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育人

    符正凯

    摘 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其中从中学历史改革看,作为历史文明教授与宣扬的学科,中学历史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更能通过历史知识、事件完善学生思维和三观建立,对学生社会责任、自觉意识、爱国主义等观念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将从初中历史教学出发,分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育人方法怎样建立,希望对中学历史教学模式革新和中学育人体系建立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 育人 原因 对策

    一、初中历史教育育人原因

    初中育人教学对人才的培养,很大意义上是对我国社会未来建设者的培养。初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发源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自身良好的个人修养、素养。从我国初中历史课程设置看,尽管是为学生今后升学做准备,但在课程安排上却遵循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近代史的区分,并注重讲述各国历史阶段发生的重要事情。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经济一体化发展下,我们不仅要掌握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更应当了解其他国家历史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见识。[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育人内容

    1.公民意识教育

    伴随现代社会发展,公民教育绝非是现代知识教育,通过我国文明起源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切实提升自己的公民意识,保护祖国、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权益,为国家发展和各项事业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2]

    2.使命感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民族自豪感。实际上,自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也才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了解一些我国近代的一系列屈辱史,诸如我国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等事件,让我们清楚地明白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弱国无外交”是每名学生在初中近代史学习中听到的话,当然,对于这些话作为未来国家建设者绝对不应当是听听而已,更要从自己做起,肩负国家兴亡的使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3]

    3.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求中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学会尊重他人成果,帮助他人。这种感恩可以深入到我国抗日战争中的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辈,他们用生命铸造了今天的中国辉煌,在和平年代出身的中学生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将这种感恩教育转化,中学生也应当感恩教师的谆谆教诲、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新时代国家的培养之情。要求学会爱护周围的人和事物,愛护周围的一草一木,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爱护一切关心我们的人和事物。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育人对策

    1.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中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中学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使他们充分把握改革开放带给我国社会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给我国社会的进步。使他们在充分感悟周边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的同时,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中所要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更加适合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立足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现状,深入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帮助中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辅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正确的人生成长之路。

    2.推动中学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努力挖掘各学科自身当中蕴含的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我们可以从各个学科内部总结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客观规律是各学科内在的,固定的,不被外在条件所影响的。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做到将自然科学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从中总结出相关的德育观点。这种德育观点是符合社会和自然一般发展规律的,因此,可以增强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说服力和科学性、合理性。老师不仅要掌握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具体内容以及未来目标。还要做到将课本,教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以上述为前提,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渠道教学。深入挖掘不同学科内部蕴含的德育规律,体会其中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将这些具体的客观规律与书本教学相结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将德育思想内化为自身的积极的精神支撑,以此为行动上的指导和前进的目标。将中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的人,使其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社会和时代赋予中学生的历史使命。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3.发挥初中老师的引领作用

    身为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充分掌握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还要培养自身的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初中老师应当认真负责地开展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及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要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不仅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做学生的益友。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历史作为一名知得失,明史鉴的学科,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通过历史经验让学生明确当前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将自己打造为健全的人,为今后国家发展而努力。中学阶段,学生的三观尚未健全,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扰,影响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维影响。中学历史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人格和责任感的培养,以达到新课改关于中学育人体系建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扣锁.初中历史结课形式简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04期.

    [2]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3]魏杰.基于初中历史的创新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创建初中数学

    龚建忠摘 要:数学新课标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是学生构建系统数学

  • 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差异性教学策

    张洁【摘? 要】语文是一门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课堂,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差,学生之间的词汇积累量、句子结构的掌握等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