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中多元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蔡多奇+蔡明峰

    【摘 要】本文探讨了国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音乐课程的体系问题,其中包括对多元课程体系的理解,特别是根据地区差异、民主特点提出了构建多元音乐课程体系必须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国培计划;多元化;课程体系;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83-02

    一、多元音乐课程体系理念

    自2010年起,我国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了一项“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为宗旨,力求提高中小学教师和边缘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同年,为确保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该项目的质量水平,教育部在严格的筛选之下选取了全国18所教育机构(其中包括全国9所高校)为远程培训机构,为国培计划的长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以及各省市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抓好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了项目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将知识完整而灵活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设计十分重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将书本的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出现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一味去记的现象。正是由于这样的现象出现,导致了当前中小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缺乏创造力,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创新能力不强。

    以中小学音乐课程为例,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并能把握四十五分钟的有限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融入课堂氛围中,这就要从多方面来考虑课程的设计。一方面,步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家长长期忽略音乐、体育这样的课程而一味地学习文化课,因而学生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如何摆正心态,如何在教授课程之时寓情于景,将较为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演唱结合。

    总的来说,中小学音乐课程体系应包含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针对现存的课程体系单一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多元化课程体系。那么何为多元化课程体系?在多元化的考量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互为主客体,也就是说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为主体,但同时学生在消化一堂课的内容时,学生则为主体。也就是说在设计一堂课的内容的时候,在制定整个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考量的不仅仅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而是更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进一步衡量如何设计教学计划,而一门课程计划要做到多元化,除了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因素之外,还包括其它诸多因素。

    二、如何构建多元音乐课程体系

    多元音乐课程体系当然会有不同的构建方式,根据作者的初步的实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认为构建一个较好的课程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专业性技能

    根据2011年湖南省出台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通过短期的对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为首要目标。一方面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素养,这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各门类专业实际技能;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综合整体素质。帮助解决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通过优秀教师的讲课、教案分析、教学活动等展开研讨,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并融入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必将提升课程体系的质量。

    (二)融入民族音乐特色元素

    我国幅员辽阔,中东西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的不同随之而来也导致了各地教育实际水平的不均衡。除了经济发展不一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并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势。因而在实施“国培计划”的过程中,国家非常重视对中西部农村等地区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是显示多元文化存在与保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必须考虑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群体(或人)的利益,促进个人之间、社区之间和民族之间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对话,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各种文化和不同的人在教育中的平等[1]。正是由于各地民族、文化和经济的不同,在课程体系制定的过程中这多种因素都要考量在内。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着绝对优势和经验,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有所侧重地将其经验分享给中西部地区。同时在国家统一的九年义务制教学体系下,针对各自地区文化民族背景的不同,是可以根据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材的编写。在保证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构建有针对性的多元化课程体系能更适用于各地不同的发展特点。以湖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存在大量苗、侗、瑶、土家族等少数民族,针对各少数民族不同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将其着重考虑,特别是对音乐老师,音乐课程相较于其它课程来说更具备生动性,因而在实际课程设计中将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加入课程设计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知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让课程更为生动形象。

    (三)寓情于景

    音乐课程的实际理论知识和音乐演唱活动如何结合,如何在几个课时内完整地完成新课改下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音乐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一方面,音乐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完全以板书的形式进行理论的讲述,同样也不能一味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因为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能力也是不可取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自身要摆正心态,始终耐心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使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上多方面地感受音乐课程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寓情于景,一堂课下来,师生的互动给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课程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四)激发创新思维

    当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电子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显得日益重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摆在了更高层次的平台上,而教育作为能量之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不敢开口、不敢质疑,这似乎也成了中国学生的一大弊病。中国学生不敢想,也是缺乏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常理来说,中学生处于思维最为活跃的青少年时期,潜能是最大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反客为主,在接受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能用更为开阔的视角思考问题,弘扬“敢想、敢做、敢看”的三敢精神,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活力。音乐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同样,在进行音乐课程的设计时,教师依然要运用发散性的创新思维,突破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师唱、学生合,学生跟着录音带唱的这种授课方式。而是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进来,在自己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借鉴优秀教学方法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的往来日益密切。除了在经济贸易上的往来外,体现在文化、教育的往来也日益密切。西方的教育与我们相比,学生更为轻松,同时在实际的综合素养方面较之于我们的中小学生更为全面。因而我们在与国外的学校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坚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实际上有很多中小学与国外的一些学校有着长期的交流,可以说这些城市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与现今世界先进的一流水平接轨,而国家规定的九所高校和其它九所培训机构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就能将这种思维模式传授给“国培计划”当中的中小学教师,经过这样的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后,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思路都可能带来极大的提升,进一步开阔其原本的课程设计体系。在教学策略方面,实施能充分实现产、学、研结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和完全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2]

    三、结语

    “国培计划”是教师培训项目的大规模的开发计划,它最终势必会产生一大批优质培训资源,并且在培训的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上得到突破,从而起到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开展的重要作用[3]。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正是现今这个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自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家教育部开展“国培计划”,也正是出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带动教育的发展的目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是极有必要的。面对现在更为多元化要求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更为全面。在国培计划中,完善和拓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综合能力,灌输其教学过程中的多元化观念是至关重要。

    只有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全面的把握学生的特点,更切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更快的完成教学的宏观目标。“国培计划”中多元音乐课程体系概念的形成,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意义,同时也将会给整个中小学音乐学科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翼.贵州仡佬族地区多元一体化课程体系建构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6)13.

    [2]王碧弘.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下多元整合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2.34.

    [3]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06):25.

    作者简介:

    蔡多奇(1963-),女,满族,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影像叙事的改编策略

    张兴华电影《夜行动物》改编自美国作家奥斯丁·怀特(Austin Wright,1922-2003)的小说《代寻旧日时光》,该小说作为怀特的最后一部作品,自19

  • 论吕凤子的“书画相通”

    茆守明吕凤子(1886—1959),名浚,字凤子,生于江苏丹阳,卒于江苏苏州。早年署名江南凤,后用凤先生,晚年则自称老凤。他出身于丹阳的一个殷

  • 消费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

    摘 要:本文研究消费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出两类方法:一类是消费符号准确表达纪念品产品语义的方法,另一类是消费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