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潜心育生
刘守文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情怀、专业素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潜心育生。
关键词:立德树人?潜心育生?班主任?教育
2019年8月14日至17日,合肥三中在巢湖之滨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校本培训。其中在“如何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培训课上,我非常有幸再次聆听了来自北京市丰台二中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实战型”班主任常作印老师的报告《一辈子学做班主任》的讲座。听了这次讲座,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常老师的讲座内容接地气,其案例都是班主任平时在班级管理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常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向我们阐述了提升班主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案例鲜活且具有代表性,对身处教育一线的我触动很大,让我感悟深刻。更让我钦佩的是常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所带给我的精神正能量,常老师真正践行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常老师的许多教育思想和观点,都是箴言、真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一、关于教育追求与理想
“不做庸师,守住教室,与学生一起成长!以纯真天性,书写灵魂里纯净的教育诗!”“做教育,做真教育,做真教育中的上品教育!”
这,就是常老师的教育追求与理想。
曾记得,初入教育行业,年轻气盛,满怀壮志,誓要做出一番成就。而今即将步入中年,随着班主任工作的劳累、琐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乏味,当年的锐气早已被所谓“学困生”“特殊家长”磨得荡然无存。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也好,作为一名教师也好,只要心中有追求,胸中有理想,自己的职业生命就会升值。年轻时的锐气其实并没有磨灭,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只要追求还在,理想还有,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仍然可以做教育,做真教育,做真教育中的上品教育!这是我从常老师身上得到的启发。
“你的梦想能坚持十年吗?”
“你能保证让自己的职业生命不断增值吗?”
这,是常老师不懈的教育追求。
常老师打造了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精品课程:应试课程、教材课程、阅读课程、晨诵课程、口才训练课程、书法课程等。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每一门课程都遵循着学生发展的规律,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常老师的心血、汗水和幸福。
“打造一间有温度的品牌教室”,这样的追求与目标,让教育顿时变得温暖起来,班级标志、班训、班旗、班徽、班歌、班诗、班印、班牌、班级愿景……它们把班级内所有孩子的心凝聚在了一起,班级意识深入人心,班级就是他们温暖的家。是啊,好的教育一定是有温度的教育,而常老师,也享受到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幸福。
二、关于读书与成长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说实话,读书于我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繁忙、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之余拿出手机浏览信息,看看自己喜欢的视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然而当我看到大屏幕上常老师的“书房一角”,听到常老师计算着他买书至今累计花费达20万元的时候,我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一长排六层的书架,摆满了书籍,这仅仅是“一角”!常老师称它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是多么恰当与睿智。活在当下,学在当下,能够潜下心来读书、育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他能成为“大家”是理所当然、实至名归的。读书,让常老师拥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读书,让常老师变得儒雅;读书,让常老师成长为名师;读书,让常老师所带的班级成为书香四溢的乐园。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处理班级事务不能得心应手,整天忙成一团却效果不佳,对学生的心理也不了解。那段时间我很困惑,为了尽快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尽快适应班主任角色,我开始学习一些班主任的系统理论知识,拜读了很多大家的著作,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如魏书生先生的班级管理方法:竞赛机制、代谢机制、协调机制、督导机制、引导机制。又如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力求做最好的自己,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材施教。同时,我还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識,如《发展心理学》,学习个体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为选择更加优化的管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一学期后,我已经完全胜任班主任的角色,在班级管理上也游刃有余了,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三、关于育生
“教育需要温度,需要感动,需要仪式感。”
合肥三中作为百年老校,校风淳朴、学风优良,教师兢兢业业,领导教育理念先进。现任校长毛晓斌在和老师做交流时经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对于处于全面发展中的学生,仪式感尤为重要,对学生的教育更需要体现出关爱的“温度”,在关爱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恰到好处的仪式感,这样教育的效果会显著提高。这与常老师的育生理念不谋而合。“让每一个生命都灿烂开放”,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在用“心”做教育。“慢慢来,不要急!”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是在做真教育。
他在每一个学生过生日时都为他们写了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看法与期待,无论哪个学生,他都能找到“亮点”,在诗中予以赞扬,其实这更是一种期待,一种关爱。
他让学生去贫困地区支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学生通过与贫困地区孩子的交流与对比,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帮助别人的事,将“爱”的教育延续下去。
他在每学期结束时都为学生颁奖,每个学生他都能找到合适的“奖项”。有个学生实在找不到好的“奖项”,他就颁发了个“铁树奖”。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这正是常老师教育理念“慢慢来,不要急!”的完美诠释。用“心”教育,静待“铁树”开花。
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在一个县城中学任教,刚二十岁出头,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每天除了工作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于是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多,学校安排我当一个从外校并入我校的八年级班的班主任。说实话,这个班级的学生是我到目前为止遇到过的最特殊的学生,38个孩子中就有6个孩子父母是离异或去世的,可以想象这群孩子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我接手以后,首先深入班级和每个孩子谈心,和其家长沟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和价值取向,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用点点滴滴的爱感化他们。记得班里有一个女生,父母离异,我了解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很不好。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和管教,她的学习成绩很不好,谎话连篇,而且还爱和社会上的小男孩交往。但我还发现其实这个孩子的内心是很善良的,她在说谎话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内心对老师的歉意。我认为这个孩子其实本质不坏,只是缺乏必要的爱与管束。于是我经常创造条件和她接触、谈心,倾听她的感受,在学习、生活上尽量多关心她,同时也帮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在乎老师的感受了,变得在乎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了,而且还积极主动地为班级分担事情。由于她有文艺特长,我让她当了班级的文艺委员,负责出黑板报,她很高兴。看着她一天天地进步,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教师的爱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爱,而是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细爱。
通过这次学习,我找到了教育教学的真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教学管理知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教育上戒骄戒躁,用“心”管理,用“爱”感化,静待开花结果,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潜心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