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文化综艺类节目中的运用
王凯山
【摘 要】本文结合河北卫视最新开发的《中华好诗词》节目,指出国内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通病,并提出创新文化类节目的具体方法:强化对文化形式内涵的理解与运用;培养节目自身的“知识英雄”;以情感化的表现吸引受众,打造能流传久远的关键元素等主要内容。
【关键词】创新 文化 综艺节目
随着去年《中华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的热播,“文化与综艺嫁接”成为今年电视媒体圈关注的焦点之一。河北电视台自主创新研发的《中华好诗词》趁着荧屏上这股“文化之东风”,尝试将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与时尚娱乐手段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应当看到,类似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传承的同时,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本文结合创新思维在节目中的运用,来把脉国内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通病,试图寻求解决之方。
一、淡化记忆背诵之功,强化对文化形式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与国内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相似,《中华好诗词》也是运用了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希望借此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并希望由此能够掀起全民诵读传统经典诗词的热潮。应当看到尽管这档节目娱乐性做得还不错,但是要说到知识性,还比较欠缺,仅仅体现了记忆力这个因素。观众刚开始还能集中注意力,记住几句诗,但从整体的观看体验分析,可以发现《中华好诗词》对经典诗词的诠释不够,目前基本停留在考察记问之学的层面上。诗词之美是大美,一念一境界,一文一风骨,平仄之间自有真意无穷。范曾给中国的诗词下了个定义:摩挲音、韵、律;通游人、鬼、神。相反这个节目对受众记忆力的压迫性很强,令人很快就失去耐心。而且节目对于诗词理解性的东西少,虽然也融合了一些文学、历史的故事性元素,运用了不少古典、流行的文化元素,还介入了一些哲学思辨,但却没有深入到这些文化哲学的内涵,只是看上去眼花缭乱、五花八门,节目着力点还是放在了娱乐元素的开发上。
目前在国内的同类文化综艺类节目中,能使大家印象比较深的都是汉字类节目。但是汉字类节目,如果只是强调背诵能力的考查,这个节目就很难立起来。而且题库总有枯竭的一天,节目甚至陷入为了出题而出题的怪圈。因此,文化综艺类节目需要修改得更为广谱化。仍以《中华好诗词》为例,相比于汉字,诗词的时空感更具体:诗词作者是谁,何时何地,什么事件情境,作者感情如何,典故和历史是怎样……节目完全可以精选几百首经典诗词,反复斟酌就足够了:围绕诗词这个核心,把里面的情感、背景充分地榨出来,把经典诗词与当下文化价值观的这种复杂性、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观照当今,古为中用之感。
由上我们可以深思:对于文化综艺类节目,如何利用其丰富的内涵?对节目的开发、讲述的过程其实才是真正体味中华文化的过程。试问:如果我们让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选手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背了多少文字类内容?拿了多少奖金之类的表面问题上,那我们这档节目的价值何在?更现实的问题是,这样的话我们和其他知识竞赛类栏目有何区别,我们靠什么持续吸引观众及积累收视资源?
二、摒弃老套追星手法,培养节目自身的“知识英雄”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即使冠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名号,这些节目往往是娱乐性十足,而文化味欠缺,甚至颇有点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之感。《易传》中说文化就是人文化成,“文”是知识的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化”。要求节目在“化”上下功夫,必然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一些文化综艺类节目追求快节奏,密集娱乐的效果,多长时间就要出一个笑点,因此需要节目中能有带动人气的功臣。一些卫视相关节目中,很明显的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明星的存在,对此电视台自然有收视率的考虑,但是弊端仍然明显。明星只要存在一天,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节目的娱乐性就会大于文化性。这对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的节目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以《中华好诗词》为例,节目中请到了一些二线三线边缘明星,而真正的一线明星由于自身档期已满以及考虑播出平台影响力等现实因素,往往会拒绝国内二三线卫视的邀请。而如果二三线卫视仅仅请到相对应的二三流明星,那么这些台就被类似湖南台、浙江台等经常邀请国内一线红星的卫视直接比下去了。
为了避免给人上来短人三分的感觉,建议相关卫视推出、培养自己的知识英雄。这些传承中华文化的英雄,其实跟江苏台的婚恋英雄以及湖南台的娱乐英雄没有差别,都具备了唯一独创性的特征。并且从节目的进程来看,经过一个或者若干赛季的培养,这些卫视已经养成了一批自己的优胜者队伍,之后的节目就可以围绕优胜者做文章。如果节目曾经邀请了一些明星,完全可以用知识英雄与明星PK的形式,达成平民上位,明星自然被放弃的过程。这其实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知识英雄自己的粉丝。而且从投入产出上面算,减少明星的出场减少了节目的成本,相反培养自己的知识英雄,可以增加节目自身的额外收益。
三、以情感化的表现吸引受众,打造能流传久远的关键元素
