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钳工训练教学改革与实践
钱金娟 苑海燕
摘 要:钳工训练作为《工程训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新工科”内涵,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提出了重构教学内容要以内容稳定和综合为重。创新学习方法,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训练模式。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型。
关键词:钳工训练; SC模式; 重构教学内容; 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4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44-001
《工程训练》是工科类高校教学规模最大、学生受众人数最多的基础性实践课程。钳工训练是《工程训练》课程中重要的一环。当前“新工科”发展战略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称《国标》)都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1]钳工训练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必须探索和实践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明确从“教”到“学”改革目标,确立改革重点
长期以来,钳工训练采用的是以“三教(教材、教师和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关注重点在“教”,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我院开展的SC模式(Studentscenter,)[2]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关注学习效果,开展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通过及时反馈,使学生可以根据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明确了SC模式的使命和目標,以“学”为中心的钳工教学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面。
二、重构钳工训练教学内容,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
图1中除黑体字标注的内容外,其余均列入教材规划内容。重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行业标准的逻辑体系、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要保证学习内容稳定,就必须解决课时对内容的制约问题,改变“时间稳定,内容迁就时间”的现状。可将学习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核心内容、重点及难点作为必修部分在课内予以保证。选修内容借助教学模式的改变,在课外完成学习。通过以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时间迁就内容,追求学生对内容学习最大化。
图1中的新知识是教学内容重构重要的动作。新知识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一是引入新理念。着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3]二是引入新前沿。钳工技术或方法的最新前沿应用、本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或工匠及其背景故事等。三是与学生立足社会、发展事业相关的内容(完成工作的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需要增强、优化或补充。四是重视开发具有工种交叉复合意义的“钳工+”综合性训练项目,或者是设计一些问题导向课程、研讨课程,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成果、实践新经验以及应用前景和难点等引入教学过程等等,提高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学业挑战度。
三、创新学习方法,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训练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这是提高SC模式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点。例如制作榔头的过程就可按照机械制造过程序化。这一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任务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任务设计的目标指向是:知识的有用性、对象的真实性、任务的挑战性、过程的社会性、活动的互动性,并且能够学会。这些是积极学习教学法设计的要点。
第二,内容序化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内容序化的目标指向是:如何使训练的主体——学生容易接受这一序列。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和自觉的学习者,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动”起来,在思考和活动中学习,教学的重点就不再是“教”,而是“学”,老师引领学生完成上述各环节的工作内容。
第三,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估
这种“组件化”的过程安排,不能仅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展现出的各种能力进行评估。例如操作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锯缝歪斜,锉削平面出现凸、凹或塌角,钻孔偏离中心等),如何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怎样解决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是否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等等。
SC模式本身就具有探索性,而其教学方法更是提倡探究性。通过改革学习方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训练氛围。我们要逐步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型,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终身学习的生态环境。
【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改革项目(No. 923201811JG10)
参考文献:
[1]吴岩.《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http: //www.moe.edu.cn ?/jyb_xwfb /xw_fbh /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30/sfcl/201801/t20180130_325921.html.
[2]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2016(3),35-56
[3]《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