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文化不足角度浅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构建

    祝静若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的总体态势。为了迎合这种新的市场需求,我国文化建设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新兴文化产业应运而生,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媒体运营平台如微博、抖音、斗鱼等发展态势迅猛。但是一些问题也伴随而生,许多人认为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过于低俗,整个社会呈现“娱乐至死”的态势。为了弄清楚这种现状,本文立足大众文化的不足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构建措施的思考。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网络文化 文化建设 措施途径

    一、大众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大众文化,最早由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在《民众的反抗》中提出。他认为,大众文化主要指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含义也渐渐得到扩充。现在一般认为,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总的来说,大众文化的含义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主体的广泛性,是被一般群体所接受的文化;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它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呈现符合相应主体的审美趣味的不同内容;三是运作的市场性,就本质来说,大众文化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的市民文化,大众文化体现市场经济的走向。

    通过对大众文化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但这些特点都是形式上的,而其性质上的特点则取决于大众文化与它所结合的文化之性质。大众文化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就像水一样,置于什么样的器物之中,就会呈现什么样器物的形状。所以,大众文化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它与之相结合的文化的性质。(其实严格来讲并不叫结合,因为大众文化本身就是文化,但这里为了更清楚地加以分析,暂且将它与文化等其他概念区别开来。)当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它便有了传统文化的性质,有精华也有糟粕;当大众文化与先进文化结合,它便有了先进文化的性质,能够给人们以积极影响;当大众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它便有了外来文化的性质,有适合我们的东西,也有不适合我们的东西。这也就是说,大众文化有好也有坏。

    二、大众文化的不足及其原因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认为,就大众文化的本质而言, 它是一种由文化工业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文化, 它按照标准化和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生产,其目的在于获取利益。正是由于这一本质的规定,大众文化趋向同一。马克斯·默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中提到:“不但颠来倒去的流行歌曲、电影明星和肥皂剧具有僵化不变的模式, 而且娱乐本身的特定内容也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 它的变化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变化。”大众文化即使存在这种同一化态势还能够流行与大众之中的原因,就在于它利用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传播媒介,呈现轻松、休闲娱乐的感官盛宴,麻木人的神经。它存在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深思、使人上进,找到前行的精神动力,而在于让人在沉迷中消费这种文化以获取某种利益。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服务的。

    而曾给大众文化下过定义的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平淡和庸俗,可能会大大降低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他所认为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而这种不足恰恰显示了大众文化在形式和性质两方面上的缺陷。大众文化的市场性决定了它必须受制于受众群体的审美偏好,这会导致形式上的平庸化和泛娱乐化。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文化商品。其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也就是社会大众的需求。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大众的需求,社会大众在这个问题上会作为大众文化的塑形者而存在的。社会大众呼唤什么样的大众文化,文化生产者就会生产和贩卖什么样的大众文化。也就是说大众文化的不足根源于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诉求。

    但是大众文化除了其受制性因素还存在一个方面的不足——形式的呈现问题。这涉及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有时候虽然明知道内容不怎么正确,但由于其形式的诙谐仍能够在人民大众中得到传播,产生不小的影响。形式服务内容,为了尽可能地对内容进行呈现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受到大众审美偏好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文化可以借着大众普遍接受的形式得以传播,这会使得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文化巧借东风获得滋生的土壤。

    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构建的要求

    那么,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教大众文化与好的文化结合,传播优秀文化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了吗?非也,在当代构建大众文化不仅仅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当大众文化与好的文化相结合、传播优秀文化时,人民群众可能会不买账。究其根本,还是在大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没有处理得当。形式要善于适应内容的需要,形式和内容要两手抓,这样才会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地接受优秀的大众文化。所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构建必须满足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内容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

    首先在内容上,大众文化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在这里还要搞清楚一个問题,即大众文化的定位和功能问题。大众文化区别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和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所以我们不能强加太多功能于大众文化之上,就目前来看,大众文化的功能以给受众群体提供文化给养、缓解受众群体生活压力为主。所以,界定好大众文化在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中的地位,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大众文化的任务和要求,从而再反映到内容中去。但是这种地位的界定又不是绝对的,社会各主干文化之间总会有交融渗透,而这种交融渗透的程度取决于社会发展对大众文化的要求。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给文化发展提出了要求,这也就必然要给大众文化作出规定。但是考虑到大众文化的特性,这种规定应该是一种底线式的规定,也即——大众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允许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商业性的存在,但是不能娱乐无底线、无限制地迎合市场需求,必须要提高大众文化准入门槛。另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引导大众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先进文化、优秀外来文化、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等的结合,真正做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好的文化给养。推动大众文化朝着人文化、民族化、科学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

