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编辑启事”的启示
左元
【摘 要】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编辑启事”,有它们独特的意义。副刊编辑应该重视编辑启事,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关键词】报纸副刊 编辑启事 粘度
副刊是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较于新闻的“硬”、评论的“重”,副刊是软性的、人文的、轻松有趣的。它就像一条精神纽带,让读者与报纸在软性心灵的层面结下精神的缘分。为了达成这样的使命,副刊的编辑不仅需要调动版面语言向读者传递态度、意图和价值观,有时也需要从版面背后站出来,面向读者直接说话,或告知,或申论,或回复,不一而足。
本文所说的报纸副刊“编辑启事”,即指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等。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编辑启事”其实大有深意存焉。
重温宗白华先生与读者的对话
在中国报刊史上,有众多文史名家、大家都与报纸副刊结缘,他们的副刊实践,值得我们今天重温和借鉴。宗白华先生与读者的对话,就是这样的典范。
1919年8月,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郭虞裳,受该报主编张东荪的委托,慕名聘请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协助编辑《学灯》。至1920年4月底,因欲赴欧留学而不能继续,宗白华在短短的8个半月中,除发表文章20篇(包括书信体文章,其中《欧洲哲学的派别》分5次连载,计1篇),18次撰写了按语、回信、启事之类。
走马上任,宗白华于1919年8月15日刊发《学灯》启事一则——
本栏自今日起另辟新文艺一门,倘读者投稿,无不欢迎。
干脆利落,绝无废话。
11月23日,关于“一个问题(婚姻恋爱自由——笔者注)的商榷”讨论结束时的编者按语,则长达600字,有总结,有分析,有期望,既理性又富激情,很有感染力。
再如,19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期《时事新报》发表《学灯》栏宣言——
本栏自从刊行以来,极承社会上学者和青年的同情,又蒙读者诸君常常投稿,为本栏生色,同人等深致谢意。但世界的实际是不断的创化,本栏虽小,也当力求进步。现在再将本栏的主义和体裁申说一遍,愿求诸君精神上的集合与积极的帮助……
接下来,便对“本栏的主义”和“本栏的体裁”详加说明,洋洋洒洒千余言,让读者明白《学灯》的宗旨是“从学术的根本研究,建中国的未来文化”,以求得“诸君精神上的集合与积极的帮助”。
《学灯》辟有“通讯门”,及时回复读者、作者的来信。1919年12月8日,宗白华刊发《复克之书》——来示已悉。你的《新生活里游戏场的运动场》,日内即可发表。近日来稿实在极多,不能都按时发表,要请先生及投稿诸君原谅。你的问题我匆匆奉答如下……
这样的编辑,能不获得作者以及读者的爱戴吗?当他离开时,大家必然牵挂。1920年4月30日,《学灯》刊登了《宗白华启事》——我因个人有特别事务,不能继续编辑《学灯》。以后《学灯》事务由李石岑先生主任。
免了作者、读者的悬望,有始有终。
宗白华的编辑启事体现了这么几个主要特点:
严谨。虽然彼时宗白华年仅22岁,但他是个早熟的编辑,每一条启事都写得十分严谨,读者、作者看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负责。他的启事、按语、复信,无不体现他是一位负责任的编辑,是值得读者、作者信任的编辑。
实在。他的实在一是体现在内容上的实事求是,二是体现在形式上的不拘一格。
用心书写“有温度的启事”
在通过编辑启事与读者对话、结缘方面,笔者也有过近20年的实践和思考。
1994年底,笔者调入南京周末报社,开始副刊编辑生涯。从业第一年间,在所编辑的《周末画刊》上撰写了各类编辑启事17则。
17则编辑启事,有致读者,有致作者;有按语,有编后……每一则启事,均以“有温度”为自我设定的标准。
4月1日,漫画《魅力》编后——
《周末画刊》开辟三个月来,来稿踊跃,来信动人。有许多朋友还用漫画的形式对《画刊》加以热情鼓励。这里选刊一幅,以表谢忱。今后不再刊登这类稿件,将宝贵的版面留给更有普遍意义的作品。
有一些作者喜欢在漫画作品中画上醒目的本人名号,或盖着大大的图章,破坏了画面。8月12日编辑启事提醒作者“把单纯的画面献给读者,请勿在画上绘制作者名号”。
9月9日,《周末画刊》编发了教师作品专辑,《编辑人语》写了三条编辑思路——
