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提高作文讲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以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分享、同伴赞评、师生互动的新的活动方式展开作文讲评活动,为学生搭建作品展示、思想交流的平台,营造愉悦的交流语境,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实践表明这种活动方式可以较好地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作文讲评;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作文讲评又是作文教学的难点。在作文批改与讲评中,教师常常付出大量的心血,却收效甚微。该如何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这是语文教师共同研讨的问题。随着微信的流行,微信“朋友圈” 成为中学生的挚爱。高中学生几乎每人都有手机,有自己的“朋友圈”,对微信“朋友圈”的各种功能了如指掌。几乎天天都会看“朋友圈”,刷“朋友圈”,点赞、评论,关注“朋友圈”的内容。所以,笔者大胆尝试在作文讲评中构建与运用“学习朋友圈”,借此增加作文讲评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现将几点尝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在作文讲评中的组织策略

    (一)“学习朋友圈”的组建

    笔者在實践中所提出的“学习朋友圈”并不等同于手机或电脑上的微信“朋友圈”,它在“线下”(即在脱离手机微信或电脑微信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运作。故此,“学习朋友圈”在本实践中具体是指:线上借助微信“朋友圈”,线下模拟微信“朋友圈”的模式与功能,即是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础上组建的及时分享、点赞学习资源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思考,以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的学习圈子。

    在实践中,笔者把一个班看成是一个大的“学习朋友圈”, 语文教师是群主,在这个大的“学习朋友圈”里将学生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目的组建志趣相投的小“学习朋友圈”,把全班分设成5个小“学习朋友圈”,每个圈子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小群主。这5个小群主负责组织自己“学习朋友圈”的成员在线上、线下的学习研讨活动。“学习朋友圈”的组建,目的是为了营造愉悦的交流语境,搭建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平台,让学生在“欣赏与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让更多的学生“关注与参与”到作文讲评活动中来。

    (二)做好讲评前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1.对全体成员的培训与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给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互评的重要性,增强互评的责任心。教师应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想要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同学间的互改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应让学生掌握评改的标准与要求。笔者给每一位学生都印发了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先带着学生解读作文评分标准的内涵与要求,然后以此为量衡的尺度,让学生对照着作文的评分标准开展自评与互评。再次,让学生熟悉常用的作文修改符号。如删除号、增补号、后移号、分段号等,做到符号的统一。最后,指导学生写评语,评语要客观,先写习作的优点,再谈自己对习作的修改意见。评语要有理有据,忌用空话、套话等。

    2.对小群主的培训与指导。小群主的职责是组织成员对习作进行互评互改、推选出优秀习作与进步显著的习作。每次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小群主组织自己的小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如在节假日学生可以用手机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线上的互评互改学习活动,回校上课期间小群主组织同学开展线下的互评互改学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小群主在最初几次的组织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其他成员不配合工作等困难,容易产生沮丧与泄气的情绪,这时需要教师及时鼓励与指导。反复几次解决问题后,活动开展就会顺利起来。

    (三)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作文讲评活动

    1.课前成员互评互赞,互相学习。这里说的课前,是特指学生习作完成后到上作文讲评课之前的时间段。经过前期培训与指导后,教师要求学生每次完成习作后施行实时“发布”。发布习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非假期时间,手机使用受学校或家长管制,学生以纸质稿的形式上交到小群主处,小群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成员对作品进行阅读、点赞、互评以及提出修改建议的交流活动。二是周末等假期时间,手机使用不受管制期,学生把自己的习作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小群主组织“学习朋友圈”的成员通过微信平台阅读、点赞、互评以及提出修改建议。每次交流活动包括:点赞、交流、建议。点赞是找出每篇习作的闪光点;交流是指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间多向交流;建议是指每个成员都要选取最少两篇写出修改建议。每次学生互评之前,教师除了强调常规要求外,还必须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互评的侧重点以及一些具体要求,以免学生“眉毛胡子一起抓”。

    2.课上师生同评同赏,共同进步。每个小群主组织成员互评时,要求小群主根据成员的评价做好习作的分层工作,用ABC标记习作等级,选出每个“学习朋友圈”中最优秀的习作和进步最大的习作各一篇上交给语文老师。教师对上交的习作认真分析,最后在每个层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在课上进行展评。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引领,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取长补短。

    3.搭建表彰平台。每次讲评后,全班推选出“五佳习作”和“进步习作”。及时在班级公开表扬,并把作者的名单发送到家长微信群,以资鼓励。语文教师负责把“五佳习作”推广到班级公众号,扩大读者群,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积极性。

    二、“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在作文讲评应用中初见成效

    (一)能更好地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教师往往是学生习作的唯一读者,作文评价主体单一,难以与学生形成沟通交流,且教师评改作文工作量大,作文上交一周后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得到几句话的评语反馈,评改周期长,学生常有一种“我都快忘记了你才讲评”的感觉。“学习朋友圈”活动改正了传统作文评改周期过长的弊病,每个“学习朋友圈”的成员实时“发布”自己的习作,读者就可以实时点赞、评价、反馈,实现了作文“评价主体多元化”。笔者调查发现,实践班级的学生都认为:“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创设了愉快的活动环境,学生之间在互相争论、互相切磋、相互学习中能集思广益,提高了作文讲评的实效性。

    (二)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乐趣

    “学习朋友圈”是借助与模拟当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的模式与功能构建起来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圈子,对高中生来说新颖、有吸引力。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相互鼓励与欣赏,有利于交流和学习。经过同伴间的切磋交流,获得认可和建议,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角色理论观点认为,学生指导者和学生之间角色非常相似,学生觉得经过努力就能获得学生指导者现有的成绩或水平。所以,在同伴指导下学生可以看到进步的希望,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另外,老师、同学、父母、微信好友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评价的主体,学生一旦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在读者的鼓励下,就会燃起表达的欲望,从中寻找到写作的兴趣与乐趣。

    三、“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在作文讲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做好活动前的培训与指导

    利用“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来评讲作文,看起来时尚、新颖,能吸引高中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活动前的培训与指导。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些学生的培训与指导可能要反复坚持几次。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活动的开展可能会变得混乱、有形无实,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要端正学生网络使用观和警防网络语言泛用与粗俗化

    很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一样。利用得好,它好处多多,利用得不好,害处不少。“学习朋友圈”在线上的活动也借助了网络的微信“朋友圈”,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信“朋友圈”,端正使用态度。另外,中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在网络环境中,容易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并将其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汉语,以免网络语言泛用,如把 “同学”写成“童鞋”,“照片”写作“皂片”等。中学是夯实文字功底的宝贵时期,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规范的汉语。

    作文讲评课应该是一个“加油站”,给学生补充足以继续前行的“动力能源”。 “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以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分享、同伴赞评、师生互动的新的作文讲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作品展示、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营造了愉悦的交流环境,每一次的作文讲评都是愉快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共同进步的交流活动。“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深受学生喜欢,能较好地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值得语文教师进一步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春梅.探索作文“朋友圈”,分享习作成就感[J].新课程,2016,(3).

    [2]李银雁.农村高中小组分层面批作文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9).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 编号:1201563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提升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编号:ZC2016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银雁(1982— ),女,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新环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新形势下小学五、六年级数

    刘永忠摘 要:小学的基础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决定他们数学根基是否牢固,在日后数学的学习中能否披荆斩棘突破难关的一个重要起始点,新

  • 善良需要锋芒

    张瀛兮我有一位朋友,班里同学的各种事,大到歌咏比赛,小到没带饭卡,她都热心地帮忙。久而久之,无论什么事,大家都习惯找她,她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