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申科时代的乌克兰:压力与挑战
张弘
2014年6月7日,在东部地区武装冲突的枪炮声中,乌克兰迎来了波罗申科执政的时代。波罗申科的顺利当选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了一线猜想和希望,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来不及庆祝自己的胜利,波罗申科就要去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内安全政治和经济危机。尽管波罗申科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在应对危机方面还是有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用“多如牛毛”来形容目前乌克兰面临的问题一点也不为过。按照轻重缓急可以将乌克兰面临的内外困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急需在短期内处理的困难,这就是东部安全、政治和解与经济危机;另外一类则是长期积累的系统问题,包括转变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打击政治腐败和寡头政治。
首先,在安全上恢复东部秩序。在二月份政权更迭以后,东部地区局势就逐渐失控,主张联邦化的政治组织逐渐从抗议示威升级为武装占领地方政府大楼。这些分离组织与政府军爆发了多次冲突,实际上已经控制了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大部分地区,并导致该地区没有参加此次总统选举投票。如何恢复政府军在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实际控制,已经成为乌克兰中央政府最为迫切的任务。
乌克兰2月22日发生政权更迭,但东南部一些地区不承认新政权的合法性,爆发独立支持者集会。自从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组织公投并宣布建立“主权国家”后,乌政府针对民间武装进行的军事行动持续多日,双方伤亡情况日益严重。
基辅政府从4月中旬起开始在乌克兰东部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最激烈的对峙发生在顿涅茨克州北部的斯拉维扬斯克以及临近的克拉马托尔斯克和南部的马里乌波尔。目前处于民兵控制之下的地区有斯拉维扬斯克、顿涅茨克、克拉马托尔斯克、马里乌波尔和卢甘斯克。马里乌波尔是顿涅茨克州第二大城市。这里是俄通往乌克兰其他地区的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自局势恶化以来,这一城市几经易手。卢甘斯克则是乌克兰东部工业重镇,邻近俄罗斯,自4月以来一直由民间武装实际占据。不过,乌克兰军方依然控制卢甘斯克机场,用于中转轮换部队和装备。
根据联合国派驻乌克兰的人权观察员汇总的数据,自5月7日以来,乌克兰暴力冲突造成356人死亡,其中257人是平民。死者中还有86名乌克兰军人,其中包括上周被击落的乌克兰军机上罹难的49人。报告称,过去一个月乌克兰东部地区“公共秩序崩溃,各种暴力行为剧增”。这份58页的报告指出,侵权犯罪行为不断升级,所针对的不仅仅是记者、政治人士、官员和民间社会活动人士,目前这些地区“充满了恐吓和恐惧气氛”。
长达半年的国内动乱和持续近两个月的武装冲突不仅给乌克兰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波罗申科上任以后,没有立即开启政治对话,而是选择了加大军事清剿力度,尝试通过军事手段结束东部危机。然而,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和飞机被击落事件让波罗申科不得不面对现实,继续军事清剿活动只能制造更多的伤亡和混乱。如果军事行动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的话,新总统有可能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不排除爆发下一次政治危机。
因此,为了避免局势失控和扩大,波罗申科也在准备政治对话的方案。宣布胜选之后,波罗申科在就职前特意会晤了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三国领导人,与他们商讨了乌克兰东部和平计划,并在6月7日的就职演说中正式提出和平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有:非法武装人员放下武器,身上没有命案的可以得到特赦;为俄罗斯雇佣兵提供回国通道;在东部地区进行和平对话;提前举行地方选举;进行一揽子经济改革。不过,波罗申科在提出和平计划的同时强调,绝不同民间武装进行谈判。这个决定不仅是一种政治态度,还意在维护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地位。但其结果如何实难预料。
其次,在政治上实现国内和解。乌克兰独立新闻社报道称,乌克兰总统彼得·波罗申科认为,乌克兰东部不仅需要军事行动,还需要开展政治行动,需要在各地建立有效的人民政权。在克里米亚地区“脱乌入俄”之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要求实现联邦化的呼声此起彼伏,亲俄政治组织纷纷要求扩大地方行政和经济权力。特别是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等地还爆发武装占领政府大楼和宣布成为所谓“自治共和国”的分离主义运动。因此,总统波罗申科需要在政治上对东部要求扩大地方权力的政治要求有所回应,同时避免激怒中西部地区民族主义势力。波罗申科多次表示可以给予地方更大的经济自主权,但是坚决反对实行联邦化方案。波罗申科表示:“关键任务并不是不惜任何代价获得和平,我们需要的不是通过让步取得的和平,我们需要和平、安宁、安全和对我国公民的可靠保护。”因此,如何化解地方分歧压力和保障国家统一将是对波罗申科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的重要考验。
选择与谁对话的问题也是实现政治和解的首要困难,由于原来代表东部地区选民利益的地区党的分裂,谁来代表东部地区选民进行对话已经成为难题。特别是东部武装组织被排除在政治对话进程之外,政治对话结果是否具有执行力和影响力都值得怀疑。
