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文本拓展内容 提高阅读活动有效性

    郑碧贤

    【摘 要】在中小学教学领域中,阅读,通常从狭义上说是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学习。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很多,优化文本拓展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活动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优化? 拓展? 阅读? 有效

    从广义上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而在中小学教学领域中,阅读,通常从狭义上说是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学习。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很多,结合我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中的课题研究实验,我认为优化文本拓展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活动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的内涵。”同时还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篇教材只是一个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例子,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文本拓展已成为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下面,我结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谈谈自己在优化文本拓展内容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增加教学容量,横向拓展弥补不足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意较深的文章,由于受到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的限制,学生理解起来特别困难。而这些问题课堂中又不能找到答案,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现有的意识存在巨大的时空差距。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恰当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补充知识、经验的不足,达到自主学习、释疑解惑的目的,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在部编版的教材里,革命传统篇目有所增多,在二年级上册中就有《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这些课文的背景远离学生生活,例如《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军长和红军战士不怕风险路陡,不顾生命危险,走60多里山路,挑粮上山的故事。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这样一位大人物,为什么要写他的扁担呢?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难以理解这段陌生的历史,对朱德这个人也知之甚少,对扁担的实物也所见不多。所以我在课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熟悉当时的情况,为理解朱德与人民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品格埋下了重重的伏笔。并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再让学生读一读《朱德让马》这个小故事,丰富了学生对朱德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进而更加体会到朱德同志的优良作风。

    二、深化文本意境,纵向拓展品味主旨

    文本拓展的设计过程,其实是一个研究与思考、辛劳与享受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拓展内容,可以深化文本意境,深入品味文本的主旨和意味。

    《难忘的泼水节》和《朱德的扁担》一样,远离学生实际,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除了介绍当时背景之外,还有别的拓展内容可以增进学生理解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以及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这样特殊的情感吗?我在教学《朱德的扁担》时,采用的是横向拓展,补充的是和原文相似的体现人物高尚品格的故事。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我设计增加了《一夜的工作》和《周总理的睡衣》两“联读”,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周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工作不辞辛劳、生活却俭朴的一系列高尚品格。这样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全方位塑造了一位伟人的立体形象,而这正是通过纵向拓展来完成这一阅读心理进程推进的。

    三、了解相关知识,集中拓展丰富认知

    围绕一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拓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扩大认知的范围。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了本文之后,我把绘本《种子的旅行》和丛书《植物种子的传播》引进了课堂,以游戏和动手制作的方式向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孩子们通过“趣玩”“趣 读”了解奇妙的大自然,激发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感受事物变化,联系拓展发展思维

    教材中的文本,虽然有些文体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常识却是相同的。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雪孩子》改编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在故事的结局中,雪孩子“浑身水淋淋—化成水—变成水汽—变成了白云”。教学行进到这里时,我适时以复习的方式引入《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让学生再次感受水的变化的真实性,从中体会到雪孩子没有远离,它依然在小白兔看得见的地方,守候着它的朋友。其实,学生们更是在充满联系的拓展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了思维,感受到了不同文体的魅力,了解到了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变化。

    像这样的联系拓展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把《我是什么》《雾在哪里》《风娃娃》进行拓展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充分感受事物的变化。

    五、烘托教学气氛,情趣拓展增强效果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們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无比优越,他们身在福中,并没有明显感觉这就是爱,也无法真正体会妈妈的美丽。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女儿小的时候,我和她一起阅读的绘本《小骆驼找妈妈》,记得当时我们看着读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于是我把绘本《小骆驼找妈妈》做成了ppt,配上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孩子们特别感动,与之前的木然大有不同。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这个教学重点也迎刃而解。

    在课堂中根据文本的需要,恰当地进行情、趣方面的拓展,并配上合适的音乐,可以加强课堂的渲染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拓展内容的选择还有很多切入点,但文本拓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反哺”文本。拓展,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段目标、教学重难点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才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多读”“博读”,带领孩子们享受语文,享受文学,享受课堂。这样,利用有效的拓展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任务驱动的班主任管理策略

    吴坤华 林玉婷 谢桂红摘 要: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将其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工作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1+X”简笔

    黄发科 摘要:利用学习迁移理论进行美术创造性表现的“1+X”学习探究策略,将简笔画源知识和多种表现内容与形式的目标知识有效链接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