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产量区域差别研究

    【摘 要】 河南省是中国的粮食大省,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河南省的粮食产量不仅关系着我省人民的温饱问题更是关系着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对粮食产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四个影响因素: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农村从业人数和机械化水平。运用Eviews软件对河南省相关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后结合以上的分析和模型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区域差别 多元回归分析

    1引言

    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关系民生的大问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是粮食自给率持续下降,粮食供给也越来越依靠粮食进口,国家统计网站上显示2015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0%。在正常状况下,全球每年粮食的可贸易量有限,2015年为3.32亿吨,中国粮食贸易量的需求所占比重接近38%,国际粮食供给波动将显著影响中国的粮食进口。除此之外,中国还必须要保证在任何特殊情况下都能够买到足够的进口粮食,这也加大了市场对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粮食总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不仅解决了本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大约外调一百亿公斤粮食支援外省,所以河南省的粮食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生产水平。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成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存量正在逐渐减少,在部分生产要素投入缩减的压力下,要实现粮食产量的增长,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必须了解河南省各区域之间的差别,从而因地制宜的实施政策及改善措施来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因此,对河南省各区域的差别进行分析,寻找河南省粮食生产在不同区域有哪些差别,并关注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区域间经济技术发展差异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2.1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近几年河南省的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村从业人数减少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量,为了弥补人力上的缺失就要运用高科技的种植方法与机械化种植。所以农村从业人员、种植活动中机械化程度共同影响着河南省的粮食产量。由于河南省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也就造成了各区域间粮食产量的差异。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从业人员还有较高的比重,这也表明了河南省的粮食生产还是主要依靠人力而不是机械,这也就造成了农村从业人数较多的豫东和豫南两个地区粮食产量会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的情况。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是豫东和豫中两个地区。高程度的机械化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粮食的播种效率,耕种以及收种的质量,提高了粮食的存活率,降低了人为原因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的几率。但是河南省的机械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提高在耕种环节使用机械化的比重,因为耕种环节是粮食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粮食产量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提高耕种环节的机械使用率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粮食产量。

    2.2模型的设定。本文采取多元線性回归的方法来分析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将耕地面积,水资源情况,农村从业人数以及机械化程度将作为自变量,粮食产量y将作为因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这四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设影响河南省各区域粮食产量y的因素有耕地面积(由于河南省各市耕地面积的数据不全,所以用河南省各市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代替)g,水资源总量s,农村从业人数r,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无法用数值表示,所以用河南省各市的机播面积代替)j构成的线性回归模型。本文相关数据资料均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

    2.3实证结果分析。运用Eviews软件,通过对以上四个变量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y=744.539+0.250g-0.942s-0.521r+0.263j

    根据回归方程的分析,河南省大部分区域的粮食产量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村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水资源总量基本上都呈逐年递减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了这两项的系数基本上都是小于零的;耕地面积的系数基本上都为正数,这也就说明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机械化水平这一项的系数全为正数,这意味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得粮食产量的提高。并且变量间均为联合显著,因此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并不是单个因素就能够产生影响的。

    3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3.1结论。耕地面积方面:河南省各区域之间耕地面积差异较大,其中豫东和豫南平原面积大,所以耕地面积就多于其他几个区域。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耕地面积对粮食面积是正相关关系,且对粮食的产量影响较大,耕地面积大的地区粮食产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河南省各市的耕地质量和数量情况不容乐观,大量可以高产稳产的高质量田被占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及污染加剧,耕地利用效率不高都导致了耕地质量下降。而耕地质量的下降会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高质量耕地逐年减少,这也就会使粮食产量下降。

    水资源方面:总体来说,河南省现在的水资源处于匮乏状态,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而且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分布与降水分布大体一致,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山区少于平原。受气候影响,河南省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剧烈。水资源的时空差异与区域生产力不相匹配。河南省南部地区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但经济较落后,无法将水资源量的优势最大化的利用;中、北部地区水资源量较为贫乏,但经济较发达,水资源的不充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几个区域的发展。

    由于地表水匮乏,地下水成为河南省水源之一。但是地下水超采会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地下水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样就会形成大面积水位下降,从而会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从业人员方面: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从业人数占全省从业人数市的72%,大部分人还是以耕种为生。近几年呈现出来的趋势是农村从业人数正在不断地流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去打工而不是留在农村耕种。由于近几年的农村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机械化速度很难追上农村从业人员流失的速度,这也就可能会导致在不久的将来河南省的粮食产量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

    机械化程度方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是农业生产高科技化的一个方面。河南省作为农業大省,农业走向高度机械化是必然的趋势。近几年,河南省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正在稳步前进,这也将会是河南省未来的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逐步提高高精度到技术度的农用机械使用程度,并且在选种、早期胚胎培育和化肥的使用上都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河南省的粮食产量,这也是目前来看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最好的途径。

    3.2政策建议。本文针对河南省五个区域进行的研究分析,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豫中地区、豫南地区以及豫西地区三个区域。豫中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是河南省的经济中心;豫南地区粮食产量最多,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中心;豫西地区粮食作物种植较少,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豫西地区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来发展地区经济。因此本文就这三个地区提出几条政策建议:

    对于豫中地区,需利用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用科学技术来代替劳动力,用科学技术来弥补自然条件方面的不足,从而使豫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得到健康平稳的提高。对于豫南地区来说,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主力军,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命脉所在。因此,如何保持豫南地区的粮食产量平稳不下降才是现在的首要目标。豫南地区应出台相关的惠农政策,让农村从业人员的流失不那么迅速,同时合理的有计划地使用水资源,保持豫南地区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最后还是要发展科学技术,毕竟农业的高度机械化已经成为目前的大趋势。对于豫西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最大程度的利用该地区的各种资源,同时也要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同时还可以对经济作物进行加工,有利于地区的经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冀楠.2011.河南省耕地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D].河南大学.

    [2] 刘金华.2013.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拓展及应用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3] 李青松,邓素君,徐国劲,文倩,朱嘉伟.2015.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18):226-230.

    [4] 李瑞华,李明秋.2009.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07):323-325.

    作者:王贺,男,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经济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喀什风情

    李嵱+徐敏新疆无疑是颇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而最能体现这一浓郁风情的胜地,当属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喀什噶尔。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