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提 要]坚持精准扶贫和实现可持续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这些年艰苦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更加严峻。为此,通过找准问题探索对策,进一步健全扶贫对象的筛选机制,进一步培育主动脱贫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优化整合扶贫举措,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从而为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意识;扶贫举措

    [作者简介]周宝砚(1974—),女,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海 2016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面对严峻的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我们必须加大扶贫力度,克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扶贫新思路新举措。

    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至此,中国拉开了“精准扶贫”的大幕。“精准扶贫”相较于以往的粗放式扶贫,强调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户收入增速快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1]实现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贫困县总量也出现了明显变化。我国自1986年设立贫困县以来,经过多次调整,虽有不少贫困县退出,但总趋势是只增不减,而2016年首次出现了贫困县总量的减少,2017年全国又有100个左右的贫困县申请退出。再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近五年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4%,实际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2]创造了历史上最好成绩。

    (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

     基础设施是民生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路、村村通电视以及村村通网等,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也正在开展之中,群众生活面貌有了较大改善。2016年底,国务院又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把“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以旅游产业为例,据国家旅游局调研,12.8萬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约有1/3的村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和条件。2015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提出,到2020年前,要通过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使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十二五”期间(不含2015年),全国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3]

    综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稳扎稳打,成效突显,但越往后硬骨头越多。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三个着力”,即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三个着力”说明我们已经到了扶贫的攻坚阶段。当前,只有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认清精准扶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二、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

    精准扶贫离不开精准确定扶贫对象,激发贫困户内在的脱贫要求,制定科学完善的扶贫举措以及创新扶贫模式和手段等,但从当前现实来看,这些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扶贫对象筛选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扶贫对象的排查遴选不够精准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但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政府对扶贫对象的遴选标准还比较单一,遴选方法还不够完善。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收入红线标准,明确了贫困户从申报到组织公示的程序步骤,但仍存在标准泛化、缺乏量化的倾向。比如,如何确定一个家庭的实际收入与支出,有些农户家庭虽然有劳动力在外打工,但打工收入是多少、是否足额足月发放,有几位老人需要赡养和子女需要抚养,家中是否有大病或慢性病人就医等,这些都必须精准把握。当然,也有些外出打工者虽然实际收入较高,但又想争取到扶贫补贴,不愿如实申报的。因此,政府部门要想获得真凭实据不是仅凭上门登记或农户个人申报就大功告成的。此外,从贫困户排查筛选程序即由农户个人申报——村民小组评议——村公告的流程来看,看似公开公平公正,但实际上也会存在一定疏漏。比如,有些生活十分贫困的老实人往往因人际关系不活络、不会哭穷不会闹、不会跟村干部搞好关系等,很容易成为“隐身贫困者”。而有些能说会道、人际关系好的“能人”反而会通过弄虚作假、拉帮结派的方法最终通过审核。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给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带来很大的挑战。难以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就难以实现精准扶贫。

    (二)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动力不够强烈,导致扶贫对象的脱贫意识不够主动

     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离不开你追我赶、强烈要求脱贫的内生动力,但这种内生动力往往在贫困地区十分稀缺。有些贫困县不主动想办法摆脱贫困,而是寄希望于趁国家扶贫东风,多争取资金和项目,靠外在“输血”来维持经济。为此,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继续保持或争当贫困县上。这种思想同样会传导到扶贫对象身上,导致部分扶贫对象对扶贫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扶贫工作只是政府职责所在,而自己作为必须帮扶的对象,可以躺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上“享受”生活。有了这种想法,就丧失了脱贫的动力。即使扶起来,从长期看,也必将倒下去。这种“等靠要”的思想,是当前扶贫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它涉及人的思想意识深层次的东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扶贫先扶志”,一个不愿改变、懒得致富、依赖心重的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