因前些时候忙于组织介绍漫画名家、发表他们的一家之言、给漫画爱好者以启迪的专栏《漫画一家》,准备不充分,只能以这一个小小的教师作品专辑,对第十一个教师节表示衷心的祝贺。
教师作品优待,欢迎各位老师惠赐大作,尤其欢迎反映丰富的校园生活的作品。作品可以和同行开一开善意的玩笑,也可以反映自己的无奈和尴尬。
本版拒绝讽刺学校、教师的作品,过去如是,今后亦然。
编者意在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通过编辑启事,和读者、作者积极交流,增强了凝聚力,《周末画刊》团结了最优秀的作者,吸引了最广泛的读者,成为周末报的名牌版面。2000年,周末报组织了十个读者家庭参与千禧年活动,其中就有两个家庭说是因为喜欢《周末画刊》才订周末报的。
在之后编辑其他版面的过程中,笔者也一直注意发挥编辑启事的作用。
2008年,周末报开辟《新生代》版。针对特殊的目标受众,笔者撰写了一则特殊的编辑启事——
《新生代》这个版,在酝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叫它“校园”——它是要反映大学校园的五彩缤纷的,因此,它属于你们——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还有关心你们大学生活的父母。
那么,就等着你们的参与了。你们的学习、生活、娱乐,当然还有爱情,都可以到这里来说一说。
风向:说一说大学校园最新的流行话题。这个,欢迎提供线索,然后我们的记者和你一道采写。
短信平台:给你们留言的地方——大学生给父母、父母给大学生、大学生给大学生……都可以;祝福、道歉、交锋……都可以。
恋爱补习班:为了考取一所好大学,你一定上过各种补习班吧?恋爱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如果你刚接触这门课,可以上我们的“补习班”;就算你读大学前预习过了,可能现在也还是要上“补习班”的——据说现在没有一个孩子不上补习班的,成绩不好的上,成绩好的也要上。那么,说一说你恋爱中的甜蜜或者困惑吧。如果“成绩突出”的话,你可能成为“补习班”的“助教”哟!
麻辣老师:说这个,你们肯定来劲。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是写高考作文——请放下架子;也不能把这当作写毕业论文——东抄西摘。
这样的编辑启事,没有端着架子,而是和受众亲切友好地对话,是新媒体语境下必须采取的态度。
总之,从业20年来,笔者撰写副刊编辑启事,主要有这么一些追求:
重交流。有什么需要说明需要回答的,及时反馈,积极主动和读者、作者交流,有普遍意义的便撰写启事刊发在报纸上。
有温度。从不写硬梆梆的启事,努力说“人话”。
树正气。上文《魅力》编后仅是一例。编辑工作中,笔者始终不忘人文精神。
讲效果。每一则编辑启事,都是针对目标受众,针对具体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炼文字。报纸,尤其是副刊,必须讲究文字。编辑启事,也应精心构思,精炼文字。
增进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
在新媒体时代,报纸自身面临着竞争、转型的压力,副刊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有一个观点:无论媒体技术如何进步,在“工具”和“价值”之间,媒体都不会也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面对受众,媒体既传播信息和观念,同样也传递价值和情感——而这,恰恰是副刊的立身之本、安身之命。
如何在精神和心灵的层面与读者结缘,让读者在一个快速、浮躁、喧闹、以工具为主导的传播环境中慢下来、定下来、静下来,这是新的传播时代给予副刊同仁的职责。要履行好这样的使命,需要副刊编辑在姿态上调低、在话语上调软,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丰富和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精神享受。
回到编辑启事的话题上来,显见的是,近年来,在传统报纸上,用心书写的编辑启事渐呈逐年下降之势。稍感欣悦的是,近年来,倒是不少新锐的周刊特别重视与受众的交流。
以《壹读》为例。
2013年第16期,《壹读》一周年,随刊附赠一周年特刊《壹岁而立:壹本杂志的秘密》。
在本刊上,前面主编林楚方的专栏《我就壹说》自然必不可少。一周年自我形象宣传《壹读壹岁,如你想见,值得一读》有两个坯,外加三个边条,分别“感谢过去的一年”,“给每位喜欢壹读的小伙伴们道谢”,“向每位壹读的合作者致谢”,“为每位壹读的同事们鼓掌”。
这么多的自我宣传广告,不但不让人反感,反而让人很爱读,比如“给每位喜欢壹读的小伙伴们道谢”的时候,他们说:“今天,壹读壹岁,真想和每个小伙伴壹抱还壹抱!”看到这,谁不莞尔?
