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课程中的“多讲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宋方圆

    摘要:本文以动画专业中实验动画短片创作专题为案例,试图建构一个“多讲协同”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从跨学科的角度解析怎样依据动画专业的客观因素来实施更为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趣味创新的实践能力,分析与总结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教学形式,以期待为多元化动画教学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多讲教学 协同学 实验动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086-02

    一、动画专业特点与“多讲协同”教学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动画作为一种复杂而多变的艺术形式,可以运用在多种环境下,而不仅仅是迪士尼风格的经典动画中。动画可以使记忆、思想、情感及想象具体化,在表现复杂和高难度的角色、场景、创造内涵和视觉效果等方面,动画是名副其实的“先进载体”。从剧本、分镜到完整的逐帧动画,制作的过程繁复而多元,涉及平面设计、插画艺术、文学、表演、绘画艺术、音乐、录音、多媒体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需要一种足够广阔深厚的学科跨度,而这一特点给动画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传统的“一師一讲台”教学模式往往会造成教学单一化与程式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并且对动画制作中的分镜、表演、技术等诸多实践环节缺乏深入了解,造成学科体系间缺乏有机结合,不利于发挥动画综合艺术载体的属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动画本科三、四年级的实验动画短片创作专题练习中,探索性地采用教师分角色“多讲”模式,同时引入协同教育理念,更强调专业知识的跨学科性、多样性、教学知识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实践和思考能力,满足学生在专业、职业和发展方面的需求,具体表现为:

    (一)本课程中,由两位老师或多位老师,并邀请行业内知名学者、动画导演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从单一的教学内容讲授者转化为课程的主持人和策划者。“多讲”教学模式依托团队,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共同备课和组合授课,其中一位老师作为主讲老师负责课程的总体框架建设和作业方案设计,讲解课程的重点知识体系结构,其他老师则是对其内容细节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这样易于专长互补并达到有效互动、多样化协调。

    (二)协同学是由德国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均有重要的科学性与普遍性。其理论的目标是在迥然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寻求密切对话,确定自组织系统的自然规律,最后在某一较高层面上成为一个新东西,一个新的规范。在本课程中,引入协同理念,更易于关注不同学科间的协同、教师团队的协同、教学过程的协同以及教学形式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与企业社会资源的整合性。

    (三)本课程内容包含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二周主要进行实验、发现和创意层面的挖掘,第三、四周则是最初的草图绘制和初步实施阶段,第五、六、七、八周是形成动画作品的制作过程,第九周是动画短片的调整与阶段点评阶段。

    二、“多讲协同”模式下的教师团队

    由“一言堂”转变为“多讲协同”模式后,教师所承担的角色也由单一变为多样,同时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

    (一)多视角小组讨论模式

    在实验动画短片课程的第一周,短片剧本构思讨论,教学采用小组的讨论方式。多位教师将同时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交流中,讨论短片的故事及叙事手法。现场教学强调宽容和理解,在讨论前主讲老师提出基本的作业要求,但不给出明确的概念和方向,只要学生的创意基本成立,就允许进行实验,教学安排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塑造能力的培养。在确定了短片主题的切入点后,教师分别进行各小组剧本主题的收集与建议。在评议中每个老师力图以不同的角度和观点阐述一个想法的多种可能性,或是从其他视角引证,旨在把思想引向深入,激发思维的风暴,改变“喂养”式的教学格局。

    在“线的循环”实验动画练习上曾经有4位老师同时在场,他们分别对此命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不同的短片案例讲解。4位老师并不会顾忌彼此的意见相左,各抒己见;同时还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生活阅历去提出新的见解,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这种教学关系的变化,在轻松率性中展现真诚与不同,同时增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对知识的互动与反思,学生的设计修养也潜移默化地在多视角的对话中得到提升。

    (二)分角色互补组合模式

    实验动画短片的专题创作属于偏重实践类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背景、技术知识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各有特点。由于知识点的交叉性,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其他学科教学体系照搬过来很难符合动画专业的需求,同时也很难按照原学科的课时量和作业方案来保证教学质量。因而,我们采用了分角色教师组合的授课模式。

    这一模式在课程开始拟定教学计划、课题作业方案的最初阶段采用共同备课、互补协同的方式商议,其中由确立的一位主讲教师来编写总体的课程框架和目录,总体调度其他老师什么时间段参与到某个具体教学环节中。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有的教师擅长剧本写作,有的擅长角色塑造;有的以搭建立体场景见长,有的以后期剪辑见长;有的擅长从实拍影像来构建动画的叙事性。当需要讲到材料和模型制作时会有擅长雕塑的老师辅助示范教学,而讲到声音设计、音效剪辑、录音配音等视听内容时会有这一研究方向的教师以专题讲座或课外沙龙形式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分配,有利于将课程知识点的细节精准化,同时每位教师的专业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三)实践协同理论的组合模式

