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敏感岗位钝化工作机制探析

    董晋斌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55-02

    摘 要 敏感岗位钝化工作是国有企业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敏感岗位及敏感岗位钝化的定义、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的思路和基本原则,并从11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敏感岗位钝化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探索性设计。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敏感岗位 钝化 工作机制

    一、敏感岗位钝化的定义

    (一)敏感岗位的定义

    敏感岗位是指各类管理业务中具有一定业务处置权力、较易发生营私舞弊风险的岗位,主要包括从事管钱、管物、管人、外销、外购、外委、外包、外协、外联、设计、工程建设、招标、监理等业务的岗位。

    (二)敏感岗位钝化的定义

    敏感岗位钝化是指通过采取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一系列预防和管控举措,规范敏感岗位的业务处置权力,增强敏感岗位人员执行规定、廉洁从业的意识和自觉,降低敏感岗位发生营私舞弊风险的几率和危害程度。

    二、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的思路

    以防范经营管理和廉洁风险、促进企业健康顺利发展和敏感岗位人员从业安全为目标,以岗位敏感度钝化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流程设计为重点,以管理者充分正确履职为保障,以信息化系统建设为支撑,建立敏感岗位清晰、岗位风险明确、钝化举措有效、监督检查到位、评价考核严格的敏感岗位人员“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的工作体系,推进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中心、进入管理、融入流程原则

    敏感岗位钝化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要求,融入企业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实现敏感岗位钝化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整体策划、搭建体系、务实推进原则

    要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对敏感岗位钝化工作进行整体策划,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搭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有实效的工作体系,按照“PDCA+认真”要求,务实推进,确保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的实效。

    (三)实行分层、分类、分级管理原则

    对母公司与子公司、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管理者与敏感岗位人员等不同主体,要明确不同责任,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的业务,合理确定不同的方法、步骤、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敏感度等级的敏感岗位,开展不同程度的防控,进行分级管理。

    四、敏感岗位钝化工作机制设计

    结合国有企业工作特色和经营管理实际,对敏感岗位钝化工作机制作如下设计。

    (一)建立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责任

    1.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各级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敏感岗位钝化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分管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敏感岗位钝化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组织敏感岗位钝化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2.建立敏感岗位钝化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纪委、组织人事部门、运营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组成,纪委负责人任组长,纪检监察部门为牵头部门。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敏感岗位钝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责任主体,督导各责任主体推进落实敏感岗位钝化工作,对各责任主体的敏感岗位钝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对敏感岗位钝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协调等。

    (二)界定岗位敏感度

    1.构建岗位敏感度测评模型。围绕与敏感岗位相关的岗位权限大小、岗位任职年限等岗位属性,参与的业务环节的数量、重要性、敏感性等业务属性,所掌握的物质资源的紧缺性、竞争性等资源属性,对内管理或对外交往的对象的资信情况、敏感性等对象属性,分析各类敏感岗位的敏感因素,并根据各敏感因素发生风险的几率和危害程度,细化分解各敏感因素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权重,构建量化、可操作的岗位敏感度测评模型。

    2.组织开展岗位敏感度测评。根据岗位敏感度测评模型,采用上级测评或测评小组测评等方式,对所有岗位的敏感度进行测评。根据岗位敏感度测评结果,结合经营管理实际,界定岗位敏感度等级,把所有敏感岗位分为高敏感度岗位、中敏感度岗位、一般敏感度岗位三类。

    (三)开展风险辨识

    通过岗位自查、流程排查、组织审查等形式,结合专项检查、效能监察、办信查案、调研座谈等工作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倾向性问题,围绕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及其关键业务环节,重点辨识权力行使、制度机制、思想道德、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几率及危害程度,将辨识出的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风险告知和提示。

    (四)推进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岗位交流

    1.分离不相容岗位。将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岗位或职能,进行分离,由不同的岗位、人员或部门承担,确保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开展岗位交流。对不同敏感度岗位的人员,进行不同周期的岗位交流。高敏感度岗位人员,原则上每三年交流一次;中敏感度岗位人员,原则上每五年交流一次;一般敏感度岗位人员,视具体情况进行交流;有廉洁从业风险的人员,即时进行岗位交流。岗位交流可采用调离所在部门(单位)、调整到本部门(单位)其他岗位、调整本岗位主要业务内容、调整本岗位工作对象等方式。

    (五)完善制度机制、优化流程设计

    把权力制衡、过程监控原则和廉洁从业规定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建设钝化敏感岗位的制度机制防线。制度缺失的,及时建立相关制度;现行制度不符合法律法規及相关规定、内容不适用、不管用、不具可操作性的,及时修订完善。