最后,“壹读有后台”三个板块,“后台”巧妙推介壹读微博,“我们”说编辑部的故事,“我们错了,SORRY”,则对上期《壹读》编辑疏忽作真诚的道歉。
另外,刊中还有各种推介壹读视频、壹读微博、壹读微信等壹读系列产品的小启事,每一个都如《壹读》周刊的广告词所说——“轻幽默,有情趣”,让受众十分受用。
总结新锐周刊的编辑启事,突出的特点有:
互动性。传统报纸的编辑启事当然也是和读者的互动,但是新锐媒体的互动性尤其“生动”。
幽默感。这一点,尤其值得传统报纸副刊编辑学习。
个性化。《壹读》的编辑启事是《壹读》的味道,其他新锐周刊也各臻其妙。
在现代传播学的意义上,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进程,“反馈”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纸媒式微的当下,副刊的转型尤显紧迫。在笔者看来,副刊编辑不妨学学新闻前辈,不妨学学新锐周刊,放下身段,把报纸副刊版面做成“微博、微信平台”,编辑就是“博主”,多写写“回复”——编辑启事,多和“网友”——读者互动,形成一个个“粉丝团”、“好友圈”,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尤其是,今天的报纸新闻版面日益同质化,而且相较于副刊,报纸新闻受网络的冲击尤为严重,因此,笔者认为,做好每一个细节(比如重视编辑启事),重振副刊雄风,不失为增强报纸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路径之一。□
(作者:《现代家庭报》副总编辑)
责编:周蕾
【摘 要】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编辑启事”,有它们独特的意义。副刊编辑应该重视编辑启事,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关键词】报纸副刊 编辑启事 粘度
副刊是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较于新闻的“硬”、评论的“重”,副刊是软性的、人文的、轻松有趣的。它就像一条精神纽带,让读者与报纸在软性心灵的层面结下精神的缘分。为了达成这样的使命,副刊的编辑不仅需要调动版面语言向读者传递态度、意图和价值观,有时也需要从版面背后站出来,面向读者直接说话,或告知,或申论,或回复,不一而足。
本文所说的报纸副刊“编辑启事”,即指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等。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编辑启事”其实大有深意存焉。
重温宗白华先生与读者的对话
在中国报刊史上,有众多文史名家、大家都与报纸副刊结缘,他们的副刊实践,值得我们今天重温和借鉴。宗白华先生与读者的对话,就是这样的典范。
1919年8月,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郭虞裳,受该报主编张东荪的委托,慕名聘请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协助编辑《学灯》。至1920年4月底,因欲赴欧留学而不能继续,宗白华在短短的8个半月中,除发表文章20篇(包括书信体文章,其中《欧洲哲学的派别》分5次连载,计1篇),18次撰写了按语、回信、启事之类。
走马上任,宗白华于1919年8月15日刊发《学灯》启事一则——
本栏自今日起另辟新文艺一门,倘读者投稿,无不欢迎。
干脆利落,绝无废话。
11月23日,关于“一个问题(婚姻恋爱自由——笔者注)的商榷”讨论结束时的编者按语,则长达600字,有总结,有分析,有期望,既理性又富激情,很有感染力。
再如,19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期《时事新报》发表《学灯》栏宣言——
本栏自从刊行以来,极承社会上学者和青年的同情,又蒙读者诸君常常投稿,为本栏生色,同人等深致谢意。但世界的实际是不断的创化,本栏虽小,也当力求进步。现在再将本栏的主义和体裁申说一遍,愿求诸君精神上的集合与积极的帮助……