    实验动画创作包含的知识点很多,有作为艺术的美学问题,有动画文化与表征问题,有技术革新的问题,而其中必要的理论知识能刷新学生更全面、更清晰的方式去理解动画、认识动画,帮助学生在专业修养上有更高的眼界和追求。

    在本课程的第一阶段,我们会安排一到两次大课讲座,放映世界优秀动画短片及影像。讲座由一名研究动画艺术史论的教师和一名专业实践教师搭配上课。从课堂上的讲课来看,两位教师都会努力将动画学术理论和动画制作方法结合起来讲,只是所选的视角不太相同。史论学的教师从世界动画发展的进程出发看怎样将一些动画大师作品的美学特点应用到学生的作品中;实践类教师则是看哪些动画技术、讲故事方法可以用什么样的动画学知识点解决。从这一话题开端,进行讲座内容讲解,包括从文学剧本、风格流派、音乐等模块分析世界动画大师以及知名动画工作室作品特色。之后,放映过去的学生作业,通过对优秀学生作品的分析,揭示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然后进行本课程创意点分析,提倡学生自由上台分享自己思路。

    三、“多讲协同”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多讲协同”的教学模式是一个不断需要创新、与时俱进的复杂系统。这个过程好比一個树状的路径,每一分支路径都会有一个表达路径的“值”,但是在给值上不会如数学般的精确和死板,目的是寻找恰当的方法,从而逐渐形成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支持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以最佳的方式发挥其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谈分享会的教学形式

    对谈分享会的形式有些类似作品点映会,由两位及以上教师根据自己近期的作品,针对各自的研究方向、现今研究成果和未来潮流趋势展开深入的整体性介绍和分享作品创作心得,其他几位教师则是根据主讲教师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提问和进一步延伸,从而引导学生不是简单地旁听,而是要主动地思考,有效地介入到教师对谈的活动中。

    另一方面对谈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获取最新动画信息的有效手段。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还有很多学术科研项目和各种论坛交流活动,把这些内容整理归纳并以分享会的形式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教师间有了相互探讨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最新的作品,从而也帮助学生尽快了解目前最新的行业趋势与专业动向。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我院两位动画教师与另一高校动画同行在美术馆举办了一次“不随便、不动画”的主题对谈活动。通过类似形式,课程打破传统的课程设计组织结构,并采用协同兄弟院校、美术馆公教组织等多样化机构的形式,使得师生及社会动画爱好者共同参与到课程中。通过开展此类对谈活动,参与者对高校动画教学方法、动画衍生品形式、师生作品展映等环节进行了直接而充分的交流,强化突出了专业交流的重要性,提高了信息流通的效率。

    (二)产学研合作的教学形式

    产学研合作教学形式一般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邀请行业内知名动画公司人员介绍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焦点问题(短片项目合作管理、国产商业动画发展现状等)。在方案构思阶段,邀请动画导演、编剧共同参与设计思路的点评与指导,通过讨论会和修改过程,确定可行并值得深入的剧本方案。在动画绘制阶段中,由导演与教师合作指导,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动画师对动画基础知识进行补充讲解,让学生全面认识动作分解、动画表演、软件应用等专业环节,通过公司的实训参观弥补学校软、硬件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在实验短片完成与点评阶段,需要学生以短片组形式在课堂上对作品进行阶段性演讲,由动画公司导师及课程教师团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议,注重师生间的过程讨论,鼓励启发式、非定论性的点评。课程成果汇报将会组织校园动画短片展播或参与国内外动画大赛的形式呈现。

    (三)引导辅助的教学形式

    回顾整个作业完成的过程,学生短片作业的表现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并强调手绘与数位技术结合的表达。数字化技术给动画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手段,为了保证短片的高完成度,必须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实验动画创作中的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学生自己亲身参与体验。当教师讲解完成全部理论知识点后,讲授的角色将转变成辅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短片的制作部分,其中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会由动画实验室的教师来协同完成,这样可以顺利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通过教师不断的监督和辅助,学生剧本方案逐渐得以实施,技术上有所精进。

    四、结语与展望

    总体来看,“多讲协同”教学模式符合动画专业的客观规律,与传统“一言堂”的灌输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将对谈分享会、大课讲座、作品点映会等形式融入课程教学,将短片合作管理、动画制作与企业结合。从多学科视角使资源达到最佳配置与利用,强化动画跨学科的有机连接,构建活泼、自由、专业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这些措施对于优化动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目前还很不完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善和补充。

相关文章!
  • 双目标控制选择Rayleigh阻尼系

    王淮峰 楼梦麟 张如林摘要: 合理选择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比例阻尼系数的振型频率对于准确计算场地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提出以土层表

  • 准双曲线角齿轮加工参数的三维

    王慧文 王恩泽 孙晓娟摘 要:本文提出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准双曲线角齿轮切削加工参数的方法。首先建立准双曲线角齿轮齿面的数学表

  • 公路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及应用

    叶九青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强化对公路工程的管控,有效发挥监理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