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解读文本能力初探

    杨丽娟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学 【摘 要】

    纵观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被扭曲,被误解,导致对文本解读流于形式,解读不真实。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传授给学生文本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提高自主解读文本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 解读文本 提高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一言堂”,仍以讲授法与问题法为主,力求讲细讲透,学生成为接受的容器、学习的接受者,缺少自主的意识;二是“群言堂”,学生自主、合作研读文本,教师以倾听为主,缺少引导、纠错,学生自由发挥,沦为“放牧式”的教学。教师以单一的理解替代多元的解读,以政治口吻的解读替代富有韵味、有内涵的解读,过分追求新奇,让文本失去了该有的魅力,使学生对文本失去了兴趣。

    一、当前语文自主教学的现状

    1.新理念,流于形式

    教师虽然通过培训学习新课标新理念,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已经根深蒂固,教师以讲授为主,或将文本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借问题讲解文本,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时间与想象的空间。部分教师把握不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内涵,放任自流,对学生的探究不予指导、帮助,没有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解读,学生收效甚微。

    2.解读不真实

    教师没有深入分析创作年代、历史背景,仅囿于教材理解文本,或迷信于教参的诠释,缺乏探究精神考证文本,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长此以往,导致个人解读的缺失,教师沦为教参的传声筒。教师习惯性地遵循传统固有的解读,降低了文本的真实价值,剥夺了学生审美的权利。部分教师求异、求怪,对学生的解读一味附和,不引导、不批判,使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

    二、文本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深入思考问题,让他们在预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预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做完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安排预习内容。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一是读课题,揣内容。题目是文眼,能透过题目挖掘其中的信息,让学生快捷地了解文本。先读题推测文本内容,做出大胆想象,再读文印证自己的推测与文本是否一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读提示,知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提示、课文注释,了解故事梗概和作者的写作背景。三是读课文,查字典。学生通过查字典,能扫清障碍,了解同句的习惯搭配、组词后的变音现象。对于不理解的词句要用笔做好标记,这样上课时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四是精读文、理思路。学生初读文本,应对不同体裁做出不同的再次阅读,预习记叙文应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预习议论文要把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要素,预习说明文要理出说明对象、顺序和方法,预习小说应注意人物、情节和环境。五是多读文,现问题。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将时间让给学生

    生本课堂中,教师要将参与的空间让给学生,将思考的时间让给学生,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的喜悦。

    (1)将阅读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如果缺少阅读,只凭简单的印象、粗略的感知对文本的人物和感情进行分析,使教师的讲解变成了架空分析,学生独特的感受从何谈起?学生通过阅读,能从“知道”走向“熟悉”,再到“拥有”,从而深入文本,感受异彩纷呈的审美、博大精深的内涵。

    (2)将思考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如果将时间紧紧攥在手中不放,势必会斩断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的任务活动也就沦为空谈。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消化、吸收、发现,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本开发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白杨礼礼赞》一文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白杨树的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这句话反复出现,其‘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树的不平凡,有从生长环境感受其雄壮、伟大;有从外部形象感受其旺盛、力争上游;有从内在气质感受其坚强,有斗争精神。

    (3)将提问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如果精心设计一个个教学环节,以提问活跃课堂,但并未走进学生内心,这样的题目独占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无暇思考,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教师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要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让他们主动发现并认真提出问题。

    三、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提高自主解读文本能力

    一是提问式阅读。准确而富有艺术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要避免假大空,当学生未完全进入文本时忌提出深奥的问题,会打击学生对文本探究的热情。问题要避免繁多琐碎,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要在“模糊性”的文本中提问,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要注意难易适中,要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讲,提高學生的探究热情,达到真正的阅读。二是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听”走向“说”,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生生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淡化功利性阅读,营造开放式课堂,还学生心灵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倾听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实现师生平等而有效的对话。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