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以后,代表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成为占领基辅独立广场的主力,这些组织在2月份的政权更迭之后成为乌克兰国内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部军事活动中,民族主义武装组织派出了自己的队伍。极端民族组织“右区”领导人雅罗什被任命为乌克兰安全局局长的助手。他们要求参与国家政治进程,希望获得议员席位。他们指责议会中的地区党和共产党议员站在俄罗斯的立场,有出卖国家利益的嫌疑。因此,现在的乌克兰议会存在着一定的合法性危机。波罗申科表示,“解决议会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议会选举。总统大选已证明了我们的决心。我相信,议会选举将在今年内举行”。
第三,在组织上搭建自己的执政团队。根据2014年2月恢复使用2004年版的乌克兰宪法,主要行政权力由总统转移到总理领导下的内阁。议会多数党拥有组阁权,有权提名内阁总理和主要部长,总统权力仅限在外交和安全领域。波罗申科出身于大企业家,曾在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政府中担任外长和财长等要职,却没有真正隶属于自己的政党。反观其总统大选中的竞争对手季莫申科,她却领导着议会中最大的政党——祖国党。
目前的议会是2012年选举产生的,其中季莫申科领导的祖国党和原总统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占据着多数席位,真正支持波罗申科总统的“乌克兰民主改革联盟”(俗称打击党)在议会席位不足10%。因此,在短期内处理好与季莫申科的关系已经成为能否实现乌克兰政治和解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维系亲西方政党的团结,共同应对东部安全危机,波罗申科上任之后,选择了留任亚采纽克领导的祖国党临时内阁。但由于季莫申科的政治风格比较极端,很难与人长期合作,双方曾在尤先科总统执政时一起共事,但不久就爆发了激烈的政治冲突,互相指责对方是腐败分子,并最终导致橙色政治联盟的分裂。因此,波罗申科总统在中长期内须要搭建自己的执政团队,改变自己在议会中的弱势地位。只有理顺总统、政府和议会三者的权力关系,乌克兰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政治和解,克服国家安全危机。
第四,在经济上摆脱能源危机。天然气价格一直是困扰乌克兰经济和社会的重大难题。苏联解体后,原有的产业链被打破,大量的以军事工业为主的乌克兰制造业迅速瓦解,生存下来的产业多是高能耗的冶金业和化工工业。能源价格几乎是决定乌克兰经济的生命线,而俄罗斯恰恰是把持这个生命线的关键因素。
2014年3月,在乌克兰政权更迭之后,俄罗斯再次祭出天然气涨价手段,将供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涨至480美元每千立方米。与自己的前任相比,新总统波罗申科手里已经没有黑海舰队基地,更不可能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几乎没有什么砝码可以与俄罗斯进行博弈。解决与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危机不仅是关系乌克兰经济的核心问题,还将直接决定着乌克兰普通家庭能否在今年冬天里避免挨冻。
第五,在外交上完成欧洲一体化。实现欧洲一体化是乌克兰独立二十余年来的外交追求,这里既是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民族国家独立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亲西方的总统尤先科,还是亲俄的库奇马和亚努科维奇都将带领国家回归欧洲作为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之后的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波罗申科时代的乌克兰必然会更加坚定地继续这个外交任务。
乌克兰在地理上处于俄罗斯与西方的中间地带,一直是各方争夺的焦点。乌克兰历任领导人都在希望摆脱这种地缘政治的两难选择,在夹缝中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欧盟是乌克兰国家政治经济转型的终极目标。欧盟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上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中东欧国家通过欧洲一体化成功地实现了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转型。乌克兰精英强烈感受到,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推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是何等的困难。公民社会和政党政治的不成熟,政治腐败和街头政治几乎成为乌克兰二十余年的代名词,颜色革命和对俄关系一次又一次地把乌克兰社会撕裂成东西两个部分。
如何平衡欧洲一体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成为困扰乌克兰国家发展的大难题。2014年的政治危机让乌克兰社会的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之后,高涨的反俄情绪在乌克兰民众中蔓延,任何谋求与俄妥协的主张无疑都面临困境。尽管俄罗斯依然是解决乌克兰内部政治分歧不可回避的主要因素,消除东部武装冲突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但如何缓解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选择什么样的对话时机已经成为波罗申科执政的一个巨大政治难题。
乌克兰正在经历最为严重的危机,此时担任总统既是个人的政治荣耀,也是巨大的政治挑战。克服当前的安全危机和政治乱局需要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配合:一方面,能否稳定东部安全局势将是波罗申科在短期内的最大内部挑战。单靠波罗申科一人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组建起高效的执政团队。另一方面,复杂的世界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也可能威胁着乌克兰的发展前景。除了继续依靠美国和欧盟的支持外,还需要俄罗斯的配合。在继续欧洲一体化政策的同时避免刺激俄罗斯做出过激行为将是波罗申科执政的最大外部挑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
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