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真实发生
刘娟娟
摘 要:英语学习过程中思维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立足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和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力。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让孩子学习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会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思维力;教材文本;资源拓展;有效提问;智慧课堂
一、思维力以其重要性
思维力也叫思考力,它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大小即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信息量的多少(大小),其次,思考的方向取决于思考的价值目标以及围绕目标形成的思路。也就是说,思考要有目的性,漫无目的地思考难以产生强有力的思考力。最后,思考必须找准作用点——必须把思考活动集中在特定的思考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这样的思考活动就会势如破竹。
二、提升思维品质,打造智慧课堂
1.激活旧知,丰富文本
小学英语从三年级起步,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英语知识储备虽然有限,但是这并不表示其本身的认知就局限于此。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参与了一堂课例的设计,内容是PEP2 Unit3At the zoo A Lets talk & Lets learn。这是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话题。我们在第一次教材解读过程中把对词汇的处理重点聚焦在图文结合上,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信息来学习tall/long/big/small等。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利用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操练:The monkey has a long tail./The giraffe has long neck.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跟读模仿,但是笔者认为孩子对于long/short的理解是浅层次的,仅仅停留在观察图片的初级阶段,思维力没有得到发展。
2.巧设问题,抓住重点
在不少公开课中,教师在话题开始之前巧设背景,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在一环又一环“闯关”式答题之后打开课文,有些公开课师生全程聚焦PPT,在精妙的课件转换之间带学生进入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课后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对于所学文本是未知状态,对于教师的提问只有短暂的思考实践,即兴答题,所以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也是简单的单向式,不具有拓展性和创造力。
不可否认,师者在备课时总是自以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置问题的难度和已知,但有时不免造成尴尬局面。同样是语言学习的课程,笔者在语文课堂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学生真正思维力的发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是真正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有价值的对话。在英语教学中,盡管受到语言储备的限制,学生在表达上未能尽如己意,但是我们不妨参考语文课对于文本解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有提前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方能言中有物。
3.引入资源,拓展视野
小学英语从三年级起步,教材的起点也比较低,第一单元从打招呼开始。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教材中的句式限制,一不小心会造成单句的机械循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将多媒体资源引入课堂,加强双边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力。
在PEP 4 Unit 3 weather这个单元中,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sunny/windy/cloudy/rainy/snowy这几个单词特别容易混淆,而书本上的weather report的介绍又缺乏趣味性,辨析度不高,因此,我从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天气的资源,引入课堂,并且根据Moscow, Singapore, London等几个地方不同的地理位置来进行教学。
在介绍Moscow的时候特别介绍:Winter is very long in Moscow. Its from November to April. 在Tips中补充到,从十一月的第一场雪开始,直到四月冰雪彻底融化,俄罗斯在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里被覆盖在冰雪之下,并在课件中插入莫斯科冬天降雪可深达35厘米照片。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方式,学生对于Moscow和snowy这两个词有深刻印象。在词汇教学中脱离不了语境,但是语境的设计却极其重要。人们对对比强烈、信息凸显、生动有趣的事物会特别记忆。同一个词汇可以包含在许多语境之中,教师如果有这样的情境选择意识,就会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三、结语
任何一堂课作为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局部的,好课之所以“好”,往往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教师凭自身的智慧和个人的专业特色赋予课堂独特的魅力,而学生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则是衡量一堂课质量的最重要指标。通过多种途径,将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化、逻辑化的处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样的意义建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思维发散、智慧碰撞,不再是简单接受式的学习,而是实践性学习,而实践性过程中则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我们的英语课堂才活泼而有内涵。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正如课标所说,英语学习不只是学会一种语言,更是学会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拓展了一种开放的全局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