。更有甚者,通过“下死命令”的手段,强制学生阅读指定的经典作品。诚然,阅读必须注重品味,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之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经典之作不可胜数,强调不能读所谓“经典作品”,以外的作品太武断。文学作品的广泛涉猎应该值得鼓励,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把关,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2.阅读意识亟需加强

    虽然,现在学校课堂对阅读课程的开展很有热情,但是“整本书”阅读毕竟不能完全在课内完成,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去完成大部分的通读。这就需要除了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家长所占主导的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些家长把课外阅读等同于读闲书,视课外书为大敌,不认为课外阅读也是高中生学习和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家长虽然重视,却缺乏课外阅读的常识,也就很难刻意去引导子女阅读等,这都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长计划的阅读还是新兴的教学模式,缺乏科学的、规范的教材;教师也缺乏经验和相关的评价措施,导致课外阅读的指导没有切实可行的标准,教师觉得开展课程困难,缺乏热情。这就表明,从教师、学校到家庭都要加强阅读能力培养的理念灌输,来共同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和必要。围绕着《课标》对阅读所提出的要求,还是有很多课题需要思考。

    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完善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让读书的乐趣为成长注入力量。本文基于笔者个人的经验和思考,阐述了可行性的教学推进研究和现状反思。只是沧海一粟,希望本文的粗浅探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未来的整本书阅读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林煜.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3).

    [2]陈胡涛.论“整本书阅读”中的名著导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编辑 鲁翠红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田嘉辉他微笑着看着眼前的景象,然后转身,进入另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他是商人的儿子,名曰旺儿。旺儿自幼便不染商业之道,他的父亲也不强求

  •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问题中直线方

    李刚摘要: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是高考选考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本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以2020年高考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命题为出发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