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吴明友 付入林 于应和
摘? 要 继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推进,教育部又于2019年及时提出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以及应用能力考核规范,目前绵阳市也正在制订具体实施办法。笔者认为,提升工程1.0与2.0是相互联系的两项工程,绵阳市实施提升工程1.0的“五环工作法”,即“切实诊断”“靶向学习”“主题研修”“返岗应用”“实践评价”,在推进工程2.0时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能力提升工程;信息素养;专业能力;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5.1?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3-0015-03
1 案例背景
根据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實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教师学员(含校园长,以下同)在省级管理平台注册后,进入全国统一平台进行诊断性前测,根据前测结果和平台推送的课程在线学习、线上线下研修共50学时,再返岗应用实践。有如下问题需要采取指向性非常明确的配套措施给予切实解决。
1)如何让教师学员实事求是地参与诊断性前测,找准每个教师的能力弱点与优点,再根据本校信息化环境、本人教学需要与爱好,自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在线课程模块,从而激发教师学员内在学习动力和激情,真正做到靶向学习、解决问题、扬长补短?
2)如何引领教师带着问题、任务与愿景,去主动学习、诚信学习、务实学习?
3)如何保证线下校本主题研修活动、区域主题研修活动成梯度、成体系、有目标、有主题、有机制、有实效?
4)如何保证教师培训合格后返岗实践、学以致用、持续常态?
2 案例实践
理念创新? 基于工程项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本工程项目应坚持能力为本教育原理(CBE)、混合式学习原理、知行合一以及多元评价理论等项目理念。
1)坚持成人在职培训的能力为本教育原理(CBE),力求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把整个培训目标的基点放在如何使教师学员在“互联网+”背景下着力提升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以及教育治理专业能力,包括态度、认知、技能、评价等四个信息素养能力领域,尤其是准确定位教师学员对本项目的需要、动机、信念与期望,有效帮助教师学员达成个性化培训目标。
2)充分运用远程培训机构的多终端推送平台,体现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流和友好的互动以及低投入、高效能等优势,同时体现“知行合一,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将在线学习与线下研修、教学实践完美结合,通过“混合”促进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
3)在切实诊断的基础上,让教师学员通过线上学习、线下研修、返岗应用、实践评价环节,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知识与技能,并反思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将知识迁移、内化、转换为自身专业能力。
4)将线下研修和返岗应用活动进行具体化、可操作化,引导教师带着教研意识、成果意识、资源意识积极参加活动。既注重过程管理又注重结果考核,在确保高质量完成工程项目的同时,真正地让广大教师学员在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上有获得感、成就感。
实施过程
1)切实诊断。如何准确诊断每一个教师学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长处与短板?10个项目县,教育信息化基础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较大,所以在实施本工程项目时务必要诊断准确,让应用能力基础很弱的教师首先学习和应用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自己的教学为主要目标;让应用能力已经较强的教师学习更多的新技术,以教与学方式转变的高一级水平为研修目标。
对策是在运用国家指定的华东师大诊断性前测平台的基础上,指导各项目学校组成能力提升工作小组,由校级分管领导任组长,本校名优或骨干教师为成员,对参加本项目培训的本校教师学员现有应用能力进行评测、分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超强能力、较强能力、一般能力、较差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学员,提出必学不考的分类要求。这样对所有教师学员分层级提出不同培训目标和要求,并按此进行在线选课,加强本项目的培训针对性,既有利于超强能力教师学员扬长,也有利于较差能力教师学员补短,从而切中每一个教师的个性需求,激发教师学员主动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
2)靶向学习。作为工程项目承办单位,遴选具有教育部全国远程培训资质的专业机构作为工程项目合作伙伴,按照多年承办国培项目的统一模式和本工程项目的特殊要求,全力做好项目启动准备工作,遴选国内优秀课程,建立专业技术团队,制订系统实施方案,举办骨干教师培训,指导学员前测选课,组织学员线上学习,监督学员学习进度,按时推送学情通报。
激励、要求班主任或辅导员务必认真履行职责,指导督查所属班级的学员完成在线课程学习、提交研修计划、撰写研修日志、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研修作业、提交研修成果等。同时协同远程培训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对学员有效学习时长进行自动统计。如遇学员登录学习平台后挂网不学,系统会自动监控、不计入学习时间,从而从技术层面杜绝虚假学习行为。
3)主题研修。在线上学习结束后,指导项目学校组织教师学员将线上研修主题活动延伸到线下,并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
①将线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本校内开展线下校本培训活动,比如一位教师学员在线上学习了思维导图及其教学应用技能,就请他在校本培训班上作主讲教师,让全校的教师学员都去体验、掌握这项技能,以弥补线上培训选课的限制。
②运用线上所学知识和技能,组织所有教师学员进行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教学设计、课堂展示、说课评课活动,进一步促进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化和迁移,强化学习成果的应用。
③运用线上所学知识和技能,深入开展校本微课题研究,并结合线上研修主题,为学校提供线下研修或微课题研究指南。
④分享交流参加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对教师学员自身专业发展的心得体会和反思建议。
⑤在学校全员研修的基础上,优选组织20%骨干学员进行县级集中献课、研讨、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
4)返岗应用。研修活动结束后进入为期2~3个月的返岗应用阶段,指导项目县、项目校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检测、一次研讨、一次教学和一次展示。
①一次检测。所有参培教师学员接受一次应用技能的现场检测,由学校能力提升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每位教师学习了哪些能力模块,就接受相应技能的现场检测。
②一次研讨。所有参培教师学员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重点关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变革、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学生小组学习设计以及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环节。
