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
许文珍
摘 要:结构化预习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能够准确掌握学习的重点,具有很重要的导学教学功能,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满足了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基于此,探讨了几点结构化预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实践
一、引言
结构化预习遵循的是启发式的教育理念,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多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思维受到限制,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课堂的环境也過于沉闷。而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预习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简述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实践策略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初步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化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依据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教学具体情况为学生合理设计预习内容和任务,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数学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展开结构化预习时通过阅读理解可以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且将其中的数学概念、定义以及公式等知识点明确标注出来,并试着自己去理解和运用知识。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节知识时,就可为学生布置一个结构化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对该节的基本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但是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特点及定义自主学习时,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仅依靠大脑的想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此,学生就可通过使用手工纸和剪刀等工具亲手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该部分知识,实现有效预习的目标,为正式课堂学习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通过结构化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重难点知识,为正式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对小学生来讲学习和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点,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这时,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的方式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实现对重难点知识的初步认知和理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正式课堂中理解和内化重难点知识,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在引导学生对简易方程这一课展开结构化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先通过自主预习对方程的概念和定义等进行初步认知和掌握,然后完成简单的方程题目。比如,下述一道题目:一座大桥的长度为850米,这座桥比另一座桥的长度的2倍少200米。问另一座桥的长度为多少米?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学生运用自主预习的方程知识就能轻松解决,列出下面方程式2x-200=850。当学生遇到下面这道题时则无法轻松地解决:已知条件为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最长边的长度,问此三角形最长边高的长度为多少?遇到这样一道涉及数学知识较多的题目时,学生无法自主解决,这时学生就会将方程的列法和相关知识点标记为该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待到正式课堂中针对这部分知识重点听教师的讲解,继而保证在课堂学习中更具针对有效性,切实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3.在结构化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练习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及教材研究发现,在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中除了基础学习内容以外,也包含与之相对应的练习题目,同时这些题目自身具备较强的典型性,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题目实现对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和巩固的目的,同时这些题目的难度设置较为合理,非常适合学生在结构化预习后展开练习。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化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初步认知和理解后,就可尝试着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目,从而实现对结构化预习成效的检验及知识的巩固。比如,在讲解分数乘法相关知识时,当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完成对分数乘法运算规则等知识了解和学习后,就可让学生通过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实现对自主预习效果和相关知识巩固的目标。比如2/7×3=?3×4/7=?以及7/11×4=?等题目,学生在思考和计算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有效强化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良好的结构化预习效果,为正式课堂学习实现良好学习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结构化预习的方法需要教师用心探索和实践,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预习环节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莉.小学数学预习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J].中国校外教育,2015(9):111.
[2]熊伟.以学定教:小学数学预习指导[J].学周刊,2014(26):19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