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当头,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摘要:初中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學习;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做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应是一个指引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访谈主持,探索人物心理
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探究小说中人物心理是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略有欠缺。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访谈主持的形式为学生建立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使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以执教老舍的《骆驼祥子》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是以祥子为主人公进行叙述的,其中塑造了许多个人物形象,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心理的理解,在进行教学时,我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先阅读这篇文章,并让其着重注意文章中人物的描写。阅读任务结束后,我主持了一场“访谈节目”,让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一个地方避一避……他知道一站就会哆嗦成一团。这一句描写了祥子怎样的心理呢,作者为什么要加上一个‘硬字呢,它有什么作用?”有的学生回答到:“这句话描写了祥子在下雨天中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这时的祥子十分的痛苦无助,内心十分矛盾,而这个‘硬字更是体现了祥子十分愤怒想要反抗的意识,这更加展现了祥子迫于生计的无奈之感。”“不错,正是这样,在这一段的文字中,作者通过描写暴雨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表现了祥子在暴雨中拼命拉车的痛苦情景。”通过这种方式,我又让学生对其他几处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了祥子的形象特征。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注意文本中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联系上下文,站在小说的立场,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中去。
二、演绎分析,揣摩表现手法
分析一篇文章时,具体的可以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揣摩一个作品的表现手法,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
记得教学《春》这篇文章,朱自清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的美好,表达了他对春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除此之外,文章中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大家能从文章中找出来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对文章进行了阅读和讨论,有的学生说:“‘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有的学生说:“文章中还多次用到了拟人、排比的手法”等。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回答着,我对学生们的回答提出了表扬,并引导他们理解作者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美好的景象,通过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这五幅美景图,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正反辩论,理解文本主题
每一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便是文章的主题。倘若没有了主题,那么这部作品便失去了它的核心。因此,学会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母亲生前的几个片段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歉疚、痛惜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找出作者描述了哪几个事件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共叙述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母亲背我元宵节赏灯,塑造了一个美丽慈祥的母亲;第二件事是描述了母亲读小说热泪涌流,描述了一个善良多情的母亲;第三件事是我受罚母亲为我流泪的场景;最后一件事则是母亲在灯光下熬夜为我做鞋,展现了一个勤劳能干的母亲。在这四件事中,母亲的形象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文章的主题也从浅显逐渐变得深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叙述关于母亲的几件事,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由此,我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仔细分析文章内容,深入作者内心,了解文章主旨。同时,在写作时也应注意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赋予其活力。
总之,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策略,有效利用语文课堂,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蒲海然.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0,(28).
[2]吴敬良.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作者简介:丁晓亮(1983— ),男,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