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卢逍遥
摘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命题、关键因素。本文创造性地提出和运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基本理论,对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论证,着力揭示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障碍,研究提出全面加强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能力建设 欠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的首要目标,也是根本任務。在此意义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环节,是解决科技发展问题瓶颈所在,是国家、省及区域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命题。基于此,本课题对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的系统性深入探索研究,以提供必要的借鉴、参考。
1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基本理论研究
1.1考察科技创新的要素
科技创新一般涵盖四方面8大要素。从发生环境来看,有科技政策(包括科技法规、科技优惠政策等)、科技氛围(包括科技知晓度、科技吸引力、科技影响力等);从资源投入来看,有科技资金(包括财政支持资金、企业或科研机构自有资金、银行资金、第三方社会资金等),科技人才(专业研发人员、科技管理人才等);从基础条件设施来看,有科技平台(包括实验室、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研究院等)、科技仪器设施(包括试验分析仪器、设备等);从创新结果来看,有科技成果(包括科学发现、新工艺、新技术、新专利等)、科技产品(包括实物产品、虚拟产品)。
1.2考察科技创新的过程
一般来说全过程有五个依次发展阶段:问题产生→科研准备→试验研发→应用转化→产业化生产。一是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或冲动(即灵感的产生),这是研究的缘起。二是进行初步的研究设想,并集聚、利用必要的人力、物力、设施等。之后,进入实质性的技术研究、工艺开发。接着,研发出来的成果不能束之高阁,否则科研也就毫无意义,而是要通过小试、中试等环节,完成技术由实验室设想到现实应用的革命,完成从抽象化到具象化的美丽转身,从而实现科研的基本价值。三是规模化批量生产,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科研利益最大化。当然,这一单向度过程是比较理想化的,事实上远为复杂,比如,在科研准备阶段,有的准备不充分就仓促开展了研究开发,也有的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完全具备了可研条件,却又因一些难以预料、难以把握、难以抗拒的因素而最终不得不放弃。在研发过程中,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根本进入不到应用转化的层次。有的虽然在实验室阶段研发成功,但是却因为与现实脱节,没有机会获得应用转化。即使有些已经能够应用转化,但是由于投资额度、环保评价、建设用地、准许审批、效益预期、发展机遇等多方面因素,短期甚至于多年、永久性不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1.3考察科技创新能力
既不能只从科技创新的要素角度简单地考虑,也不能只从科技创新的发生过程这一向度狭隘地理解,而是要把二者有机结合,统筹研究,既要从科技创新的组成要素出发,又要适度地渗入科技创新的发生过程。这是因为,科技创新的要素反映了科技创新的内部构成,是静态的存在,而科技创新的发生过程,呈现了科技创新的延续发展,是动态的行为。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才能更好地来把握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充分理解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于以上逻辑,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呈现为六种能力:科技创新环境培育能力、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和配置能力、科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创新效益实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落脚点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成功与否,成效大小,都反映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是不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确增强了?具体来说,是不是形成了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能够孕育科技创新的因子?是不是夯实了科技创新基础,为科技创新奠定了稳定的根基?是不是能够聚集充足的创新资源并加以有效配置,为科技创新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是不是能够充分组织开展科技研发,不断地诞生一批先进的技术成果?是不是能够及时地承接转化科研成果,构筑起科研与现实之间的“黄金通道”?是不是能够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基于此,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可以界定为,它是通过优化科技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发生过程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行为,包括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设、科技创新效益建设六大基本方面。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机械式的生硬割裂,而是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前三者一并是后三者的前置条件,后三者一并是前三者的必然结果,前三者之间互为依存条件,后三者之间依次承接延续。
2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基本现状
2.1 科技创新环境显著改善
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提高,像菏泽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等重要会议,隆重表彰1-2名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并将全社会研发投入等重要科技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科技政策逐步完善,菏泽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群众性科技活动不断举办,菏泽市每年都举办科技活动周等一系列群众性科技、科普活动,参与公众5万人以上,发放图书资料10多万册,科技咨询1万人次以上。
2.2 科技创新资源逐步丰富
资金投入快速增长,近年来菏泽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增长15%以上,2017年投入40亿元,占GDP的1.40%。人才资源逐步扩大,菏泽市聘请6名院士、专家为市政府科技顾问、新医药产业发展顾问,1人列入国家“千人计划”,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9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合作不断深化,菏泽市已有220多家企业与国内7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
2.3 科技创新基础初步形成
相继建设一批企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重大创新平台。截至2017年底,菏泽市拥有各类科技平台400家左右,其中省级以上164家,包括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工程实验室20家、院士工作站1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等等,并已建成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中科(菏泽)清洁能源研究院。
2.4 科技创新研发势头良好
承担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一批发明专利。2015年以来,菏泽市共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4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00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每年获得200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201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1件。
2.5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