    (三)扶贫举措的制定实施不够科学,导致有些扶贫工作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精准扶贫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科学配套的扶贫举措。而扶贫举措制定的前提就是找准致贫根源,如果不能找准致贫的真实原因,而是眉毛胡子一起抓,就容易找错方向、找错路子,不仅难以达到扶贫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从现实扶贫工作展开来看,有些扶贫举措的制定实施缺乏针对性、配套性,难以保证扶贫效果;有些地方重“硬件”扶贫轻“软件”扶贫,即注重给贫困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软件,其中最关键的人才却成了稀缺资源;有些地方重眼前扶贫轻长远脱贫,即注重对照指标完成任务,而对后继如何保持和巩固脱贫实效考虑不周,导致有些脱贫户重新返贫。这些都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扶贫政策的跟进完善不够及时,导致有些扶贫方面的创新手段缺乏政策支持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保障就是与时俱进的扶贫政策。扶贫政策应当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应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进展状况而变化。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贫困人口较多,这时的扶贫工作更多强调关注连片的贫困区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这时的重点就应当从区域扶贫转到精准识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上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和理念,目的就是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灌水式”粗放扶贫理念。当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地纷纷着手于“精准”上下功夫,但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扶贫模式的影响或原有政策延续性的影响,还没有形成针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的创新举措。

    三、当前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

    基于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结合以往扶贫工作的经验以及精准脱贫的特点和规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发力:

    (一)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扶贫的筛选机制

     首先要确定差异化的扶贫标准,以识别不同地区的扶贫对象。虽然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但对于扶贫对象的具体识别,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状况等综合制定。其次要精准核算扶贫对象的收支状况,确保把真正的贫困户找出来。核算扶贫对象的收支状况不能仅算“大账”,算“大概”,关键是要算“细”、算“实”,算清鸡毛蒜皮“小账”,考虑影响家庭实际收入的“相关账”,真正把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再次要建立完备的贫困人口动态档案册,把好贫困人口的“进口”和“出口”。贫困人口档案是基础性数据,档案涉及的数据指标应该准确、全面、真实、可视。要根据扶贫工作进展,动态跟踪调整贫困人口档案,逐步完善建档指标体系,不断提高数据精准度。最后还要压实领导干部责任,深入实地搞调研。有的地方探索总结的“一看粮,二看房,三看屋里有没有病床,四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等就比较有借鉴意义。此外,还要充分开展民主协商评议,民主协商评议不是简单的“投票”,而是干部与群众、干部与贫困户、群众与贫困户之间的充分交流互动,有助于获取更多难以量化的相关因素,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二)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进一步培育主动脱贫的文化氛围

     首先要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但软件必须落到实处。硬件如基础设施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让贫困地区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当前,这些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但软件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可以通过举办群众乐于接受、参与热情高的脱贫宣传文艺活动,制作脱贫致富宣传漫画等,借助这些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文艺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脱贫宣传目的。其次要注重发挥脱贫典型的示范作用,特别是通过宣传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身边人的典型,激发“别人可以我也行”的追赶意识,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再次还要调动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扶贫工作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他们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扶贫工作的效果,要让扶贫工作不走过场,就要让扶贫干部工作有劲头、有盼头,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励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三)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整合各项扶贫举措

     首先要抓好产业扶贫。这是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产业需要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现在不少贫困村空心化严重,即使有资金有技术人员来帮扶,也找不到年轻人。因此,让本土年轻的能人返乡,为其创业提供帮助,让他们充实到基层党员队伍甚至村干部队伍中,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才是长久脱贫之道。其次要抓好教育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而培养智慧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增强贫困地区民众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尤其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再次要抓好人才扶贫。一方面,贫困地区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引进人才,为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长期建功立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聪明才智。近年来中组部每年都会选派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中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干部去贫困地区定点扶贫,贫困地区政府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囊作用。最后还要抓好东西部扶貧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此外,还要用社会保障来“兜底”。搞好社会保障,不仅要衔接好低保与扶贫,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医疗保障,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扶贫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学习研究习近平扶贫思想,这是当前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遵循。特别是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理念,认识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其次,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认识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再次,要充分借鉴国外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世界上不同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路径和方案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择其善者而用之。最后,还要立足我国国情,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扶贫政策。一方面,要继续把我国扶贫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上升为政策,成为行动的指南;另一方面,要适应“精准”的需要,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不断探索实践,完善政策,为顺利实现完全脱贫乃至共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炜伟.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减至3046万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2-02.

     [2]刘辛未.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N].经济日报,2018-02-02.

     [3]王芳.旅游扶贫,用美丽拯救贫困[J]经济,2017,(1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喀什噶尔的孩子

    徐敏+李嵱有人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首先去看看那里的孩子;要想知道那里的人们是否幸福,孩子们的眼睛会告诉你一切。一路西行,帕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