接下来,便对“本栏的主义”和“本栏的体裁”详加说明,洋洋洒洒千余言,让读者明白《学灯》的宗旨是“从学术的根本研究,建中国的未来文化”,以求得“诸君精神上的集合与积极的帮助”。
《学灯》辟有“通讯门”,及时回复读者、作者的来信。1919年12月8日,宗白华刊发《复克之书》——来示已悉。你的《新生活里游戏场的运动场》,日内即可发表。近日来稿实在极多,不能都按时发表,要请先生及投稿诸君原谅。你的问题我匆匆奉答如下……
这样的编辑,能不获得作者以及读者的爱戴吗?当他离开时,大家必然牵挂。1920年4月30日,《学灯》刊登了《宗白华启事》——我因个人有特别事务,不能继续编辑《学灯》。以后《学灯》事务由李石岑先生主任。
免了作者、读者的悬望,有始有终。
宗白华的编辑启事体现了这么几个主要特点:
严谨。虽然彼时宗白华年仅22岁,但他是个早熟的编辑,每一条启事都写得十分严谨,读者、作者看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负责。他的启事、按语、复信,无不体现他是一位负责任的编辑,是值得读者、作者信任的编辑。
实在。他的实在一是体现在内容上的实事求是,二是体现在形式上的不拘一格。
用心书写“有温度的启事”
在通过编辑启事与读者对话、结缘方面,笔者也有过近20年的实践和思考。
1994年底,笔者调入南京周末报社,开始副刊编辑生涯。从业第一年间,在所编辑的《周末画刊》上撰写了各类编辑启事17则。
17则编辑启事,有致读者,有致作者;有按语,有编后……每一则启事,均以“有温度”为自我设定的标准。
4月1日,漫画《魅力》编后——
《周末画刊》开辟三个月来,来稿踊跃,来信动人。有许多朋友还用漫画的形式对《画刊》加以热情鼓励。这里选刊一幅,以表谢忱。今后不再刊登这类稿件,将宝贵的版面留给更有普遍意义的作品。
有一些作者喜欢在漫画作品中画上醒目的本人名号,或盖着大大的图章,破坏了画面。8月12日编辑启事提醒作者“把单纯的画面献给读者,请勿在画上绘制作者名号”。
9月9日,《周末画刊》编发了教师作品专辑,《编辑人语》写了三条编辑思路——
因前些时候忙于组织介绍漫画名家、发表他们的一家之言、给漫画爱好者以启迪的专栏《漫画一家》,准备不充分,只能以这一个小小的教师作品专辑,对第十一个教师节表示衷心的祝贺。
教师作品优待,欢迎各位老师惠赐大作,尤其欢迎反映丰富的校园生活的作品。作品可以和同行开一开善意的玩笑,也可以反映自己的无奈和尴尬。
本版拒绝讽刺学校、教师的作品,过去如是,今后亦然。
编者意在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通过编辑启事,和读者、作者积极交流,增强了凝聚力,《周末画刊》团结了最优秀的作者,吸引了最广泛的读者,成为周末报的名牌版面。2000年,周末报组织了十个读者家庭参与千禧年活动,其中就有两个家庭说是因为喜欢《周末画刊》才订周末报的。
在之后编辑其他版面的过程中,笔者也一直注意发挥编辑启事的作用。
2008年,周末报开辟《新生代》版。针对特殊的目标受众,笔者撰写了一则特殊的编辑启事——
《新生代》这个版,在酝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叫它“校园”——它是要反映大学校园的五彩缤纷的,因此,它属于你们——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还有关心你们大学生活的父母。
那么,就等着你们的参与了。你们的学习、生活、娱乐,当然还有爱情,都可以到这里来说一说。
风向:说一说大学校园最新的流行话题。这个,欢迎提供线索,然后我们的记者和你一道采写。
短信平台:给你们留言的地方——大学生给父母、父母给大学生、大学生给大学生……都可以;祝福、道歉、交锋……都可以。
恋爱补习班:为了考取一所好大学,你一定上过各种补习班吧?恋爱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如果你刚接触这门课,可以上我们的“补习班”;就算你读大学前预习过了,可能现在也还是要上“补习班”的——据说现在没有一个孩子不上补习班的,成绩不好的上,成绩好的也要上。那么,说一说你恋爱中的甜蜜或者困惑吧。如果“成绩突出”的话,你可能成为“补习班”的“助教”哟!