技术合同交易额持续增长。菏泽市201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8.04亿元,每年有100余项工农业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菏泽市科技进步奖2017年授奖的100个项目,其中51个项目得到转化,27个项目实现产业化。
2.6 科技创新效益持续显现
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菏泽市2017年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并实现产业化的27项科技成果,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利税2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和占比增幅均在全省保持领先。
综上,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各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总体上处于蜿蜒上升、螺旋式前进的“黄金”阶段,为下一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质性的大幅跃升、快速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制约因素
3.1 科技创新环境制约因素突出
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欠发达地区部分党政领导对科技创新作用认识尚没有真正到位,重视程度尚没有完全到位,再加上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缺乏联动,造成对科技工作的安排部署,往往疏于空泛,流于形式,大呼隆、一阵风。
科技创新政策难以落实。多年来,各类科技创新政策落实难、落实少,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环境的优化培育。一方面表现在,国家和省的有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像国家的研发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欠发达地区只有极少数企业享受该政策。另一方面表现在,当地虽出台了多个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性文件,但是往往“纸上谈兵”,文件出来前,做了大量研究、讨论性工作,文件出来后,往往“束之高阁”。
群众性科技活动影响较小。虽然每年都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技活动,但是一方面这些科技活动往往是“应景式”,出于完成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而开展,缺乏深入研究、统筹策划;另一方面,对于组织的科技活动缺乏长期性思考、系列性安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效果不佳。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科技意识落后,科技工作存在着重大误区,政府官員认为科技创新是那些发达地区财大气粗有资本“砸钱”方可办成的事,或者认为科技创新是慢功夫、短期间难以见效,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影响下,对于科技创新没有引起真正足够的重视,也未能充分落实政策,对上级的部署敷衍了事。
3.2 科技创新资源令人堪忧
科技投入不足。与先进地市及全省、全国相比,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研发投入尤为不足。2017年国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2%,山东省为2.40%,而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仅为1.40%左右,和全国相差0.72个百分点,和全省相差1个百分点。欠发达地区未按国家科技进步法和省科技进步条例规定的标准列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欠发达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5%左右开展科技活动,并且已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大多数没有形成有效的研发投入机制。这既有作为欠发达地区财力困窘因素,实在拿不出本钱用于研发,更有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到大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一贯轻视。
人才资源不足。缺少大院大所,本地高校科研能力较弱,缺少省级科研机构,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基础条件差,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工资待遇低,生活环境赶不上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市;科研条件差,各类研发机构少、研发平台数量少、科研设备层次低,科技服务能力差。这些原因造成了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以致于科技研究人员匮乏,特别是缺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家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已有6000余人,其中山东省205人,而菏泽市只有1人入选。2017年,山东省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50人左右,而菏泽市仅为20人左右。此外,欠发达市县科技主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也严重落后,普遍存在着编制少、人员少,安置转业军官较多,新进高校毕业生较少,知识层次整体不高、专业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科技工作发展需要。
3.3 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较为薄弱
企业创新平台整体上比较滞后。像菏泽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尚为空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也只有1家。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是欠发达地区突出短板,山东省已建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1家,菏泽市只拥有2家。至于公共实验平台、公共中试平台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欠发达地区尚未真正建立。另外,大型科研仪器设施较为落后,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而且缺少高、精、尖仪器。在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欠发达地区着手较晚,在先进地市一哄而起建设的时候犹豫不决、裹足不前;眼界较窄,在其他地区瞄准“国”字号、“省”字号科研平台时候零敲碎击、小打小闹;缺乏魄力,在别的地方雄心勃勃建设重量级研究院的时候不温不火、格局狭小。
3.4 科技创新研发整体水平不高
从承担科研项目来看,相对于全省,山东省欠发达地区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山东省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超过1900项,但是欠发达地区基本上一直为空白。从获得科技成果奖励来看,山东省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18项,但是欠发达地区国家科技奖一直为空白。菏泽市2017年度仅有1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至于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多年来该市空白。从知识产权发展来看,欠发达地区专利绝对量、专利密度都明显偏低。菏泽市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仅占全省的1.17%,专利密度(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26,远小于全省7.57的专利密度。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除了研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诸多直接因素外,更深层次原因是欠发达地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科技研发的动力机制。无论是政府,还是事业性科研单位,或是企业,都不能有效地激励创新。像科技计划项目安排,尚不能做到完全公开、公平的竞争。像重大科技贡献奖,往往奖励企业老板,而不是真正做出贡献的一线科技研发人员。像某些事业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研发经费或被单位领导截留挪用,或难以按照研发需要正常支出。