文化综艺类节目抓的是社会“冰点”,即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弱势。这也导致了此类节目的受众面会偏窄,媒体关注度不高。而分析受众构成,可以发现关注此类节目的一定是对中华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人群。这些文化内容对于提升人的修养,对于个人精神领域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想吸引更多的受众以及媒体的关注,就要开发相关节目中的情感因素,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能从遥远的文化内容中,寻找到与今人内心相契合的兴奋点,则受众会更感兴趣,媒体自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能够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自然离不开特色鲜明的情与景的交融以及相应的环节设置。仍以《中华好诗词》节目为例,其给受众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关键词是背诵和跳坑,前文有所论述。现在回想十年前的真人秀节目《超女》,很多人都会忆起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人的姐妹情,而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同样去年很火的《爸爸去哪儿》,父子父女之情估计是很多人能被触动的很重要的原因。国内卫视打造文化娱乐类节目,无论是明星还是自己的知识英雄,我们要着力挖掘他们自己身上的能够与观众共鸣的元素,这往往是情感的内容。因此对出场的新人的介绍短片,应该着力下功夫去打造,挖掘其对中华文化的真挚喜好之情,以及由此给他带来的婚姻之喜,家庭之乐等等。
四、利用全媒体,做好节目的整体推广和营销
除了上文所论述到的情感是影响受众以及吸引媒体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之外,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力,发挥全媒体效应,是打造文化类综艺节目品牌的关键步骤。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早已过时,类似《中华好诗词》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具有全民参与、化专为广的潜质。但是如果不借力其它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优势,此类节目的前景堪忧。当前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争取网络独家视频,广告商也会很在意这个节目的影响力、传播率和覆盖率。要利用各种媒介积极炒作,一方面邀约传统媒体的记者来参与炒作,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去制造话题,嵌入有影响力的移动客户端。还应指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往往作为各家卫视播出的重点节目,因此还需将视角铺展得更远一些、高一些,做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宣传,呼唤所有的华人同胞一同来节目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在赏玩咏诵间,在动人意象中追溯我们血脉共同的根源,触摸传统文化的深远轻灵,体味贯穿上下千年亦将永存的美好情感。
综上可以发现,文化的力量在于心灵共鸣。当个体面临苦难的时候,中华文化能够给予失落者以希望和光明。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将经典文化中的情感意蕴作为开发重点,以唤醒更多观众的多角度关注,因为情感是无疆界的。□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摘 要】本文结合河北卫视最新开发的《中华好诗词》节目,指出国内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通病,并提出创新文化类节目的具体方法:强化对文化形式内涵的理解与运用;培养节目自身的“知识英雄”;以情感化的表现吸引受众,打造能流传久远的关键元素等主要内容。
【关键词】创新 文化 综艺节目
随着去年《中华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的热播,“文化与综艺嫁接”成为今年电视媒体圈关注的焦点之一。河北电视台自主创新研发的《中华好诗词》趁着荧屏上这股“文化之东风”,尝试将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与时尚娱乐手段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应当看到,类似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传承的同时,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本文结合创新思维在节目中的运用,来把脉国内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通病,试图寻求解决之方。
一、淡化记忆背诵之功,强化对文化形式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与国内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相似,《中华好诗词》也是运用了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希望借此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并希望由此能够掀起全民诵读传统经典诗词的热潮。应当看到尽管这档节目娱乐性做得还不错,但是要说到知识性,还比较欠缺,仅仅体现了记忆力这个因素。观众刚开始还能集中注意力,记住几句诗,但从整体的观看体验分析,可以发现《中华好诗词》对经典诗词的诠释不够,目前基本停留在考察记问之学的层面上。诗词之美是大美,一念一境界,一文一风骨,平仄之间自有真意无穷。范曾给中国的诗词下了个定义:摩挲音、韵、律;通游人、鬼、神。相反这个节目对受众记忆力的压迫性很强,令人很快就失去耐心。而且节目对于诗词理解性的东西少,虽然也融合了一些文学、历史的故事性元素,运用了不少古典、流行的文化元素,还介入了一些哲学思辨,但却没有深入到这些文化哲学的内涵,只是看上去眼花缭乱、五花八门,节目着力点还是放在了娱乐元素的开发上。
目前在国内的同类文化综艺类节目中,能使大家印象比较深的都是汉字类节目。但是汉字类节目,如果只是强调背诵能力的考查,这个节目就很难立起来。而且题库总有枯竭的一天,节目甚至陷入为了出题而出题的怪圈。因此,文化综艺类节目需要修改得更为广谱化。仍以《中华好诗词》为例,相比于汉字,诗词的时空感更具体:诗词作者是谁,何时何地,什么事件情境,作者感情如何,典故和历史是怎样……节目完全可以精选几百首经典诗词,反复斟酌就足够了:围绕诗词这个核心,把里面的情感、背景充分地榨出来,把经典诗词与当下文化价值观的这种复杂性、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观照当今,古为中用之感。
由上我们可以深思:对于文化综艺类节目,如何利用其丰富的内涵?对节目的开发、讲述的过程其实才是真正体味中华文化的过程。试问:如果我们让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选手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背了多少文字类内容?拿了多少奖金之类的表面问题上,那我们这档节目的价值何在?更现实的问题是,这样的话我们和其他知识竞赛类栏目有何区别,我们靠什么持续吸引观众及积累收视资源?
