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对策

    张振立 李正伟

    黑龙江省水稻面积达6000多万亩,其中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达600万亩以上,2018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70.5万亩,仅占适宜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11.8%,发展潜力巨大。文章对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主要制约因素和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1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及潜力

    黑龙江省从2013年开始由单一的稻田养鱼转向技术配套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逐年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稻渔综合种养取得的主要成效

    1.1.1 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大幅增加。2018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70.5万亩,比2017年增加20.5万亩,增长41%,比2013年增加58.5万亩,增长4.9倍。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分别在佳木斯、北安市召开了“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暨特色养殖培训班”,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加快发展。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县(市、区)2018年达30个,比2017年增加8个,比2013年增加25个,覆盖率46.9%。

    1.1.2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呈现多样化。由单一稻鱼模式向稻鱼、稻蟹、稻鳅、稻鱼鸭、稻虾等多模式发展。2013年以来,渔业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示范、技术培训与现场技术指导,将稻渔综合种养配套技术传授给稻农,促进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平的提升。

    1.1.3 稻渔综合种养效益明显。稻渔综合种养水稻稳产增效、水产品增产增效,特别是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稻渔增产增效明显。绥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8万亩,稻鱼增收2279.2万元。北安市乌裕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万亩稻蟹增收1096万元。同时,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30%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产品品质。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打造蟹稻、鱼稻、鸭稻大米绿色、有机品牌,每公斤大米售价一般20元以上,增加效益2倍以上。

    1.1.4 稻渔综合种养在产业扶贫上发挥了一定作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向贫困县倾斜。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6个,每个项目县20万元,共投入项目资金120万元。核心示范区面积达2.3万亩,辐射面积17.1万亩,水产品增收5130万元。

    1.1.5 稻渔综合种养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北安市乌裕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万亩,其中稻蟹1万亩,产值1300万元,盈利436万元。所产蟹稻50%被绥化市一家大米加工企业订单收购,每公斤水稻高于国家收储价1.40元,增收323.4万元。黑龙江金海大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6000亩,采用稻蟹共作养殖模式,其中蟹王牌有机大米每公斤售价40元,在2018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上获金奖。

    1.2 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2.1 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认识不足。对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生态环保,增产增效的认识不高。一些管理人员认为种植水稻保粮增收是根本,稻田养鱼、养蟹、养虾是副业,怕影响粮食产量,对稻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鼓励引导不够。一些水稻种植大县还没有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发展日程。稻农嫌建设田间工程麻烦,费工费钱,又怕无技术,养鱼养蟹赔本,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增产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认识不足。

    1.2.2 田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稻田田间工程建设到位是传统稻田养鱼向稻渔综合种养跨越的重要条件。但由于田间工程投资大,受资金限制,开挖的鱼沟、鱼溜、蟹坑大多达不到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黑龙江省建设的稻田田间工程一般仅占稻田面积的2%~5%,超过5%的不多,国家标准是不超过10%。田间工程建设不到位,限制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1.2.3 技术支撑不到位。大部分稻农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了解不深、掌握不准,尤其对稻蟹、稻虾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知识匮乏。技术推广部门受人员、经费不足等限制,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不够,培训不到位。

    1.2.4 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虽然黑龙江省实施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但项目少、覆盖面不够大。2018年核心示范区2.3万亩,仅占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3.3%,示范作用发挥不够。一些示范典型效益不显著,影响力不够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區水平有待提高。

    1.2.5 稻渔综合种养苗种供应紧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呈现多样化,但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品种,特别是名特优品种苗种数量不足,种业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成为制约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1.3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潜力

    稻渔综合种养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大力推广的一项主推技术,黑龙江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3.1 资源潜力。黑龙江省有6000多万亩稻田,面积在全国排第一位。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524万亩,黑龙江省为50万亩,面积仅占全国的2%,排第13位。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仅占排全国第一位湖北省面积的10%。比辽宁少27.6万亩,少35.6%。如果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600万亩,占全省稻田面积的10%,可排到全国前列或第一位,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潜力巨大。黑龙江省适合稻田养殖的名特优水产品品种较多,如河蟹、台湾泥鳅、柳根鱼、锦鲤、方正银鲫、草鱼、鲤鱼、黄颡鱼、小龙虾等。

    1.3.2 产量效益潜力。2017年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亩产11.2kg。浙江省亩产261kg,湖北省亩产103kg,辽宁省亩产61kg。如果达到辽宁省的单产水平,按600万亩计算,产量可达36.6万吨,产值可达73.2亿元;水稻提质增效30亿元,稻渔两项增收可超100亿元。

    1.3.3 科技潜力。黑龙江省有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水产院校及科研推广机构,有实力较强的科技推广人员,还有多年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的经验,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完善配套技术,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科技支撑能力将大幅提升。

    1.3.4 市场潜力。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4kg,黑龙江省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5.4kg,如果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需117.8万吨。2017年全省地产名特优水产品产量13.5万吨,人均占有量仅3.6kg。市场需求,特别是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旺盛。

    2 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及效益分析

    从调研看,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主要采取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稻锦鲤共作、稻鱼共作等四种模式。