3.5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相对薄弱,科技创新注重科技项目立项,注重科技成果鉴定及奖励,但是却基本上忽视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没有建立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也没有真正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公共平台。整体而言,欠发达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本上属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企业各自为战,以至于许多科技成果成了摆设,成了空架子。也有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差,虽然研发了不少先进科技成果,但企业负责人思想守旧,自身没有实力又不愿与他人合作,致使大量科技成果一直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某机械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几十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0项,但多年来样机处于展示阶段。
3.6 科技创新效益总体较低
受制于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再加上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被忽略,科技成果产业化既没有有序开展,也没有形成规模,造成了科技创新效益总体上不高,突出反映在,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像菏泽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低于全省1.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占全省总数的1.46%。
4 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設的主要对策
4.1 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一要加强领导。欠发达地区各市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及时调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强化考核。制定科技创新考核办法,量化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和绩效评价机制,对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推进科技创新、完成任务目标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三要加强培训。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相结合,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重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科技人才,开展有计划、多层次、全方位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科技意识,增强驾驭创新的本领。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一方面要落实好普适性科技创新财税优惠政策。重点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技术交易税收优惠、企业研发仪器和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当地科技创新政策。对于当地近几年出台的政策文件,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特别是涉及的科技投入、科技奖励、科技企业培育等各项政策切实落实到位。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策落实评价机制。对各县区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导、通报,对于落实不到位、甚至弄虚作假的县区、部门和有关领导要坚决通报问责,确保将各项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努力形成长效高效落实机制。
加大群众性科技活动举办力度。结合国家统一部署的“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科技活动,以及当地科技创新实际情况,策划实质性的重大科技活动,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注重活动的系列性、丰富性、有效性,真正让群众能够更多的受惠、受益,体验到创新的魅力,感受到科技的洗礼。
4.2 着力拓展科技创新资源
4.2.1拓展财力资源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强度。欠发达市及各县区按照国家法定要求列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着力支持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提高使用效率。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以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设立“科技创新券”,向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合作项目、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先期发放适当额度的科技创新券,待研发计划、建设任务完成后及时足额兑现。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认真落实企业创新各类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对研发经费进行合理提取、科学管理和妥善使用,鼓励做好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技术研发体系,广泛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着力开展科技攻关,引进转化科技成果,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投资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担保、贴息、发行企业集合债券和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探索建立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和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加强对企业创新的资本支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为支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格局。
4.2.2拓展人力资源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本着“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探索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对引进的“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个性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引进人才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急需专业新录用的博士,落户到省级高校或科研机构,给予省事业单位编制,省财政拨付工资,欠发达市另外予以补贴。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使用。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素质,选派优秀、年轻的科技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深造。下大力气支持创新创业,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形成一批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加强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适当增加人员编制,通过公开考录、公开遴选等方式,竞争性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基层单位优秀公务员,为全市科技管理系统补充新鲜血液。
4.2.3深化科技合作
作为欠发达地区,缺少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极其匮乏,要聚集创新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合作是最便利、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加强对科技合作工作的领导,设立科技合作专项工作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企业科技顾问聘用、合作项目研发、合作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建设等科技合作重大事项。巩固和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工程院、天津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推进双方合作由一纸协议不断地变为现实,持续扩大合作成效。