    (六)加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敏感岗位钝化工作,改进经营管理流程的监管方式和途径。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经营管理的重要监管流程、关键控制环节嵌入信息系统,实现在线运行和实时动态监督,确保信息可监控、行为留痕迹、过失可追溯。

    (七)开展敏感岗位人员“阳光体检”

    以倾向性问题发现和解决为重点,将身体体检的健康理念引入敏感岗位钝化工作,定期对敏感岗位人员进行“阳光体检”。从道德操守、职业能力、行为表现、执行力、工作态度、是否触犯禁令等方面,细化分解体检项目,采用“自我诊断+上级诊断+同事会诊”的方式,定期对敏感岗位人员的执业情况进行360度“阳光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将敏感岗位员工的“健康”状况分为非常健康、健康、亚健康、亟待治疗四档。高敏感度岗位人员,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中敏感度岗位人员,原则上每一年进行一次体检;一般敏感度岗位人员,原则上每二年进行一次体检。

    (八)各级管理者履行教育、监督、评价职责

    各类业务的各级管理者要全面了解所管理的各敏感岗位的敏感度、风险、各敏感岗位人员的“阳光体检”结果、各项钝化工作的执行标准和要求,并切实履行对敏感岗位人员的教育、监督、评价职责。

    1.对新入岗员工进行告知。新入岗员工到岗后,管理者要找其谈话,告知其所从事岗位的性质、岗位职责、基于业务操作流程的风险点、要求、禁令,并签订廉洁承诺书。

    2.在与员工商定年度绩效计划时进行告知。管理者在与员工商定年度绩效计划时,要告知其上一年度对该岗位风险的控制情况、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新一年环境变化带来的新要求,重申基于业务操作流程的风险点、禁令,并签订廉洁承诺书。

    3.定期开展业务抽查评估。管理者要组织资深业务人员,定期对本管辖范围内业务执行的合规性进行抽查评估,确保各项措施和要求得到严格、规范执行,同时发现最佳实践和违规案例。

    4.开展基于岗位的风险和纪律提示。一是提示该岗位承担的业务,该岗位所承担业务的流程及风险,须遵守的规定和禁令等;二是提示定期业务抽查评估中发现的最佳案例和违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醒。

    5.开展对敏感岗位人员的集中教育。根据敏感岗位人员执行规定的总体情况、定期业务抽查评估的结果、在调研座谈等工作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倾向性问题以及上级的要求,定期对敏感岗位人员开展集中教育。

    6.开展对敏感岗位人员执业情况的评价。一是根据“阳光体检”结果,对亚健康员工加强教育,对亟待治疗员工进行重点教育与管控,甚至进行轮岗;二是将员工“阳光体检”结果及其他执业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评价,使员工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体现对违反制度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

    (九)建立业务稽查机制

    企业的纪检监察人员、体系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等组成業务稽查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对所属单位的业务稽查工作,重点对制度机制完善情况、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检查,稽查结果作为对被稽查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十)建立敏感岗位管理手册

    建立《敏感岗位管理手册》,敏感岗位人员人手一册,内容包括敏感岗位人员的基本信息,岗位职责,敏感度等级,岗位风险及提示,“阳光体检”结果,敏感岗位人员执业情况(含最佳实践和违规事例),管理者履行教育、监督、评价职责的过程记录等。对敏感岗位人员实施的每项钝化工作,及时记入其《敏感岗位管理手册》。

    (十一)开展对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的检查评估

    对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的各项举措的有效性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实践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不断改进优化敏感岗位钝化工作机制。

    五、结语

    敏感岗位钝化工作是国有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应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充分协调、全力支持,将敏感岗位钝化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宣传推进敏感岗位钝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敏感岗位人员主动防范风险、严格执行规定的意识和行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各相关责任部门应认真落实、系统策划、科学推进、持续深化;各纪检监察组织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体系化、机制化的运作,有效防范经营管理和廉洁风险,切实保护企业利益和敏感岗位从业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庆川.加强国企敏感岗位管理的思考[J].冶金企业文化,2011(1):54-55.

    [2] 冶金渣有限责任公司党委.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对敏感岗位的管理[J].武钢政工,2004.8:22-24.

    [3] 袁永义.当前国有企业关键敏感岗位人员违法违纪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J].思政建设,2012:336.

相关文章!
  • 忆传统 展未来

    为纪念北京市档案馆建馆60周年,2018年6月8日下午,北京市档案局(馆)召开了忆传统展未来——纪念建馆6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局(馆)退休老

  •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工程项目定额

    周嘉诚++毛聪++郭利楠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工程造价定额计价模式,另一类是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

  • 巧销巴马香猪年销1500万元

    湖南省桃江县灰山港镇汪家冲村是高静波的家乡。在这座大山的灌木丛中,藏着他的财富秘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铃铛,竟然能号令上千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