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戏曲课现状与思考

    摘要

    2014年笔者承担了八年级湘版教材中《对花》一课的现场课教学比赛任务,在十几次的试教、磨课过程中,如何提高初中生在这类课堂上的表现力,一直是笔者和指导组老师讨论的重点,但是在整个赛课任务结束后,这一难题仍然难以完美解决。因此笔者在回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后,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和研究。本文以此来研究初中戏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建议,希望能提高初中生在戏曲表演课堂的表现力。

    [关键词]戏曲;初中生;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1-0073-02

    收稿日期2019-07-15

    作者简介(薛智莹(1981—),女,莆田文献中学中级音乐教师。(莆田351100)

    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们认为“戏是生活的虚拟”。这一“虚拟说”实际上很好地总结归纳了戏曲表演中体验和表现相结合的特点,所以也有人认为戏曲是体验派艺术而不是表现派艺术。但笔者不这么认为,正是因为戏曲这种“以实为体、以虚为用、虚由实生、实伏虚行”的特点,更要通过真实、有效的表演进行表现,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其中的精髓。但是音乐老师普遍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进入初中以后,音乐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力明显降低,尤其是碰上戏曲类的教学内容,更像是一辆辆拉不动的老爷车,任凭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是抿嘴一笑、羞涩扭捏。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召集了本校以及兄弟校的音乐教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反思、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所在。

    一、现有教材的古老性和局限性

    笔者所在的地区沿用的都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音乐教材,简称湘艺版。该版本中对于戏曲方面的教材分为两大内容——国粹京剧和地方戏曲,分别出现在七年级下册的《梨园百花(一)》和八年级上册的《梨园百花(二)》中,七年级主要是以京剧常识为主,介绍了京剧的行当与脸谱,文场和武场的伴奏乐器,京剧名家梅兰芳先生和他的经典剧目等,八年级上册则以地方戏曲为主。

    纵观以上的教材内容,虽为经典但年代都较为久远。首先对于类似笔者这样的70、80后音乐教师来说,也顶多是略有耳闻,或者会跟随范唱哼唱两句,但是韵味远远不够。更何况对于现在的00后学生来说,他们最初的感受就是陌生、遥远。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那么可能在粗略聆听后还会产生部分的排斥感。而相对于剧种而言,虽然照顾到了国粹京剧和其他四大剧种,还结合湘版教材的特色加入了湖南花鼓戏,但是这些剧种就如同它们和笔者所在城市的距离一样遥远,加上方言的限制,学生除了觉得方言搞怪外,无法真正领略到戏曲的真正魅力。

    二、学生对于戏曲课堂的兴趣不够浓厚

    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开始自主地评价这个社会给予他们的一切,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总是喜欢新鲜、刺激的音乐来满足他们的好奇,附和他们心中的躁动,才能暂时抚平随时爆发的逆反心理。所以一个“咿……”或者“呀……”能唱上半小时的传统戏曲,在他们看来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

    记得几年前有位老教师在教授《唱脸谱》时,最后拿出了几件画有京剧脸谱的大长袍,让学生穿上。这一方法虽然有所创新,但也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只是稍稍调剂了一下课堂气氛。

    三、学校、教师欠缺对于戏曲教学的认识和把握

    虽然笔者所在的城市,许多小学已经将戏曲尤其是家乡戏教学列为学校教学的特色之一,而且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但是覆盖面毕竟有限,尤其对于初中学校,戏曲教学更是沦为一种空谈。其实也不只是学校的原因,音乐教师本身对于戏曲的专业把握度也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师资匮乏。大部分老师碰到这样的课题,只能是蜻蜓点水,讲点理论知识,或者有关的剧情,看看视频而已。

    除了这些主要因素以外,家庭、社会各界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承也是微乎其微,爷爷奶奶辈儿的也许还大多是地方戏曲的忠实粉丝,那么爸爸妈妈们呢?电视上的票友大赛精彩纷呈,也只是成为一小部分观众一小段时间里热议的话题罢了,并没有激发起大多数人关注戏曲学习戏曲的浓厚兴趣。毋庸置疑,在初中教育中推广戏曲教学必定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2。在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中就更应注重方法了,要用科学、适用的方法,重在引导和积累,并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认知”的大环境,从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认识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在这类课堂上的表现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三点创新:

    1创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内容其实就是有选择地让学生看戏,选择适合学生的剧种、剧目,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先让学生爱看戏、看懂戏,也就是音乐教学中的体验过程,只有体验到位了才能做出相應的表现。