4.3 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速建设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创新服务载体,为不断增强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建设企业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联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加快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提升全市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建设公共研发机构。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充实完善现有科研院所;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整合各类研究所创新资源,联合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加快组建大型公共科研机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推进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依托高校院所、创新型骨干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市场、技术评估、风险投资、生产力促进中心、金融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着力实现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运行规范化,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按照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共享公用原则,推进建设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专利、标准、检测检验等资源共享平台。在绩效评估基础上,通过政府购買服务的方式,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资助力度。
4.4 着力促进科技创新研发
通过加快建立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研发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专利。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中心,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精心策划科研项目,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加大科研攻关人力、物力投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创新。
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实现科技计划项目公开化公平竞争,对于申报项目条件、项目受理情况、项目竞争情况、项目资金安排情况,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予以全部公开。转变科技项目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后补助、贷款贴息、扶持周转金、金融担保等多种支持手段。完善科技项目实施管理,强化事前评估、事中监管和事后绩效检查,实现科技项目实施效益最大化。
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科技评价标准和方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进一步改进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突出奖励“名副其实”的重大科技贡献者和优秀科技人才,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导向。
4.5 着力转化科技创新成果
彻底扭转长期以来轻视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态势,开辟“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的工作新格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形成以成果展示与交易、信息处理、人才服务、中介服务等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注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网络建设,充实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网,促进科技成果资源集成与信息共享。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建设成果转化项目库,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举办科技成果交易会,引进推介高校院所的重点科研成果,促进更多的先进科研成果落地转移转化。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开展成果发布、技术洽谈、项目对接,搭建技术转移桥梁。
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投入。欠发达各市设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一方面用于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金配套;另一方面用于在市级科技计划中布局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的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培育转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工作,发放低息贷款,持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成果转化。三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资金,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以及紧紧依靠产学研合作渠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每年重点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层次和水平。
4.6 着力创造科技创新效益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创新效益最大化。
设立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规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中试科技成果产业化等科技专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聚焦实施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可爆发性增长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发展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孵化创业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快推进科技创业园建设,纳入本地经济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和落实政策文件,建立统筹领导机构,强化专项资金投入,提供必要设施条件,加快建成市场化配置、资源密集、运转成熟、功能完善的孵化创业体系,为科技创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必要的场所。力争每年都能入驻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孵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植输出一批高科技企业。
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与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聚焦核心项目、核心企业,共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承接高校院所更多的、先进的、成熟的中试成果,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形成系列化创新产品布局,引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关文章!
  • 加强钢铁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对

    潘军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18-01摘 要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人

  • 《北京市区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

    钱海峰2017年9月13日,《北京市区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管理办法》(京档发〔2017〕14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并施行。为使《办法》能够更好地

  • 青岛市亿城科瑞建材制品厂

    新型陶瓷漆 中国涂料新革命我厂研发成功用约98%的石粉,加入几种化工原料经混溶复合改性,瞬间变成新型陶瓷漆,可廣泛用于室内外墙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