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目标阶段实施
李兰菊
摘 要:对个案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做出的评估只是一个依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由于个案当时呈现方式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的原因,再加上个案的发展是动态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让你意想不到的生成情况,因此教师在训练中要针对个案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训练方式,尽量满足个案的学习需求,这才是老师最需具备的康复训练应对能力。对于多重障碍儿童,由于知觉与动作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因此,教师应帮助个案进行定时知动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每一次微小的突破性成效,背后都凝聚着老师与家长的齐心协力,辛劳的汗水,以及个案自身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努力参与。
关键词:个案;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学习需求
一、情况分析
冰冰(化名),女,7周岁,出生年月2010年,8个月大时去省妇幼体检是马蹄足,脑部发育不全,伴有持续低烧,现已自愈;2周岁开始持续康复、针灸、推拿、感统……一年治疗6~7个月,持续三年。2周岁之前只会翻身、双手支撑起上身;3周岁多需要矫正鞋才可站立,学会跪爬;4周岁多独立慢走,会发简单的嗓音。肢体与智力多重障碍,感官知觉无明显异常,粗大动作无异常,精细动作会简单的手部动作。生活自理,父母口述较好。沟通语言理解能力较好,少主动性语言,但发音不够清晰。社会技能有游戏意识。比较懒散,性子比较倔,指令听从型,对老师没有明显抗拒,无攻击性行为。
二、观察测评
(一)建立关系
初期报名,由家长带领,初次见面,教师创设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减少个案的紧张感和陌生感。
(二)测评结果
经过初期报名初步观察测评发现,冰冰坐在楔形垫上,跟教师做视觉模仿动作,能较主动地与老师互动,动作模仿能跟上。诱导前进跪走,低着头跟老师慢慢前进,后退跪走开始时,动作不协调,有困难,几步后就熟练了。交替半跪数数1~10,动作较稳定、复诵数数比较清晰。指令听从较好。知觉动作初次评估发现右脚有轻度膝反张,右侧有轻度小腿尖足肌群紧缩。
(三)训练方式
1.知动平衡疗法:运用全人疗愈评估记录表三进行全面评估与训练。
(1)专项个训;(2)同伴练习;(3)小组训练。
2.家长协助:教师与家长沟通本学期训练的思路与计划;教师建议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配合,促进学生发展。
三、训练过程
(一)第一阶段:拿捏目标——初步了解,观察评估
1.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状态。
2.关注孩子在校的活动状态。
3.进行评估检查。
运用全人疗愈评估记录表三进行全面评估,初步制定出:短期目标第11项“交替半跪及自主数数1~10下”;长期目标第12项“交替半跪及诱导建立1~10数量概念”。
4.活动设计。
(1)创造个案喜欢的活动模式。如,倒坐楔形垫模仿讀儿歌、吹泡泡、吹乒乓球、伸舌头练习等。
(2)尊重个案自主学习意愿,少量多次,遵循循序渐进及简单至复杂的训练要求。
(3)营造轻松学习情境。
(二)第二阶段:短期目标——第11项“交替半跪及自主数数1~10下”
第一周个训课,我牵着冰冰小朋友的手,她非常愉悦地接受了我。当到个训室时,我引导她把鞋子脱在门外,她顺势就坐在门槛上,脱下鞋,一溜烟就跑进室内的地垫上,我推起了滚筒来,我趁机和她先一起玩前进、后退跪走唱游。接着让她看老师做一遍,让她尝试交替半跪自主数数1~10下,数到7就卡壳了,老师顺势提示,就能接着数到10。
第二周训练有点小情绪,不愿到四层个训室,赖在教师后排的地垫上玩玩具,老师牵她不愿起来。老师以坐电梯到四层为诱导,就麻利的从地垫上站起来,愿意跟老师走了,然后老师通过引导就能顺利接着继续数数到10,数数声音响亮,动作比较稳定。接着老师利用个训室墙壁的环境布置,创设了“数云朵”的游戏情境,老师引导边跪走边看图数云朵1~10。这样的训练方式,个案乐于去完成,不知不觉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了跪走练习和数数练习。
第三周训练,主动性非常强,指令听从到位,跟着老师做视觉模仿动作很专注,动作能跟得上节拍;练习第11项交替半跪自主数数1~10,教师创设空间转移训练,前后左右,动作到位,数数熟练、响亮、清晰,。一个月如期达成短期目标第11项。
四、训练反思
对于多重障碍儿童,由于知觉与动作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帮助个案进行定时知动康复训练。同时在今后训练中对教师、个案、家长提出三点要求:
1.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训练中不断发现与调整个案需求,尤其要抓准个案的刚需。
2.个案要持之以恒:在每一次训练中个案要坚持到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稳步前行。
3.家长要协助到位:家长在训练中耳濡目染,也已习得训练的方法,可以在老师训练以外的时间对个案进行少量多次的练习,这样能更好地促进个案的训练成长。
教师要依据“全人疗愈评估记录表三”来了解个案在个项领域的学习重点,有计划、有目标的科学安排好个案训练的时间点,预设好个案训练的活动设计,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要与目标训练融合其中,才能更好地促进个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