    所以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常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武戏或者情节轻松充满趣味的戏曲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看戏的乐趣,在笑声中得到艺术审美的极大满足。比如《女起解》这出戏,苏三沦落风尘受尽侮辱,又蒙受不白之冤被解往太原府。但是,一旁善良忠厚诙谐幽默的崇公道却不停地插科打诨,两个人物一悲一喜、一庄一谐、一老一少、一丑一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戏剧冲突集中,情节诙谐幽默,学生看到的不是忆苦思甜的政治教育,而是怀着轻松的心情感受戏曲带来的愉悦。此外,我们可以去找寻一些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乐子”,而这些“乐子”是最容易为生所接受、所思考、所体会的3。比如2015年莆田市校园文化艺术节参演节目中有一则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戏——《教与养》,通过父母和孩子的简单对话,折射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简单易懂的对话加上小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学生一下子感同身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情境结合,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或者进入角色体验情感。在戏曲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戏曲作品的年代都较为久远,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戏曲的魅力,感受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如果没有合适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比如笔者在《对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始的师生问好,就打破了传统的问候模式,而是采用戏曲的拖腔韵白问好,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戏曲的天地,感觉自己“像不像三分样”了,之后的知识教授和问答环节,均采用戏曲念白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戏曲知识,还进入戏曲表现的情境,也就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从“认识”到“认同”,最后主动参与。

    除了语言、形式方面的创新,还可以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到戏曲行头的实物,如戏服、头饰、脸谱,乃至乐器等等,不但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表演环节更是个个跃跃欲试。

    3创新评价标准

    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并不仅仅是赞美和鼓励,而是针对学生某一阶段的音乐学习过程的评析。只有老师的评析语言到位、简练、准确,学生才能明白自己在某一阶段的音乐学习成果如何,并有针对性地对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修改。

    首先从学生对戏曲的感受力入手。戏曲感受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戏曲的表现,所以老师应分别从音高、音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其次学生对于戏曲的理解是评价的第二步,不同的剧种其音乐、唱腔特点各不相同,学生能够理解并很快地辨听出这是哪一剧种,就是达到这一评价标准。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象力的评价,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几段戏曲音乐分别进行想象并描绘意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戏曲的真谛更好地理解。最后就是表现力的考查评价,这一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戏曲的动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领悟到位的,所以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必过高,只要学生理解唱词、旋律的含义,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能把握住动作的要领即可。

    结语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音乐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构建愉悦氛围。认真接纳音乐知识,把它融汇至平常生活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显出音乐特有的魅力,提升审美水准。如今,传播媒体的发展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时代,也可以推荐学生课后欣赏电视和网络媒体中的一些好节目,并和学生一起交流、谈论。如湖南本土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的“京剧名家专场”,《越策越开心》中的“湘昆表演”,还有《叮咯咙咚呛》——中央电视台2015年打造的原创中韩明星体验戏曲的真人秀节目,由梅葆玖先生指点众多中韩明星如金钟国、熊黛林、吉克隽逸、安七炫、张赫等。而网络上海量的戏曲资源,则是音乐课堂最好的助手。在新媒体的优质戏曲资源中,可让学生乐于了解戏曲领域的知识,对戏曲的关注不止停留在音乐课上。

    总之,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振兴戏曲艺术,学校音乐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但艺术的熏陶是一个长久浸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操之过急。作為音乐课程的实施者、参与者,我们要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富有创造性地走进新兴的音乐课堂,使之根深叶茂,日久常新。

    注释:

    1(#叶建宏.戏曲的体验与表现J.大众文艺,2015(11):151.

    2钱慧.让戏曲走近中学生——从一份问卷调查说起J.艺术百家,2004(02):9—10.

    3李莉.让学生走进戏曲——中学戏曲教育要突出戏曲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6):252—253.

    4黄晓杨.校园争开梨园花——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地方戏曲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0(01):192.

    (责任编辑:刘露心))

相关文章!
  • 艺术化呈现中“于成龙”形象的真

    杨巍2017年,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电视剧《于成龙》,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央纪委等单位联合出品、吴子牛执导,其以大制作、大格局、大情怀

  • 苏北民间文化的一面镜子

    沈正方雪莹盛翠菊【摘 要】民间叙事长诗《胡打算》自清代流传于苏北民间,在苏北广袤的大地上口口相传,其情节内容、思想倾向及审美趣味都带

  • 玉林高山村明清驿站壁画与“郁

    毛雄飞摘要:广西玉林在明清时期称为“郁林州”。历史上的玉林是中原南下至合浦港出海的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古水道重要河海交接内陆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