    2.1 稻蟹共作模式

    稻蟹共作模式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田间工程和围栏防逃设施的稻田中投放一定量的河蟹大眼幼体或扣蟹,养成扣蟹或成蟹的一种养殖模式。北安市乌裕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稻蟹养殖面积1万亩,投放扣蟹3万kg,生产尾重1.5两以上的成蟹11.7万kg,河蟹产值1300万元,蟹苗、围栏、网具、饲料、道路硬化、土地整理、人工等成本864万元,纯利润436万元。亩产河蟹11.7kg,亩产值1300元,亩成本864元,亩效益436元。水稻亩产462kg,蟹稻50%订单销售给绥化市嘉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价格高于国家收储价每公斤1.40元,此项水稻增收323.4万元。线上销售蟹稻大米10万kg,每公斤售价35元,此项增收260万元。稻蟹共计增收1019.4万元。稻蟹亩增效益1019.4元。

    2.2 稻鳅共作模式

    以桦川等县为典型代表,稻田中养殖台湾泥鳅的一种稻鳅共作模式。桦川县创业乡谷大村长江水产合作社,利用60亩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每亩投放鳅苗1万尾,产成鳅9000kg,每公斤售价16.4元,总产值14.76万元,鳅苗、饲料、田间工程、人工等总成本11.16万元,纯利润3.6万元。亩平均产值2460元,亩平均成本1860元,亩效益600元。水稻每公斤售价比普通水稻高0.20元,亩增效益100元。稻鳅共作亩增效益700元。

    2.3 稻锦鲤共作模式

    以汤原等县为典型代表,利用稻田培育观赏鱼—锦鲤的一种稻鱼共作模式。汤原县吉祥乡宝安村刘天水利用70亩稻田养殖锦鲤,亩放尾重50克锦鲤春片40尾,产出体长28厘米锦鲤38尾,毎尾均价60元,亩产值2280元,苗种、饲料、田间工程、人工等亩成本1150元,亩效益1130元。亩产水稻500kg,每公斤绿色大米售价12元,产值3600元,亩成本1000元,每公斤大米售价比普通大米高4元,亩增效益1200元。稻锦鲤综合种养亩增收2330元。

    2.4 稻鱼共作模式

    佳木斯市郊区平安乡东旺村成大家庭农场260亩稻田采用稻鱼共作模式,主养品种草鱼。6月5日每亩投放尾重0.6kg的草鱼10尾,9月25日开始出售,亩产成鱼20kg,每公斤售价30元,产值600元,鱼种、饲料、田间工程、人工等亩成本314元,商品鱼亩纯收入286元。水稻亩产500kg,鱼稻大米注册商标为锌硒营养米品牌,比常规大米销售价格每公斤高出2元。水稻亩增加收入600元。稻草鱼共作模式亩增收886元。

    从上述调查的典型经济效益分析看,采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同,其经济效益差别也较大,其中稻锦鲤共作模式亩效益达1000元以上,稻鳅共作模式亩效益达6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效益达400元以上。稻草鱼共作模式亩效益200元以上。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未减产或略有增产,但通过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水稻或大米提质增效,亩增效益500元以上。

    3 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更新思想观念,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能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不仅能够提高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而且也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富裕农民的有效手段,稻田养鱼、养蟹、养虾,对水田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可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用量,有效防止農业面源污染和病虫草害发生,有效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3.2 加大政策扶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加快发展

    应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个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应制定稻渔综合种养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将战略规划中的有关任务具体化,加快推进,将任务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湖北出台了《湖北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省财政每年拿出2.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示范区和品牌建设。湖南省通过扶持项目,用于稻渔综合种养资金超3.5亿元。黑龙江省应借鉴其经验,加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出台加快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支持政策,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补贴范围,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稻田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苗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县市级也要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上下联动,形成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应成立稻渔综合种养领导小组,将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统筹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组织保障。

    3.3 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系建设

    要充分发挥水产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针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加快主导模式和配套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加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宣传,加快研究制定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稻蟹、稻鳅、稻鱼、稻虾等种养模式标准,为标准化生产、模式化经营提供科技支撑。注重培育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典型示范主体,做大产业规模,完善种养殖、加工、营销等产业配套体系,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大米和稻渔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要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大稻渔综合种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各类培训,积极推广适合黑龙江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特色品种,指导农民掌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培育一大批既懂“渔”又懂“稻”的土专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4 完善产业链条,解决阻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稻田养殖水产特色品种,苗种供应不足是制约因素之一。按实际需求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特色养殖苗种繁育中心,从根本上解决河蟹、小龙虾、柳根鱼、黄颡鱼、台湾泥鳅、锦鲤等名特优品种苗种供应不足问题。鱼多伤渔是阻碍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在稻渔综合种养集中产区,在搞好鲜活水产品营销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解决稻田养殖的水产品集中上市、市场压价、效益低的问题。由卖“原子号”产品向卖“精字号”产品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发展完整链条。

    3.5 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一产带多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格局

    以稻渔综合种养为载体,促进观光农业、餐饮美食、稻鱼品鉴、稻渔文化、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稻渔综合种养在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宣传各地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模式、好做法、好经验,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稻渔综合种养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孔令杰)

相关文章!
  • 棱角山矾常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陈梦义 丁伟 汪加魏 晏雨鸿 何万存摘要 ? ?棱角山矾是优质园林绿化乡土树种,但随着近年来该树种的栽植,虫害伴随发生。为了摸清虫

  • 河北:到2020年农业产业化联合

    近日,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省新培育发展800个左右的农业产业

  • “中农乐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多

    郑科2020年2月6日,万荣县汉薛村的果农杨勇吃过早饭又打开手机浏览“千乡万村” APP,查看培训课程,购买果园春季管理所需要的化肥农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