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立意高 “小大之辩”需支招

    沈慧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体式华丽转身。虽然开放、灵活的新材料作文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展示丰富的写作才情,但从议论文文体写作情况看,从蝴蝶的角度切入的“美丽的蝴蝶,煽动了生态的翅膀”这一关注生态问题的最佳立意却成配角,全省70%的考生从蜡烛角度的“小大之辩”立意成主流:“小大之辩”这一立意可谓撞车惨烈。

    一、前车之鉴,对材料作文立意取向的思考。

    2013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是一种尝试,是一种创新,更应该是一种趋势,因为全国各地的高考新材料作文方兴未艾;我们研究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对今后几年的高考都意义重大。

    2013年江苏高考阅读卷,意识到学生初尝新材料作文,作文的质量可能不高。于是在评阅中放宽要求,但总分70分的作文均分也仅在45分左右徘徊,得56以上的较优秀作文极少,如果阅卷时“不客气”的话,均分可能会更低。

    材料作文可以“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也就是学生能够从材料的解读中得出一个“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的立意也是允许的。如2013年江苏高考的这则材料作文,考生不写最有深意的环保问题,写“美丽”、“和谐”、“影响”、“关系”也是可以的。但如同“小大之辩”这一立意一样,写有深意的作文难度较大。

    但如果对“蝴蝶飞入山洞更深处的原因思考,得出人类的活动对蝴蝶的生存环境(自然生态)造成影响”这样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人类为短期利益造成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从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和谐生态的构建等角度立意;或是扣着“蜡烛”这个细节——探险者迫使蝴蝶改变生存状态的“工具”立意。那么,立意变得新颖了,写作角度就可以与众不同了,容易出彩了。

    可见,在议论文写作中,从材料分析中得出的立意高下,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作文得分的高低。议论文的观点要求深刻具有启发性,能与生活中的问题挂钩,能激浊扬清地阐释对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从而议得高妙。那么,我们怎么让自己的立意高妙起来呢?

    二、披沙捡金,探讨不落窠臼的深刻立意方法。

    2013年江苏高考的新材料作文,虽然考生的表现不够理想,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材料作文在选拔性考试上的作用与意义。正是从学生审题立意的水平看出考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跳出常规,独辟蹊径,或是平中见奇才能独具一格,创新出彩。

    1.发散逆向,转换视角出新意。

    “探险者与蝴蝶”这一材料作文的高分作文不是很多,但有一考生对材料本身进行质疑,进而写出一篇:针对材料科学性思考的文章。通篇用科学的方法、有理有据地论证“蝴蝶”应该是“蛾子”而获得高分。可以说,这样的审题立意者甚少。这篇考场作文获得高分,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这位考生发散了思维,进行了逆向的思考,从而在转换角度中跳出“圈外”,另眼旁观的开掘取意,富有创新色彩,这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往往可以反弹琵琶来避开常规思路的立意,从而在“逆”中取胜。如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玩物丧志——玩物长志”等等。

    2.深挖联想,别具一格出新思。

    对于材料作文,就如2013年江苏高考卷的“探险者与蝴蝶”这道材料作文来说,我们可以扣关键词“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或辩证分析其中关系来立意,可就材料中“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这关键句立意,也可就整个材料的情感倾向立意。但是,如我们能在写作中从材料挖出深意,写如何面对弱者,弱者如何自我崛起,那么立意就深刻与别具一格了。如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所有敏感都该被保护》,类比联想将“蝴蝶”与弱势群体、敏感人群联系起来立意;《退——只为保护自己》论证“退”不是“胆怯”而是“明智”之举,警示人类要“明智”与自然相处。这样的立意要比“小大之辩”深刻得多,新颖得多,如果这样的作文,材料选择、论证合理、语言组织都较好的话,判二类文以上是应该的。

    当然,要追求立意新颖时不可片面求新而违反主流,不可是非不分混乱价值取向,不可信笔瞎编而无中生有。

    文章最忌随人后。我们针对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作要求角度求异、深度求异、广度求异,如此我们才能写出眼光高远、思想深刻、别出心裁、化腐朽为神奇的文章来。

    (作者单位: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