二、摒弃老套追星手法,培养节目自身的“知识英雄”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即使冠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名号,这些节目往往是娱乐性十足,而文化味欠缺,甚至颇有点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之感。《易传》中说文化就是人文化成,“文”是知识的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化”。要求节目在“化”上下功夫,必然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一些文化综艺类节目追求快节奏,密集娱乐的效果,多长时间就要出一个笑点,因此需要节目中能有带动人气的功臣。一些卫视相关节目中,很明显的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明星的存在,对此电视台自然有收视率的考虑,但是弊端仍然明显。明星只要存在一天,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节目的娱乐性就会大于文化性。这对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的节目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以《中华好诗词》为例,节目中请到了一些二线三线边缘明星,而真正的一线明星由于自身档期已满以及考虑播出平台影响力等现实因素,往往会拒绝国内二三线卫视的邀请。而如果二三线卫视仅仅请到相对应的二三流明星,那么这些台就被类似湖南台、浙江台等经常邀请国内一线红星的卫视直接比下去了。
为了避免给人上来短人三分的感觉,建议相关卫视推出、培养自己的知识英雄。这些传承中华文化的英雄,其实跟江苏台的婚恋英雄以及湖南台的娱乐英雄没有差别,都具备了唯一独创性的特征。并且从节目的进程来看,经过一个或者若干赛季的培养,这些卫视已经养成了一批自己的优胜者队伍,之后的节目就可以围绕优胜者做文章。如果节目曾经邀请了一些明星,完全可以用知识英雄与明星PK的形式,达成平民上位,明星自然被放弃的过程。这其实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知识英雄自己的粉丝。而且从投入产出上面算,减少明星的出场减少了节目的成本,相反培养自己的知识英雄,可以增加节目自身的额外收益。
三、以情感化的表现吸引受众,打造能流传久远的关键元素
文化综艺类节目抓的是社会“冰点”,即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弱势。这也导致了此类节目的受众面会偏窄,媒体关注度不高。而分析受众构成,可以发现关注此类节目的一定是对中华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人群。这些文化内容对于提升人的修养,对于个人精神领域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想吸引更多的受众以及媒体的关注,就要开发相关节目中的情感因素,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能从遥远的文化内容中,寻找到与今人内心相契合的兴奋点,则受众会更感兴趣,媒体自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能够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自然离不开特色鲜明的情与景的交融以及相应的环节设置。仍以《中华好诗词》节目为例,其给受众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关键词是背诵和跳坑,前文有所论述。现在回想十年前的真人秀节目《超女》,很多人都会忆起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人的姐妹情,而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同样去年很火的《爸爸去哪儿》,父子父女之情估计是很多人能被触动的很重要的原因。国内卫视打造文化娱乐类节目,无论是明星还是自己的知识英雄,我们要着力挖掘他们自己身上的能够与观众共鸣的元素,这往往是情感的内容。因此对出场的新人的介绍短片,应该着力下功夫去打造,挖掘其对中华文化的真挚喜好之情,以及由此给他带来的婚姻之喜,家庭之乐等等。
四、利用全媒体,做好节目的整体推广和营销
除了上文所论述到的情感是影响受众以及吸引媒体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之外,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力,发挥全媒体效应,是打造文化类综艺节目品牌的关键步骤。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早已过时,类似《中华好诗词》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具有全民参与、化专为广的潜质。但是如果不借力其它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优势,此类节目的前景堪忧。当前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争取网络独家视频,广告商也会很在意这个节目的影响力、传播率和覆盖率。要利用各种媒介积极炒作,一方面邀约传统媒体的记者来参与炒作,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去制造话题,嵌入有影响力的移动客户端。还应指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往往作为各家卫视播出的重点节目,因此还需将视角铺展得更远一些、高一些,做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宣传,呼唤所有的华人同胞一同来节目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在赏玩咏诵间,在动人意象中追溯我们血脉共同的根源,触摸传统文化的深远轻灵,体味贯穿上下千年亦将永存的美好情感。
综上可以发现,文化的力量在于心灵共鸣。当个体面临苦难的时候,中华文化能够给予失落者以希望和光明。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将经典文化中的情感意蕴作为开发重点,以唤醒更多观众的多角度关注,因为情感是无疆界的。□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