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何玉玲

    【摘要】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有两种表现: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学困生的形成有他自身原因,也有教师、家庭、社会的原因。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应把握“三个度”,真心关爱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点?原因?转化对策

    所谓学困生,又称之为“后进生”,一般指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或道德行为规范性不强的学生,而且他们在思想与行为上都存在与社会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特点。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些学生,必须对他们进行深入地了解,掌握他们的表现,挖掘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源,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引导矫正。

    一、学困生心理特点的两种表现

    1.逆反心理。学困生的基础并不差,在智力上有可能比优等生好,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学困生呢?这种类型的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上要求上进,而行为上却表现出比较反叛。这类学生通常在班级不能受到像其他学生那样的公正对待,同时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由于优等生带来的,于是常对优等生冷言冷语、讽刺挖苦,也对自己的落后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所以,这是由于他们内心受到一定的创伤而又得不到关爱所导致的。另一种是,虽然成绩不佳或品行不良,但他们表面上没有一丝羞怯之感。相反,比一般人更“神气”,“以看破红尘”自居。虽然人前“神气十足”,内心却十分的空虚,经常懊丧、悔恨,甚至流泪,但他们的自尊心较强,爱面子,常编造谎言以掩饰自己的错误和无知,逃避责任。

    2.自卑心理。因基础差或智力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在班级集体中居落后位置,容易产生“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学困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表现,变得沉默寡言。在性格上表现为内向,不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这类学生或者缺乏家庭的温暖,长期得不到爱而经常陷于痛苦忧郁而难以自拔的心境中;或者因为成績太差而心灰意冷,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他们往往不引人注目,不至于明显地影响课内外的秩序和班级的荣誉,也不至于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不良情绪的郁积,内心紧张不安,会日益消沉。

    二、学困生形成之因

    1.自身原因。内因是促进学困生形成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的主要理由。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是意志不坚强。学困生往往因受到别人的歧视,自尊心受挫而精神上有压力,有着严重的思想负担,情绪萎靡不振,思想活动被压抑,长此以往就丧失了较好的学习信心和毅力。三是思想阻滞,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仅限于事物的表面现象,理解肤浅,知识内化迟缓,容易产生抑制情绪。这种消极的心理阻碍着问题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转移,不利于进入良好的学习境界。

    2.外因。一是家庭原因。一方面,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想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导致子女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乏应有的独立性锻炼的生活。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断为孩子制定难以实现的学习目标。如果不能实现,不是处罚就是打骂。因此大多数孩子常因考试成绩不好而担惊受怕。另一方面,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了父爱或母爱,导致了他们性格发展不健全,沉默寡言,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二是教师原因。一些教师对优秀生相当宠爱,视学困生为“包袱”,学困生出现不良行为表现时,就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说得学生一无是处,使他们抬不起头来,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还有极少数的教师对学困生的第一印象欠佳,思想上“先入为主”,形成遗弃、厌恶的心理,不尊重、不信任他们,不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的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习惯把学困生安排到后面或角落里,这是很多教师所犯的错误。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也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三是社会原因。很多不良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心理上受到污染,造成心理的扭曲,心灵严重受到创伤。

    三、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1.掌握“三个度”。首先,教师要经常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教师要经常和家长联系,统一思想。其方式主要有家长会、微信及家访。其中,家访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一种主要的方式。教师和家长互通情况,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同时有助于家长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以便共同研究教育转化方法。要实事求是,对学困生的问题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切忌把家访变成“告状”。随时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在家长的配合下,双管齐下,效果将会更佳。其次,教师要在班集体管理中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到入手的角度,以便拿到开启他们心灵、矫正他们行为的钥匙。教育者在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明确期望效果的前提下,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困生的期望要求,改变对学困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或方式,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有诚意的谈话告诉他们,教师认为他们大有潜能可挖,并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对学困生的提问次数,间接传达教师的期望,或有意地把他们划分到好学生的行列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

    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因此,教师要选好入手的角度,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最后,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发展的速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校外生活情况,了解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对灵敏的耳朵,主动与校外教育机关农村乡镇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逐渐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大家关心学困生的良好环境。创造民主、平等、热情、和谐的氛围,让学困生融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当中,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2.关注学困生。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困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用真诚的期待促成他们的进步,在生活上要嘘寒问暖,在学习上要耐心辅导,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战胜自我,挑战自我。利用谈心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走出自卑和逆反心理区。

    学困生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他们的进步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及稳定四个阶段。教育者必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对他们要宽容,不能放弃和歧视他们。只要我们遵循“尊重—亲近—感化—转化”的过程,以爱为前提,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方式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相信学困生也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转化学困生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一项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耐心细致而艰巨的工作。同时,衡量一种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但看数量而且看质量。成功的教育要具备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者必须转变以往教育中对这些学生固有的观念,必须要面向全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总之,学困生转化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一定会做好转化工作,为大多数学困生献上一份爱心。同时,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相信,学困生也会成为国家的精英。

    参考文献:

    [1]吴运支.差生心理障碍及其疏导[J].人民教育,1995,(11).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农村中小学德育中乡村伦理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

  •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王妍【摘? 要】教师对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体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