    (二)形式上满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要求

    另外在形式上,大众文化要采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适度的形式加以呈现。这主要针对两方面的问题而言。第一个问题便是在大众文化和其他社会主干文化交融渗透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地接受官方主流文化和学界精英文化。有时候有些人选择大众文化完全就是为了娱乐,如果让这些人强行接受相比之下略显刻板的官方主流文化和略显高深的学界精英文化,那么他肯定是十分不愿意甚至是拒绝的。所以,做好相互交融渗透的大众文化的呈现问题,需要在形式上动脑筋。而做好形式呈现问题,则要从大众心理和审美偏好入手。也即要深入群众心理,摸清群众审美偏好,运用换汤不换药的方法引导群众去主动接受其他优秀文化。第二个问题,还是就大众文化的功能地位而言的,也即我们仍然要考虑到大众文化的特性,在做规定时只能做底线性规定,以适度性为原则。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要适度,不可过度的泛娱乐化、碎片化,致使大众文化落入平庸之境。

    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思考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就应该放归市场,党和政府不应插手。其实这类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就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会让大众文化的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被错误的文化和思潮裹挟洗脑,更好地进行生活实践。第二能够促进先进大众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抵制大众文化的迂腐陈旧之气,规避大众文化的不足,改变或预防“娱乐至死”的不良社会状况。第三有益于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大众文化是世界资本主义力量对我国进行文化演变的重要依托和工具,为了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另外,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比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优势进行大众文化建设的领导。可以充分发挥全国各地党支部的协调作用,发动各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的文化慰问和了解工作,做好各级文化活动组织工作。开展大众文化建设试点工程,先发展一批,积累好经验好大范围推广。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以发展教育为主。大力倡导树文明新风建设、家风乡约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

    要发展好大众文化需要从它的受众和主体及人民群众出发。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人民素质提高了,自然能提高文化判断和选择能力,自然能提高辨别和抵制低俗和不良文化的侵蚀。

    这一点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最容易受到文化侵蚀的地方。必须大力宣传教育,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形成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降低辍学率,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起码的义务教育。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推动教育的公平,关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集合社会力量发展教育,通过慈善机构、社会企业和个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支教活动,推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对口合作。

    (三)发挥青年作用,加大引智力度

    建设大众文化必须发挥社会活力。要积极发挥青年群众的能动性,鼓励青年人“上山下乡”进行实践和调研,了解广大人民的文化诉求。从我国目前农村建设的现状来看,要把农村建设好发展好,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文化建设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应该鼓励大批知识青年到基层去进行文化建设,青年人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和中生力量,他们最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动向。鼓励青年(网络红人等)利用网络媒介等大众传媒积极传播正能量,积极发声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大众文化向好的方向发展,敢于同不良文化现象作斗争。另外也要加大引智力度。智慧来自人民,大众文化是服务于人民的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大众文化建设必定有话说。因此可以向社会各方面引智,吸收借鉴有效因素促进我国大众文化建设。

    【结语】大众文化是由人民大众创造的,这些文化总是反映生活实际的。在谈到大众文化构建问题时,除了要从应然上去提出建议和要求,还要从实然上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状况,这从本质上是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的。所以,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构建,不仅需要促进内容饱满形式适度,还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持,这二者应该相互促进,不可分离。因此需要发挥党和国家的领导和规划作用,结合社会力量,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建设符合人民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文化要求的大众要求。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尔道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 习近平.在十九大开幕会上的讲话[R].2017-10-18.

    [4] 陶东风.欲望与沉沦——当代大众文化批判[J].文艺争鸣.1993(6).

    [5] 侯惠勤.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J].红旗文稿. 2018(01).

    [6] 郑宏,何涛.自媒体时代短视频“热”的冷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04).

    作者简介:祝靜若(1998-7),女,汉,湖北随州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期待真诚的关怀

    徐敏去年四月,驾车采访丝绸之路经济带,路过武威市区时,可能因停车采拍,不小心违章,今年审车前,才发现有一条来自武威交警大队的网上“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