麻辣老师:说这个,你们肯定来劲。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是写高考作文——请放下架子;也不能把这当作写毕业论文——东抄西摘。
这样的编辑启事,没有端着架子,而是和受众亲切友好地对话,是新媒体语境下必须采取的态度。
总之,从业20年来,笔者撰写副刊编辑启事,主要有这么一些追求:
重交流。有什么需要说明需要回答的,及时反馈,积极主动和读者、作者交流,有普遍意义的便撰写启事刊发在报纸上。
有温度。从不写硬梆梆的启事,努力说“人话”。
树正气。上文《魅力》编后仅是一例。编辑工作中,笔者始终不忘人文精神。
讲效果。每一则编辑启事,都是针对目标受众,针对具体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炼文字。报纸,尤其是副刊,必须讲究文字。编辑启事,也应精心构思,精炼文字。
增进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
在新媒体时代,报纸自身面临着竞争、转型的压力,副刊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有一个观点:无论媒体技术如何进步,在“工具”和“价值”之间,媒体都不会也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面对受众,媒体既传播信息和观念,同样也传递价值和情感——而这,恰恰是副刊的立身之本、安身之命。
如何在精神和心灵的层面与读者结缘,让读者在一个快速、浮躁、喧闹、以工具为主导的传播环境中慢下来、定下来、静下来,这是新的传播时代给予副刊同仁的职责。要履行好这样的使命,需要副刊编辑在姿态上调低、在话语上调软,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丰富和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精神享受。
回到编辑启事的话题上来,显见的是,近年来,在传统报纸上,用心书写的编辑启事渐呈逐年下降之势。稍感欣悦的是,近年来,倒是不少新锐的周刊特别重视与受众的交流。
以《壹读》为例。
2013年第16期,《壹读》一周年,随刊附赠一周年特刊《壹岁而立:壹本杂志的秘密》。
在本刊上,前面主编林楚方的专栏《我就壹说》自然必不可少。一周年自我形象宣传《壹读壹岁,如你想见,值得一读》有两个坯,外加三个边条,分别“感谢过去的一年”,“给每位喜欢壹读的小伙伴们道谢”,“向每位壹读的合作者致谢”,“为每位壹读的同事们鼓掌”。
这么多的自我宣传广告,不但不让人反感,反而让人很爱读,比如“给每位喜欢壹读的小伙伴们道谢”的时候,他们说:“今天,壹读壹岁,真想和每个小伙伴壹抱还壹抱!”看到这,谁不莞尔?
最后,“壹读有后台”三个板块,“后台”巧妙推介壹读微博,“我们”说编辑部的故事,“我们错了,SORRY”,则对上期《壹读》编辑疏忽作真诚的道歉。
另外,刊中还有各种推介壹读视频、壹读微博、壹读微信等壹读系列产品的小启事,每一个都如《壹读》周刊的广告词所说——“轻幽默,有情趣”,让受众十分受用。
总结新锐周刊的编辑启事,突出的特点有:
互动性。传统报纸的编辑启事当然也是和读者的互动,但是新锐媒体的互动性尤其“生动”。
幽默感。这一点,尤其值得传统报纸副刊编辑学习。
个性化。《壹读》的编辑启事是《壹读》的味道,其他新锐周刊也各臻其妙。
在现代传播学的意义上,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进程,“反馈”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纸媒式微的当下,副刊的转型尤显紧迫。在笔者看来,副刊编辑不妨学学新闻前辈,不妨学学新锐周刊,放下身段,把报纸副刊版面做成“微博、微信平台”,编辑就是“博主”,多写写“回复”——编辑启事,多和“网友”——读者互动,形成一个个“粉丝团”、“好友圈”,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尤其是,今天的报纸新闻版面日益同质化,而且相较于副刊,报纸新闻受网络的冲击尤为严重,因此,笔者认为,做好每一个细节(比如重视编辑启事),重振副刊雄风,不失为增强报纸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路径之一。□
(作者:《现代家庭报》副总编辑)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