③一次教学。所有参培教师学员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并整理相关教学课件、资源,形成教学实施方案“包件”,在学校相应教学环境中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公开课观摩活动。
④一次展示。所有参培教师学员收集和整理近三年自己制作、发表或获奖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文章或论文、课件、微课、参赛课例等资源及成果证书,或者是结合自己的参培过程、返岗应用等环节,撰写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反思或感悟,在全校范围和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5)实践评价。根据多元评价理论,按照项目培训相关要求,为确保培训质量,与远程培训机构协同建立一套重实践能力和应用成果的考核评价标准。
①网上自学与班级研讨相结合:既注重引导学员网上自学,也要求学员积极参与班级和论坛中的各种研讨交流活动。
②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对学员网上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查,也要在每门课程学完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业性考试。
③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既要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进行评价。
④在线时长与多种考核评价相结合:学员在线学习期间,以在线学习时间、提交作业、发帖跟帖、单元测试等进行考核。
⑤学员评价与班主任(辅导教师)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机构引导班主任(辅导教师)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
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最后一个环节,项目组指导项目县、校开展多层面的评价活动。
①远程培训测评,分为在线学习(70分)、线下研修活动(30分)两部分,总分值100分。在线学习由班主任(辅导员)评价批阅和培训平台自动测评,线下研修活动由学校项目工作小组负责测评,县级项目办审核。测评结果总分数在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优秀比例不超过15%。
②返岗应用测评。学校项目工作小组参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四个一”活动评分细则》具体组织测评考核,返岗应用测评考核总分值100分。其中,返岗应用过程评价(重点是“四个一”活动)70分,各级奖励和发表成果计分30分。测评结果分数在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优秀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培教师学员总数的15%。
③测评结果判断。参培教师学员远程培训和返岗应用两项均为优秀者,综合测评结果为优秀;两项均合格者,综合测评结果为合格;有一项不合格者,综合测评结果为不合格。
④测评结果公示。学校工作小组填报《×××学校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和返岗应用成绩册》,小组组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在校内公示三天后,由校级管理员登录省培训管理平台,对当期参培教师学员“返岗应用测评考核成绩”进行录入和确认,并同时将考核结果成绩册逐级上报县级项目办。
⑤测评结果运用。培训合格教师学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培训管理平台自行打印培训合格证书,继教学时由县项目办统一登记。测评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学员,须在下一轮培训中重新参加整个项目的培训和考核。
项目实施结束后,市项目办组织专家对本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印发综合评估报告,层层压实和传递目标任务、责任和奖惩;也指导项目县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
系,确保本项目的高效实施,从而基本避免网上学习、在职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
3 案例成果
对培训学员合格率及生成性成果的分析? 截至2019年底,全面完成10个县(市、区)48 000人次的能力提升工程1.0项目培训任务(含2018—2019年新入职教师和不合格补充学习学员),合格率达98%,优秀率达15%,其中线下研修和返岗实践的合格率达99%。有近5000人参与市、县级线下主题研修活动,所有教师学员都参与过学校或县级或市级公开课示范教学。
经筛选,教师学员上报到市上的优秀教学案例(含教学设计、课件、课例视频等资源)多达40 000余例。近三年共有近20 000名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贡献名师优课12 000多节,获省级、部级奖项近300件;近3000件名师微课资源被收录到市级教育资源库。
对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分析
1)对能力提升平台操作功能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5.75%的学员对平台功能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觉得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2)對培训平台的客户服务和应急处理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培训客服服务和应急处理得到96.03%的学员认可。
对项目县案例实践效果的分析
1)明确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和返岗应用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教师对活动内容心中有数,有利于项目县(市、区)和学校高效开展线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尤其是扎实的线下集中主题研修和返岗实践活动让一线教师学以致用,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本方案的实施促进了项目县(市、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圆满完成,达到了本方案预期目标。
3)通过一线教师的反馈得出,本方案贴近教师教学实际,设计的线下集中研修主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尤其是“四个一”活动与教学紧密相关,能让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和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4)项目县(市、区)教师学员参加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各级信息化教学应用评选竞赛活动成果丰富,获奖率高。
4 案例荣誉
本工程实施方案已作为典型经验通过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大会向全省推广交流,被写入绵阳市智慧教育经典案例,被教育部推荐入选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编制的《2015智慧城市建设白皮书》,经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推荐,已成功入选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2018“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