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第130卷(2019年1~6期)总目
专 ?稿
唐英旗分身份考辨
阎崇年(2·3)
大力开拓宋代文献史料源 不断提升学术创新力
戴建国(2·8)
中国报刊即时报道中的1917年俄国革命
吴 伟(4·3)
日本选择性记忆的酿成环境
周颂伦(4·13)
铮铮铁骨话沈鹏
——以翁同龢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
孔祥吉(6·3)
小刊物之大关怀:《西风》《家》与性教育及心理卫生普及
张济顺(6·10)
1950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
——以湖北《武昌縣锦绣乡典型调查》为例
杨奎松(8·3)
中国传统考课制度的困境、意义与现代启示
余新忠(10·3)
有关近代中国养老院的三个问题
苏全有(10·7)
对反思的沉思
——评《牛津拜占庭史》
陈志强(12·3)
生长的墓志
——从范仲淹撰《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看后人的改易
王瑞来(12·10)
中国史研究
御殿听政:南宋前期中枢日常政务的重建与运作
韩冠群(2·44)
光绪、慈禧去世时国人心态探析
——以晚清日记为切入点
刘 澍(2·52)
朱子易学在南宋后期的流传与发展
谢 辉(4·20)
近代长江口岸市场铜元套利现象研究
——基于旧海关资料的分析
方前移(4·28)
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关于“两航”飞机问题的
政策演变
黎 荣(6·38)
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察
张 倩(6·46)
“河西”何在:政治地理变迁与河西范围演变
董振华 毛 曦(6·52)
九江兵变述略
——以《申报》报导为中心
陈晓鸣 钟凌云(8·42)
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张燚明(8·48)
表升平之盛世,契亿兆之欢心
——试论宋代的赐酺与政治
李小霞(8·55)
唐代大寺的政治功能探析
——以长安荐福寺的活动为中心的考察
王丽娜(8·62)
宋代城池筑防技术与思想考论
刘永海(10·52)
清代临清贡砖质量管理探析
——以乾隆万年吉地工程用砖为例
王铁男(10·59)
论近代中国母性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影响
王若颖(10·67)
略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科学研究
——以重庆为中心的考察
常云平 聂 强(12·34)
“国家声音”:民国广播与国语运动
——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
马 瑞(12·41)
试论南宋理学家所撰碑志文中的两浙富民形象
武胜鑫(12·50)
近代中国城乡划分与市辖区的形成(1909—1936年)
王培利 石晓霞(12·57)
世界史研究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世俗慈善救济权威建立中的传承与超越
——以威克里夫和罗拉德派为例
陶 芳(2·13)
近代法国农民共用权利的衰落
傅泰鹏(2·21)
论18世纪英国学园的兴起
王 英(2·29)
19世纪后半期北美西部华人与印第安人关系及相互认知
贺建涛(2·36)
日本政府对一次北伐的观察与反应
王美平(4·35)
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的文化特征
庞国庆(4·42)
雅克·勒高夫史学研究特点探析
金志高(4·48)
作为“文明”输出的明治维新
——以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几个事例为中心
刘岳兵(6·20)
简述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的转移
——以机构发展、发明专制及人员转移为中心
李晓如(6·30)
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新左派学生运动前行动主义者
形象的重塑谢文玉(8·16)
美利坚殖民地史研究的帝国转向:“帝国学派”史学述评
吴万库(8·23)
西奥多·罗斯福外交思想评析
王亚萍(8·30)
转型时代下爱德华三世的政治实践
徐东波(8·35)
亚美尼亚民族起源论:一个民族主义话语之争
亓佩成(10·15)
美国北方奴隶制的缩影:宾夕法尼亚黑人奴隶生存状况研究
赵文器(10·22)
试论古代雅典社会的私生子问题
谢芝芹(10·30)
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越南议题
——基于尼克松政府视角的考察
张秀阁(10·38)
塑造与消解:对“文学牛仔”英雄形象的历史解读
李 军(10·44)
环境治理国家化、环保主义者与美国环境外交的滥觞
靳小勇(12·14)
两德统一与欧洲一体化
王 帅(12·21)
美国在印度洋的早期经略探析
孟 亮(12·28)
教学研究
吴景贤先生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述论
陈 辉(4·54)
文明交往视角下的楔形文字文明
——兼谈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中古代西亚部分的教学框架
蒋家瑜(8·66)
专题研究
杨志玖先生与马可·波罗来华的“世纪论战”
李治安(12·62)
马可·波罗研究在欧洲
马晓林(12·67)
史苑新秀
入唐党项社会变迁四题
岳思彤(2·61)
清季江浙教育现代化研究
——以毁学事件为中心(1904—1911)
李宗庾(4·63)
再论《行程录》的真伪问题
李寒箫(6·61)
(马莉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